近日,一則“90后設計師放棄4萬月薪送外賣”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fā)了眾多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
有網(wǎng)友評論道:“假的吧,工資這么高他舍得?”“何必呢,這人一看就是沒窮過?!薄翱赡苤皇窍胪嬉煌姘?,早晚會繼續(xù)回去做設計師的?!?/p>
但也有網(wǎng)友說:“挺好的,有點積蓄了,可以自己選擇干啥,而且人家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人生難得是開心。”
那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陳建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電影美術(shù)設計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他便成為了一名設計師。然而,幾乎每天都連軸轉(zhuǎn)的工作強度,以及甲方對自己作品的不認可,讓他覺得身心俱疲。于是,就算一個月工資可以拿到四五萬,他也不想再繼續(xù)堅持下去了。
采訪中,陳建調(diào)侃自己看起來真不像是一個90后。
確實,因為常年累月的熬夜,發(fā)際線后移、身材發(fā)福和經(jīng)久不衰的黑眼圈,都讓他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大多了。因此在去年,他毅然地決定轉(zhuǎn)行做起了“外賣小哥”。
做外賣小哥,雖然風里來雨里去,但時間可以自主,每天都是工作8個小時,生活作息也變得有規(guī)律起來。陳建說:“跑了一年多的外賣以后,我的脂肪肝沒了,我終于又變回了我自己了!”
是啊,雖然很多人對于陳建的選擇不是很理解,畢竟在很多人看來,設計師是一個比較光鮮的職業(yè),掙得也多。但是對于陳建來說,他干得不快樂。
以前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飯,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幾天甚至一月的設計,甲方輕飄飄的一句話,就給否定了。這怎么能快樂得起來呢?
還有網(wǎng)友質(zhì)疑說:他該不會是因為做不下去設計師了,才被迫轉(zhuǎn)行的吧?
對此,陳建說:“做外賣騎手,完全是我自己的選擇。如今的我,活得自由、健康、快樂。這說明,我的這個選擇是完全正確的?!?/p>
是啊,還有什么比自由、快樂、健康更重要,也更珍貴的呢?
陳建并不是第一個辭去光鮮的工作,去做外賣小哥的人。去年年初,也火過一篇文章,名字叫《一個北大畢業(yè)生決定去送外賣》,說的是北大碩士生小張因為工作不順利,辭職去當了外賣小哥的故事。
小張一路讀到北大研究生,但一直以來,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學了自己并不感興趣的專業(yè),之后,又是隨大流,考上了北大研究生。畢業(yè)后,進了北京的一家銀行工作??删驮谶@時,他覺得自己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我開始像我的父輩一樣,脫發(fā)、發(fā)福、健忘……”小張一點也不快樂。
所以,當女朋友出國后,他毅然辭掉了寫字樓里的工作,做了一名普通的外賣員。如果說他開始還是抱著一種“先干段時間再說”的心態(tài)送外賣的話,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外賣員的生活比他過去坐在寫字樓里,幾乎天天加班的生活快樂多了。
他們早晨醒來,唯一想的就是今天多送幾單貨。下班后,在回宿舍的路上,買點熟食、饅頭,再來瓶啤酒,吃完和朋友吹吹牛,再洗個熱水澡。
他們在北京每個月可以賺到八九千元的工資,干上幾年,就可以回家蓋房娶媳婦了,然后再做點小買賣。生活很有奔頭,這讓小張很是羨慕。
小張在做了幾個月的外賣員之后,竟一下子瘦了40斤,之前花錢辦卡健身,也沒達到過這效果呀!而且,業(yè)余時間,他可以不斷地拍照、閱讀,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都豐富了不少。
小張開始明白了,和他人眼中的成功相比,快樂和自我滿足,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作家王小波說的:“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就是想要明白一些道理,遇見一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p>
據(jù)《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