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目的 探究用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80例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采取奇偶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奇數(shù)40例)和實驗組(偶數(shù)40例),分別采取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和應用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4.60±1.40)d,胰島素用量(0.55±0.24)U/(kg·d),治療后空腹血糖(5.01±0.95)mmol/L,餐后2h血糖(7.00±0.12)mmol/L,均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應用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糖尿病患者療效更佳,能有效控制血糖,縮短患者血糖達標時間,減少胰島素用量。
【關鍵詞】糖尿病;給藥方式;胰島素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7..01
糖尿病是由胰島功能進行性減退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臨床多應用胰島素治療,不同給藥方式療效不同。本次研究選取80例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探究不同胰島素給藥方式治療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取80例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取奇偶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奇數(shù)40例)和實驗組(偶數(shù)4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有22例、18例,年齡30~60(44.21±5.01)歲,病程3~14(7.52±3.88)年;實驗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有23例、17例,年齡31~61(44.30±5.05)歲,病程3~15(7.58±3.90)年;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生物合成門冬胰島素,0.5U/(kg·d)為起始量,以4:3:3比例注射,定時檢測血糖,調整用量。
給予實驗組患者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將生物合成門冬胰島素注射液裝入胰島素泵中,經(jīng)導管皮下注射,0.5 U/(kg·d)為起始量,其中50%為基礎量,剩余量以4:3:3比例于三餐前加注,定時檢測血糖,調整用量,持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以P<0.05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3 討 論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特征,可導致各阻止慢性損害,臨床癥狀為多飲、多食、多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胰島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是糖尿病患者終身治療使用的必備藥物,其能促使葡萄糖進入肌細胞,被氧化分解,部分作為能量,部分儲存,起到促進糖代謝作用,降低血糖。在各個治療階段,探究胰島素給藥方式,劑量都是提高療效的重要途徑。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的給藥方式會使得血糖達標時間延長,經(jīng)濟效應低,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而采用胰島素泵則可以模擬人體生理胰島素基礎分泌,通過持續(xù),微量的方式補充胰島素,無需多次給藥,更有利于胰島功能的恢復,調節(jié)劑量,縮短降糖時間[1]。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4.60±1.40)d,胰島素用量(0.55±0.24)U/(kg·d),治療后空腹血糖(5.01±0.95)mmol/L,餐后2 h血糖(7.00±0.12)mmol/L,均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與宋湘穗[2]研究相符,說明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糖尿病療效顯著,能有效控制血糖。
綜上所述,應用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糖尿病患者療效更佳,能有效控制血糖,縮短患者血糖達標時間,減少胰島素用量。
參考文獻
[1] 李現(xiàn)財.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治療的療效差異[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8):80-81.
[2] 宋湘穗,林 堅,梁紹劍.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治療的療效差異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