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聰明
港姐是時代的產(chǎn)物。卻又在時代中沒落。在這片曾以美麗著稱的名利場上,每個人都在爭奪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的人曇花一現(xiàn)。有的人名利雙收,隨著時間過去,大多數(shù)人都變成了時代的符號。
受疫情影響,香港TVB宣布本年度香港小姐暫停選舉。
港姐們的光輝,曾照亮了20世紀末的香江,也濃縮了港人幾十年來對于“美”的定義。
時間流逝,好景不再,如今的香港小姐早已在歲月的長河里,漸行漸遠。
“港姐”的誕生
“香港小姐”的舉辦要追溯到74年前。彼時二戰(zhàn)剛結束一年,市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娛樂業(yè)悄然抬頭。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香港小姐”誕生了。
當時,報名佳麗只需滿足兩個條件:有泳衣且年齡在16到60歲之間即可??v使條件如此寬泛,來報名者依然寥寥,且大多是舞廳的舞女以及在煙花柳巷工作的女人——那個年代的女生沒有習慣拋頭露面。
1946年6月23日,只有11人參賽的“香港小姐”在北角的“麗池空軍俱樂部”舉行。比賽當天,僅可容納1700人的俱樂部會場,擠進了近2000人。然而,佳麗們大多姿色平平,比賽的內(nèi)容也索然無味——佳麗們穿著泳衣繞場一周后,由評審打分。
最終,23歲的李蘭摘下了這次桂冠,由當時的港督夫人親自為她加冕。
在整個五六十年代,“香港小姐”沒有固定的舉辦方,20年時間只選出10位港姐。且數(shù)量少,質(zhì)量低。
70年代“港姐”,以德先行
拐點在1973年到來。此時香港地區(qū)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彩色電視逐步普及,香港群眾下班回家最重要的休閑活動,變成收看電視節(jié)目。這一年,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布入主“香港小姐選拔”,此后,香港小姐開啟了有規(guī)律的正式的選拔。
1973年以后,“香港小姐大賽”的承辦權被TVB拿下,定在每年夏天舉辦,這項比賽從此提上了香港市民每年的固定日程。
70年代的香港,仍殘存著傳統(tǒng)思想——女孩子應在家中相夫教子,不要過于拋頭露面。為了迎合大眾,首屆香港小姐就提出選舉口號:美麗與智慧并存。而且,在當時的選舉過程中,智慧的權重要比美麗大。
因此,在1973年第一屆香港小姐選舉中,雖然趙雅芝被媒體公認為最美面龐,但是因為在問答環(huán)節(jié)中說話結巴,被評委認為“才智不足”,僅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
1977年,第五屆香港小姐冠軍朱玲玲被媒體稱為“港姐中的港姐”。她一人拿下“香港小姐”與“最上鏡小姐”兩個獎項,成為第一位“雙料冠軍”。香港作家林燕妮曾說過:“香港有兩個人,是萬千寵愛在一身的。男的是周潤發(fā),女的是朱玲玲?!?/p>
朱玲玲與香港富豪霍震霆的婚姻,開創(chuàng)了港姐嫁入豪門的先河。此時,成為香港小姐不再僅僅代表著年輕與美麗,也代表著前途與財富,以及躋身上流社會的通行證。
80年代“港姐”——以美著稱
八十年代對于整個香港演藝圈來說,是黃金年代。娛樂行業(yè)高速發(fā)展,電影工業(yè)不斷前行,而成為港姐,則成為平民女孩跨越人生階級最快的方式。
當時,被選拔出的港姐冠軍,通常會代表香港參加美國“環(huán)球小姐”和英國“世界小姐”的選拔。
與此連帶的,是選拔標準終于將“美”放在了首位。此時,19歲的張曼玉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一頭黑色長發(fā),笑起來眼含星光,大家都不由得為她的美貌而折服。
張曼玉是“出道即巔峰”的代表人物,在成為港姐第二年,她就獲得機會與梅艷芳、張國榮搭戲,星途一路坦蕩。至今,拍攝電影80多部,五次摘下香港金像獎影后,被媒體稱為“最強港姐”。
張曼玉的出現(xiàn),也代表港姐迎來了新紀元:她們走出選美舞臺,走進大熒幕,甚至代表香港,走向了世界。
1988年“最美港姐”李嘉欣的出現(xiàn),將香港小姐的顏值推向巔峰。就連一向刻薄的香港媒體,也不吝于對她的夸獎,稱她“美得石破天涼”。
90年代港姐,以智慧引領
進入九十年代,一切都在大步前行,港姐選舉也變得“全面”起來。那兩年選出的香港小姐,從外貌到內(nèi)涵,都無可挑剔。
1989年港姐陳法蓉,是史上第一個擁有大學學歷的港姐冠軍。1990年港姐袁詠儀,則是畢業(yè)于香港理工大學的高材生。1991年的港姐冠軍郭藹明,將港姐的學歷推向新高度——當時她已是美國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學碩士,并且曾去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實習。
伴隨著港姐學歷到達頂峰的,還有那一年港姐選舉的收視率——直播當晚創(chuàng)下TVB最高收視率,至今未被打破。
但是屬于香港小姐的童話故事,卻在此戛然而止。此后幾年內(nèi),香港小姐開始呈現(xiàn)斷崖式下滑。1993年的港姐莫可欣被媒體冠上了“最差港姐”的名頭。這也是香港媒體第一次公開批評香港小姐。1995年的港姐楊婉儀因為丈夫投資失敗,向當鋪抵押“港姐桂冠”,官司纏身。1996年港姐冠軍李珊珊身患癌癥淡出大眾視野……
香港小姐無法再讓女生一夜之間飛上枝頭。在香港小姐不斷衰落的同時,長久以來飛速發(fā)展的香港經(jīng)濟,也慢了下來。
1999年世紀之交,一切都在向新世紀奔走,而香港小姐的輝煌卻終被留在了這個世紀。這一年的港姐冠軍郭羨妮和季軍胡杏兒,被稱為是“香港小姐最后的回光”。
新世紀“港姐”,在時代中沒落
作家韓松落曾在書中寫到:“進入21世紀后,香港小姐的選舉,就走上了天雷滾滾的不歸路。”
首先是門檻的降低。香港小姐對于報名者要求的不斷放寬,導致入選者范圍越來越大,質(zhì)量越來越低。其次是“香港小姐”商業(yè)化不斷加劇。與之相關的丑聞并聯(lián)而生。香港本地的家庭,不會再勸孩子去選港姐,坊間開始把“你長得好像港姐”當做一句調(diào)侃的話。
縱使近幾十年來,港姐不斷革新,但卻再難以激起媒體的關注。偶有報道,也大多流于港姐的八卦,以及對港姐長相的惡意嘲諷。關于港姐最近一次引起大眾關注的新聞,則是2012年香港小姐的亞軍黃心穎,插足許志安與鄭秀文的感情。
過去萬千追捧的港姐,如今只能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在報紙頭條。
港姐是時代的產(chǎn)物,卻又在時代中沒落。在這片曾以美麗著稱的名利場上,每個人都在爭奪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的人曇花一現(xiàn),有的人名利雙收,隨著時間過去,大多數(shù)人都變成了時代的符號。
2020年4月初,香港最老牌的選美比賽——“香港小姐”,宣布由于新冠影響,本年度選拔將暫停。但是就連這個消息,都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摘編自搜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