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錦
1
翻開胡永紅的長篇小說《我的影子在奔跑》,讀了前面的《自閉癥,離“上帝”最近的人》,以及附在集子后面的《艾斯伯格癥候群里的卓絕天才榜》,心情難免壓抑。覺得這將是一次壓抑、沉重的閱讀之旅。
涉世之初的小朋友,自從有了獨立的人格和進步的渴求,就有了強烈的批判現(xiàn)狀、批判現(xiàn)實的愿望。對一些不公正、看不慣,甚至不合其意的事情,都有可能有一堆的言論和意見。他們在“憤憤不平”中成長。
《我的影子在奔跑》的小主人公修直,就是這么一個“憤憤不平”的人。
我知道,作者寫小主人公修直的成長,不可能讓他在“憤憤不平”中歸于平庸。她會交給他什么樣的“燈火”?
我執(zhí)在手中的燈
同更遠的大路上的黑暗為敵
詩哲泰戈爾《渡》所說的“燈”,一般來說,小朋友不容易憑借自身的能力獲得,它更多的應該是來源自長輩的關愛、教導。
《我的影子在奔跑》的作者如何讓小主人公修直經(jīng)歷成長的波折,從而擁有自己的晨光?懷著興趣,我開始了閱讀之旅。
2
《我的影子在奔跑》中的小主人公修直是個早慧的男孩,整本小說,就是寫他“不一定”的“見識”與這個世界的碰撞,是一部孩子與母親大戰(zhàn)的“成長史”。
我們在修直的世界里,除了極個別的人物外,很少發(fā)現(xiàn)有其他光源照射他。
與他碰撞得火花四濺的,就是母親田桂芳了。
田桂芳是修直的“單源光”,一直籠罩著他的天地。
成人世界的種種善與不善,都成了神經(jīng)纖細的修直思考和抨擊的對象。
而媽媽田桂芳也是一個奇人,為了照顧修直上幼兒園,她竟然暫停自己的工作,免費到幼兒園做清潔女工。
在我看來,寫幼兒園的部分尤為精彩,“怪獸母親”和“怪獸小孩”的形象得到了集中的表現(xiàn)。田桂芳“花錢買難受”的情節(jié),全為傳達作者寫作這本書的極致意識——母愛無處不在。
這就是小說的封面提示語“愛,如影隨形”的核心意識。
更加能具象表現(xiàn)這種意識的,還有一個感人的細節(jié):
田桂芳帶修直去參加一個宴會。大人忙于種種人際的應酬,留下修直無人理會。
“天花板開始轉(zhuǎn)動了,吊燈晃動得厲害,我碰到了什么,還好我手快扶住了,但是我抓到的是一塊桌布,糟糕的是桌布沒有拉住我,我順勢卻將桌布拉起來了,然后桌布墊在了我摔倒的地上。”
在一片碎玻璃中,田桂芳將修直“一把抱起來,她將我的手掌一個個張開。田桂芳要打我的手掌了,但是沒有,她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疀]割到就好。這樣說著,她突然就變臉了,她狠狠地打了我屁股兩巴掌,然后她嚴厲地對我呵斥?!@是壽宴,修直你要聽話。”
孩子摔倒,媽媽緊張的不是其他,而是孩子。見孩子沒有受傷,才開始對他進行教育……
由此體會到作者對生活瑣事、孩子成長種種的體悟和表達能力。
掩卷沉思,奇異的細節(jié)、情節(jié)觸動我們的心靈,抑或喚醒我們心靈中的一絲安眠。
賈平凹先生曾強調(diào)寫作需要“現(xiàn)代意識”,他說:“現(xiàn)代意識是人類意識,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懷的是大眾在想什么、干什么……它的任務也絕不是明確什么,它不在乎你寫到了多少,而在于你在讀者的心靈中喚醒了多少?!?/p>
小說最后,作者寫出了《我的影子在奔跑》中的母子彼此都不是對方的夢魘,他們是緣分的天空上兩顆被露水浸洗過的星辰,以熱情的輝芒,亮耀彼此的心頭。
母子之間,“愛,如影隨形”,這足以讓讀者心里一陣發(fā)暖。
3
小說是以語言為載體的敘事文學,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為基本特征。
小說寫作是一項比較有難度的工作,它需要寫作者有高超的虛構(gòu)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精細的描繪能力和表達能力。
寫作的“個性化”是個大話題。
小說的首要描寫對象是人。人物的個性特征越是鮮明,就越是不可代替;越是不可代替,生命力就越強。德國偉大的文學家歌德宣稱:“描寫個別是藝術的真正生命?!睂懽餍≌f,避免人物描寫的臉譜化、模式化是我們的追求。
《我的影子在奔跑》在寫作的“個性化”寫出了獨特的趣味。
修直4歲時,有一回病了。媽媽帶他去醫(yī)院看醫(yī)生。
醫(yī)生在給他打針時,他怕痛,用眼睛找媽媽,原來她被護士推搡到外面,只能隔著玻璃看他。
“她是被嚇哭的,我想。
田桂芳那天給我的印象扁扁的,濕乎乎的,像一張等待沖洗的菲林。沒貼多久,玻璃上濕的相片的田桂芳就滑了下去了?!?/p>
田桂芳給修直的印象“扁扁的,濕乎乎的”,應該沒問題,但后面的比喻(還是舊式的攝影暗房技術),覺得應該是成人的視角。一般而言,把它們擺在一起,當成一個4歲孩子的藝術感覺,并不適宜。
但考慮到修直是一個早慧的小孩,4歲就能認2000個字了,有特殊的才能,所以形成這樣的感覺,也似乎合理。
明白這或許就是作者刻意追求的“個性化”敘述,所以,對整本書充分發(fā)揮修直的藝術直覺,就不出奇了。反倒是能欣賞到一些富有語言特色的句子,如:
“田桂芳那天讓我看起來:很高,也很硬,就是印在墻上的影子那么高、那么硬的樣子!”
作者用關鍵詞作為章節(jié)的標題,而且還有文章中出現(xiàn)關鍵詞的地方都將文字標以深色,以示“關鍵”,并引導讀者注意。這種表現(xiàn)手法,運用在小說中,并不常見。而且妨礙閱讀的流暢性。不過,考慮到作者所寫的,是一個“每事問”,又早慧,熟悉天文地理的神奇少年,就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了。
修直與媽媽的對話、發(fā)脾氣的聲口、討論問題的腔調(diào)神情,都有著“艾斯伯格癥候群”的男孩的說話特點,作者用奇特的表現(xiàn)方式來處理,達到“說一人肖一人”,使人有“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特點。
具有個性的、獨特的人物,來自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xiàn)和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之間,既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又以種種原因而互相區(qū)別。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其外貌是絕不會重復的,其內(nèi)心世界也是絕不會雷同的?!段业挠白釉诒寂堋窂纳畛霭l(fā),從作者的真情實感出發(fā),敏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和表達,找到人物的“個性化”,描寫人物時避免了雷同化、概念化。
《我的影子在奔跑》確如心理學家馬寧所說:“感謝這本書的作者,把這樣的人群,一個如此經(jīng)典的故事呈現(xiàn)給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再次洗禮和致敬于生命與愛的循環(huán)?!?/p>
關于“艾斯伯格癥候群”,作者的宏旨是希望讀者通過閱讀,關懷這些我們身邊獨特的生命,并能施以理解、關懷,讓他們能燃起一盞盞無畏的心靈之燈,扯碎黑幕的糾纏,讓生命透進晨光,從而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