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揚 羅俐 曹成 王紅運 邵德華 何博
摘? 要:該文以西南山嶺地區(qū)巖溶構造區(qū)域內的某特長公路隧道為依托,簡要闡述了在富水環(huán)境下,隧道施工尤其是洞身開挖和初期支護的施工降效情況,并且通過理論計算與現(xiàn)場實踐,形成了一套特長隧道引排水技術,充分考慮了各施工面的富水條件,最終確保了該特長公路隧道的正常施工,希望為同類型的施工情況提供借鑒。
關鍵詞:特長隧道? 富水環(huán)境? 施工降效? 引排水技術
某西南地區(qū)公路隧道為分離式特長隧道,隧道左右線均位于+2.35%的單向坡。隧道為進出口兩端對打,出口端為反坡施工。出口左線起止點樁號為ZK44+785~ZK43+100,長1685m,縱坡-2.35%,起止點相對高差39.60m;出口右線起止點樁號為K44+815~K43+080,長1735m,縱坡-2.35%,起止點相對高差40.77m。
隧址區(qū)地表水主要為河水及山間沖溝基巖滲水匯集的小溪流,水位及流量受季節(jié)控制明顯,具暴漲暴落的特點。隧址區(qū)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由于下伏基巖節(jié)理裂隙連通性差,利于裂隙水儲存,地下水并非為具有連通性的裂隙潛水,為局部破碎巖體中賦存的裂隙水。隧址所在縣年際溫度變化小,降水時空變化大且分布不均,82%的降水集中在6~9月。
1? 實際涌水量測算
在該隧道的開挖過程中,實際涌水量與設計涌水量差別較大,經過長期的觀察測算,得到該隧道的實際涌水量。左線設計涌水量1580m3/d,實際一般涌水量3248m3/d,實際最大涌水量8427m3/d;右線設計涌水量1597m3/d,實際一般涌水量3536m3/d,實際最大涌水量8971m3/d。
2? 富水環(huán)境的施工降效分析
由于洞內涌水量常年處于1000m3/d以上,根據《區(qū)域水文地質普查規(guī)范補充規(guī)定》,屬于富水環(huán)境。
2.1 富水環(huán)境對掌子面開挖施工的影響
富水環(huán)境對掌子面開挖施工的影響見表1。
其中,降效系數=富水環(huán)境下施工的單位人工(臺班)/正常環(huán)境下施工的單位人工(臺班)。實際時間均已換算成定額工日與定額臺班。
2.2 富水環(huán)境對初期支護施工的影響
富水環(huán)境對初期支護施工的影響見表2。
通過分析上述數據可得,富水環(huán)境下施工,造成了大量工時、材料的浪費,極大地消耗隧道開挖進度。因此,做好隧道掌子面的引排水以及反坡引排水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3? 隧道引排水技術
3.1 掌子面滲水點引排
在滲水點鋪設彈簧排水管,引排至拱腳位置排出。彈簧排水管鋪設時要緊貼巖壁,將滲水封堵在初期支護外圍。
3.2 股狀涌水點引排
對股狀涌水點鉆孔并埋設PVC管,引排至拱腳,最終連通至隧道縱向排水管,通過隧道防排水體系排出。消除最大涌水點,降低涌水點泄向臨空面的流量與流速,從而減小噴射混凝土的施工降效。
3.3 反坡引排水
(1)流量??紤]到水泵的損壞維修、集水坑的清淤以及抽水能力不應小于最大涌水量,故將每天有效的抽水時間設定為20h,則:
式中:Qjhmax為集水坑每小時的最大排水量,m3/h;Qmax為單洞每天的最大涌水量,m3/d。
(2)管徑。無論是無縫鋼管還是螺旋焊接鋼管,其材質均為鋼,流速為2.0~3.0m/s。
式中:Qhmax為管道每小時的最大排水量,m3/h;Vp為管道流速,取值為2.5m/s;N為排水管的排數,取整。
(3)揚程??紤]到左右洞集水坑的方便管理,將集水坑的間隔設置為260m一個,即在每個橫通道的附近設置,方便人員機械在左右洞之間來回調運,節(jié)省路程。
考慮當地市場的現(xiàn)有型號以及局部水頭損失的富余量,水泵揚程可都定為20m。從現(xiàn)場潛污泵維修更換以及排水管布置方便的角度考慮,最終采用2排管徑200mm的排水管。
(4)泵站級數。
經計算得m=0.61,即兩個集水坑之間不需要設置增壓泵,完全滿足引排水需求。
(5)自動報警系統(tǒng)。在高程最低處的集水坑設置浮球液位開關,連接至報警器。當集水坑水位超限(即涌水量增大或者是潛污泵堵塞、損壞),即發(fā)出警報,由洞內值班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實現(xiàn)無人化,免去因派專人值守而產生的人工費用,提高經濟效率。
4? 結語
經過該隧道長期的反坡排水實踐,證明上述反坡排水技術適用可行。目前,引排水系統(tǒng)運行正常,施工面沒有出現(xiàn)大面積的積水現(xiàn)象。由于各地水文、地質、氣候條件的差異性、隧道施工方法的不同,引排水系統(tǒng)要因地制宜,在施工過程中不斷摸索,選用最適合的方法,積極應變并最終解決特長隧道的引排水問題,為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減少施工降效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鄧偉,朱躍球.淺談富水巖溶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技術[J].西南公路,2017(1):82-85.
[2] 賈鋒.山嶺特長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施工技術[J].公路,2018(7):347-351.
[3] 張濤.富水淺埋全風化花崗巖地層隧道施工降排水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與應用,2019(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