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墒乾F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試題簡析
這是…道典型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敬業(yè)”的倡導。文章在立意上,必須突出“熱愛勞動”這一主題;在寫作形式上,要注意突出演講稿的文體特征,即針對性、可講性、鼓動性。
寫作時,首先要對“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一古語中體現出的熱愛勞動這一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以及時下一些人對勞動的消極態(tài)度進行評議,引出自己對勞動的態(tài)度和認識。
闡述勞動的意義的論據很多,如諸多“習金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開創(chuàng)未來”,“中華民族由千千萬萬勞動者組成,他們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勝利之本,是推動我國社會全面進步、開創(chuàng)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根本力量”,“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等等。
材料中有一些對勞動的消極說法和認識,可結合社會現實,做適當分析,比如可結合國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以及職業(yè)教育來探討,進而論述我們該怎么做。同時還要注意試題要求演講的對象是中學生,所以應有稱呼、倡議的要素。還有一個隱性的要素必須關注——“復興中學”,最好把勞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起來,這樣既切題,又是對寫作主旨的升華。
總之,寫作時,一要注意任務驅動型作文“就事論事”的特點,二要注意演講稿這個特定的形式,要注意二者的結合。若能再結合身邊的典型事例來講,感染力自然會提升。
考場原作
尊重勞動,才有美好未來①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尊重勞動,才有美好未來》。②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未來,一部手機在手,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人工勞動都可以輕松地由人工智能替代,比如,洗衣做飯、衛(wèi)生保潔都可以由編程機器人替代,甚至連媽媽叫我遛個狗,都可以讓我家的機器人代勞??萍嫉陌l(fā)展,讓人工智能機器能幾十乃至上百倍地提高生產力:標準化操作,使產品質量也大為改觀,工作效率和效果更是驚人。AlphaGo橫空出世,先后擊敗了韓國圍棋國手李世石和中國圍棋天才柯潔;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節(jié)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因為過度依賴科技而變懶了?是不是以為科技能替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勞動?③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我發(fā)現我們現代人太過于依賴科技成果了。從中學生的視角④,原先需要查閱紙質工具書的煩瑣,被計算機和網絡的迅速便捷替代⑤;閱讀上,更是覺得電子書攜帶和翻閱更便捷,以致可能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沒有認真拿起過一本紙質書,從而導致閱讀能力下降⑥;生活中有了除塵機器人,我們都很久沒有收拾過自己的屋子,對居住多年的房子逐漸感到陌生⑦;恍惚中,最體現生活智能化的手機即是一切……⑧
人工智能固然便捷高效,但是人類如果不慎重對待科技,忽視了人的勞動實踐,它也會消解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要知道,科技本質上是為了實現人的解放。四十多年之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初衷不過是作為人的“無機的身體”。試想:如果未來發(fā)展方向是科技一步步取代人們的正常生活,那我們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里?再仔細思量:人之所以成為人,而區(qū)別于其他萬物,正在于人具備思考能力——能創(chuàng)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且不斷地用勤勞的雙手改變生存環(huán)境。在漫長時光里,依靠勞動實踐探索,現代人從類人猿一步步進化而來,直至逐步進入人工智能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更是人類為進一步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思考,并且用雙手勤奮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科技成果。⑨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比斯ぶ悄苁俏覀兩畹男枰?,是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我們需要擁抱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但也必須樹立科技時代的思維方式,要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勞動,我們更不能主動讓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我們的思維和勞動,而成為“高能白癡”。對于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依然要理性且心存敬畏!除了防范人工智能失控等“異化”的風險,作為現代人,我們更要堅持入作為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未來美好的智能生活,仍然需要我們現在和未來“干一行,愛一行”地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扎扎實實地為社會勞動奉獻,成就豐富多彩且有價值的人生。④
謝謝大家!
①這個標題與文章內容不甚吻合,顯得大而無當。需要擬一個更貼近內容的題目。
②演講稿的開頭要有稱呼語和問候語。
③這段分析議論存在一個認知上的問題:人工智能的出現不是讓人們變懶了,而是將人們從煩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讓人們騰出手來從事更有意義、就目前看非人不可的勞動??萍茧m然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勞動,但這是人類努力的方向。所以這段議論表達不夠精當,需要修改。
④此為病句。
⑤既然網絡便捷,人們?yōu)楹尾挥帽憬莸??這無可指責。
⑥閱讀能力的下降與讀哪種形式的書無關,而與讀什么內容、怎么讀有關。
⑦此說亦顯牽強。
⑧這段分析,與文章主題“熱愛勞動”相游離——或選材不貼切,或分析不到位,需要認真修改。
⑨這段議論重點是談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人工智能的意義、與勞動的關系,但沒有突出“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個主題。作者議論的目的應當是:我們可以享受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的便捷,但我們不能一勞永逸,還應當提高我們的勞動層次,將人工智能推向更高端。還有一點,就是不能將“勞動”一詞的意義穗隘化,以為勞動只是低層次的手工作業(yè)。
⑩作者意識到了勞動的多樣性,闡述了腦力勞動在人工智能的制造和使用中的價值,但仍.沒有突出“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一主題。議論沒有切中要害,不夠精當。
閱卷評點
這篇考場作文選題較好,論述也有一定深度。但是文章對于“勞動”這一概念的理解還存在一些含混的地方(往往將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對立),所以議論也就不能做到精準、到位,甚至有一些比較矯情的論說,給人一種“為勞動而勞動”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同時,文章一味談勞動,沒有緊扣題意——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所以,整篇文章給人的感覺是,作者發(fā)現了值得論說的“話題”,但限于思想認識和表達能力,論述有些力不從心,給人似是而非之感。
升格建議
1.在論述中明確“勞動”一詞的概念,消除文中將“勞動”概念狹隘化的弊病,從而讓讀者意識到,人工智能將我們從煩瑣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是為了讓人們從事更高層次的勞動。同時,突出“熱愛勞動”的主題。
2.對文中的議論性語言加以推敲、潤色,盡量做到深入淺出,使說理更明晰,表達更自然,讓人更易接受。
升格之作
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勞動①
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勞動》。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未來一部手機在手,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人工勞動都可以輕松地由人工智能替代。比如,洗衣做飯、衛(wèi)生保潔都可以由編程機器人操作,甚至連媽媽叫我遛個狗,都可以讓我家的機器人代勞??萍嫉陌l(fā)展,讓人工智能機器幾十乃至上百倍地提高了勞動生產力;標準化操作,使工作質量也大為改觀,效率和效果更是驚人。AlphaGo橫空出世,先后擊敗了韓國圍棋國手李世石和中國圍棋天才柯潔;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更將極大地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在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很多人產生了這樣的錯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工智能將會完全取代人類的勞動。換句話說,人工智能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人就可以無所事事了。勞動,對于我們來說,也就完全失去了意義。②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任何一項科技成果的誕生都凝聚了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就中學生而言,原先查閱紙質工具書的煩瑣被計算機和網絡的迅速便捷替代;閱讀上,電子書攜帶方便,翻閱便捷——這不正是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勞動和付出?生活中有了除塵機器人,我們不需要再為每天打掃屋子耗費時間、體力和精力,可你知道,為了研制出除塵機器人,多少科學家、工程師和工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我們的便捷和安逸,正是建立在他們的勤奮和辛勞之上的!沒有他們的勞動,沒有他們熱愛勞動的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我們就不得不從最煩瑣、最辛苦的事兒做起。③
人工智能固然便捷、高效,但是人類如果不慎重對待科技,忽視人類的勞動和探索,就會消解人工智能的意義和價值。要知道,科技本質上是為了實現人的解放。四十多年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初衷不過是以此作為人的“無機的身體”。試想:如果未來發(fā)展方向是科技一步步取代一個人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那我們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里呢?再仔細思量:人之所以為人,人區(qū)別于其他萬物,不正在于人具備思考能力,能創(chuàng)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且不斷地用勤勞的雙手改變生存環(huán)境嗎?在漫長時光里,依靠勞動實踐和探索,人類從類人猿一步步進化而來,逐步發(fā)展到了能夠創(chuàng)造人工智能的今天。所以,即便完全實現人工智能化,那也是人類為進一步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思考,并且用雙手勤奮勞動創(chuàng)造的結果。任何一項科技成果——包括人工智能,本質上都是人類勞動的成果;沒有人類的勞動,便沒有我們身邊的一切。所以,重視勞動,熱愛勞動,是推動社會進步、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必然選擇。④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比斯ぶ悄苁俏覀兩畹男枰?,是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我們需要擁抱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但也必須建立起科技時代的思維方式,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勞動,我們更不能主動讓人工智能取代我們的思維和勞動,從而使人類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對于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依然要理性對待且心存敬畏!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堅守人生的意義——用我們的大腦和雙手,去不懈思考,去辛勤勞動,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扎扎實實奉獻社會,成就豐富多彩且有價值的人生。
人工智能時代,不是不需要勞動的時代,而是需要我們付出更高層次勞動的時代!熱愛勞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力量,是創(chuàng)造個人幸福的精神力量。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個人應有的選擇。⑤
謝謝大家!
①改過之后的標題,角度更小,更貼近文章內容,也更能夠凸顯文章的主旨。
②修改之后,把“人工智能將會完全取代人類的勞動”視為一種“錯覺”,即一種錯誤觀點,為下文的批評樹立了靶子。
③修改后的這段分析,強調了人工智能帶來的輕松便捷正是建立在無數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的辛勤勞動的基礎之上,從而強調了勞動的意義,提醒人們要正視勞動的價值.熱愛勞動。
④修改之后,表達更加清楚明晰,進一步突出了勞動之于科技發(fā)展、人工智能的意義,更加突出“熱愛勞動”這個主題。
⑤添加的這一小段,使文章表意更加清楚,主旨更加突出,也使演講內容更有針對性,收束更為有力。
改后評析
許多考生在寫作時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將勞動的含義狹隘化,將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對立起來,無視腦力勞動其實也是一種勞動,而且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成本的勞動。這篇作文的作者發(fā)現了這一問題,但是未能分析透徹、闡述清楚。同時,在原文中,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作者側重談勞動,而沒有突出“熱愛勞動”,有失偏頗。
修改后的文章,標題與內容更匹配,議論更清楚明晰,突出了科技成果、人工智能不是讓我們無所事事變得慵懶,而是讓我們擺脫煩瑣的事務,從事更高層次的勞動的觀點,有深度,有新意,同時也突出了“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