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博
【摘? 要】以上海地鐵的公共藝術設計呈現(xiàn)作為論文載體,進而分析公共藝術與新媒體介入的具體發(fā)展方向。
【Abstract】The public art design of the Shanghai Subway is used as the carrier of the paper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ublic art and new media intervention.
【關鍵詞】新媒體;地鐵;公共藝術
【Keywords】new media; subway; public art
【中圖分類號】TU92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3-0098-02
1 公共藝術與場所性
新時代發(fā)展下的中國經(jīng)濟建設日新月異,促進了公共藝術的與時俱進與開拓創(chuàng)新。作為精神文明和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的“魔都上?!保菜囆g在這城市中的每一個公共空間之中都變得隨處可見。日本著名城市設計師伊東豐雄曾說過:“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文化方面的滲透,那這座城市無疑就是沒有靈魂的空城”。通過這樣的觀點論證就足以看出新媒體公共藝術對于當今城市公共空間在發(fā)展和建設上的重要意義,因此,也就需要當今的城市設計師在新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與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將新媒體公共藝術與地鐵空間相互結合,進而獲得更好的設計效果。
基于以上的時代現(xiàn)狀,值得設計師們思考的一個問題以及具體方向即是公共藝術的具體本質到底是什么?公共藝術其實就是一種在藝術傳播角度上的具體手段。在一個更面向城市居民以及外界來往公眾的公共場所,并在這樣的空間之中將設計思想與公共藝術中具體所要表達出來的具體本質內(nèi)容更為直觀地傳播出去,同時獲得良好的藝術反響。設計師必須要時刻清晰,滿足人們對于藝術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公共藝術最主要的存在意義體現(xiàn),藝術的具體呈現(xiàn)和創(chuàng)作思想都是來源于生活之中的點滴縮影,但是在最后的呈現(xiàn)上卻又高于生活的表現(xiàn)。因此,公共藝術也是城市經(jīng)濟與城市文化不斷壯大發(fā)展的實質印證。
公共藝術的場所性是城市公共藝術的具體展現(xiàn)場所需求,也是社會性宣傳的條件基礎。對于具體的公共藝術而言,同樣也需要有相應的展現(xiàn)場所在,也就對于具體的公共藝術展現(xiàn)了在場所選擇上的多樣性與多面性要求。相應的展現(xiàn)場所,在實現(xiàn)其具體公共藝術的內(nèi)容宣傳上也有著更本質取向的價值要求。
對于一座城市而言,人們在日常性交通方式的選擇中地鐵就是最受青睞的一種交通工具。而城市中的地鐵對于公共藝術的展現(xiàn)也是一個很好的場所選擇,大到地鐵站中的通道墻壁、地面、頂棚以及站臺候車區(qū)域,小到安全擋板、內(nèi)部玻璃燈箱、把手吊環(huán)等,這些都是滿足于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位文化內(nèi)涵在展示上的絕佳場所,地鐵公共藝術的展現(xiàn)在這些實際媒介中都能夠得以實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中的地鐵不僅是可以滿足人們出行需求和上下班的必經(jīng)途徑,更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公共藝術展現(xiàn)場所。對于設計師來說,地鐵藝術是設計師與大眾之間的一道實質橋梁,在增進設計溝通和審美情感上都有著重要的構建性價值。而就不同的城市角度出發(fā),地鐵里的公共藝術也是當?shù)匚幕瘍r值觀在傳播中的重要實現(xiàn)途徑之一。
在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地鐵公共空間的公共藝術多與電視劇、品牌宣傳、娛樂商場院線信息以及當?shù)氐纳鐣顒佑嘘P。例如,圖1就是上海地鐵公共空間中的公共藝術設計展現(xiàn),宣傳的內(nèi)容主題為“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通過簡單的黑白配色與相關報紙信息的版面拼接將具體的信息和人物向大眾展現(xiàn)出來,通過紅色的“敬”字來凸顯出體育精神與足球項目的運動情感,同時也通過“比賽會有終點,但對足球的熱愛沒有”這樣高度概括的設計標語充分表達了對于比賽甚至是生活的更多熱愛與深遠意義上的精神追求。
2 新媒體公共藝術
對于新媒體的具體概念,在生活中其實無處不在。因為新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媒體技術,電子報、數(shù)字廣播傳媒、手機電視等新興媒體產(chǎn)物都是在這樣的技術作用下相應而生的,這是因為這樣的發(fā)展勢頭新媒體在當今社會中也被稱為是除電視、廣播、紙質媒體和戶外媒體之外的“第五大媒體”。與以往的傳媒方式不同,新媒體是集不同傳媒手段以及公共藝術設計概念所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型藝術展現(xiàn)方式。這也就是說,公共藝術與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就是新媒體公共藝術,而這樣的新型媒體傳播方式在其自身的藝術價值上,也更符合公共媒體在不斷變遷之下的時代需求。
而在公共藝術中,藝術方面的互動也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催化作用。通過新媒體在光電與聲音上的雙重感官刺激實現(xiàn)吸引公眾關注,在動態(tài)的公共藝術作品中考慮大眾的視覺以及聽覺感受,從而致使公共藝術作品得到更多的大眾參與藝術方面的互動交流,提升其藝術自身與大眾的深刻鏈接[1]。
3 新媒體介入上海地鐵公共藝術
上海不僅是中國經(jīng)濟繁重發(fā)展的經(jīng)濟中心城市之一,還是實現(xiàn)國家文化交流與精神溝通的國際化大都市。而且上海在中國始終都是潮流發(fā)展的時尚前沿,即使是現(xiàn)在各領域的設計之中,上海的“海派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設計要素。因此,在上海的地鐵空間之中,美術視角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對于上海這座城市,藝術可以是高端的畫展美術館,也可以是平常生活中的巷尾街角。作為城市中的地鐵空間而言,除了公司和家庭之外,地鐵站絕對是另外一個經(jīng)常要去的地方,與那些沒有機會經(jīng)常去的美術館相比,地鐵站中的公共藝術在其自身的設計傳播性上一定要更為深刻且日?;R虼?,在藝術的被需要性上來分析,更具“平民生活色彩”的地鐵空間對于公共藝術的需求也一定是相對更加強烈的。試想一下,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偶爾顏色醒目、設計風格突出的海報或者是動態(tài)廣告在相對黑暗的環(huán)境中絕對是人們最先關注到的。通過水平角度、相隔幀數(shù)、閃爍頻率、變化方式等方面的設計考慮,運用新媒體技術將LED顯示屏幕設計成距離相等的條狀呈現(xiàn),從而形成讓人們眼前一亮的完整公共藝術展現(xiàn)。這樣的設計展現(xiàn)不僅僅是對于公共空間的充分利用考量,也是在大眾的視角中反映出了地鐵公共藝術中的參與性以及深刻認知印象程度。
“平民生活色彩”在地鐵空間中的最好設計溝通就是讓作品與大眾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具體可以是情感上的互動、喜好上的互動以及內(nèi)容上的互動,通過設計中的色彩、內(nèi)容以及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在視覺上或者聽覺上得到彼此之間的精神共鳴,而這種公共藝術的呈現(xiàn)無疑是更加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因為它的出現(xiàn)更加具有生活化,同時給人的感覺也是更加親切的,因為經(jīng)常在身邊因此也不會讓大眾覺得有什么距離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地接觸和了解到這樣的公共藝術,以此來達到公共藝術的自身傳播性與公共空間的存在價值。這樣的藝術效果與美術館中的傳播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影響方向,最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了大眾在公共藝術中的參與性,讓城市地鐵中的公共藝術多一抹藝術色彩與美麗。
科技的逐漸發(fā)展,使公共藝術在設計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以及具體的實現(xiàn)途徑。新媒體介入地鐵公共藝術對于上海的地鐵場所而言,是更好地宣傳了上海的“海派文化”與國際化都市的文化交流性,并且逐漸成為其自身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突破點??v觀全局,雖然近年不同地區(qū)都有相關的公共作品出現(xiàn),但是公共藝術的自身發(fā)展節(jié)奏,在現(xiàn)階段的中國還是比較緩慢的。但是好在不同領域都在運用著新型的設備與技術,在新媒體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中做著更多的可能性的設計嘗試。結合全文,地鐵空間在展現(xiàn)新媒體公共藝術上絕對是最佳的場所之一,因為地鐵空間是當代城市高速發(fā)展與人們快節(jié)奏生活的經(jīng)典代表。讓城市中的地鐵空間成為公共藝術的展示平臺,也是實現(xiàn)城市信息共享的重要實現(xiàn)載體和發(fā)展途徑。地鐵公共藝術不但能夠表現(xiàn)出上海這種城市的多元化與包羅萬象,同時還是新媒體公共藝術與城市之間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張迪.地鐵公共藝術探究[J].參花,2016(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