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她從小就被父親抱著去野生動物保護區(qū),6歲目睹被狩獵分子殘忍打死的黃羊后,黃羊恐懼的眼神扎進了女孩心里,從那時起,就立志一生去保護野生動物。她曾走上《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呼吁:“每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影響,使其持續(xù)惡化?!迸⒉粦謨措U拍攝的野生動物紀錄片,感動了無數(shù)人。因和爸爸一起極力拯救200萬年前的幸存物種河貍,她還被譽為“河貍公主”!
2歲開始跟著爸爸在野外奔波
初雯雯1994年出生在北疆阿勒泰,父親初紅軍30年前從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就自愿來到新疆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一直到現(xiàn)在。在她2歲多還不會走路的時候,父親就抱著她去到野生動物保護區(qū)。
她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爸爸時常帶一些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回家,包括受傷的黃羊、沒有母狼照顧的小狼。在這些野生動物度過危險期之前,她和它們朝夕相處。
后來,初雯雯對野生動物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她曾經(jīng)給一匹剛出生的普氏野馬取名叫古麗(花的意思),希望它能像花一樣盛開在卡拉麥里平原。她時常隔著望遠鏡,看野馬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嬉鬧。但是古麗在四個月大的時候死了,死于遷徙途中一場車禍,雯雯大哭了一場。
初雯雯第一次仇恨盜獵分子時才6歲,因為一只黃羊的眼神。她當時看見它躺在一個皮卡車的拖斗里,胸膛在起伏,血隨著它的每一次呼吸從槍傷處往外冒,身邊還躺著很多同伴的尸體。黃羊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里面全是恐懼。那一刻初雯雯開始理解死亡,當她用手觸摸黃羊的時候,身體還是溫熱的,黃羊恐懼的眼神扎進了女孩心里。
后來初雯雯才明白,與其去仇恨和詛咒別人,不如將這種負能量,轉(zhuǎn)換成正能量去保護野生動物。她想讓人們知道還有那么多瀕危動物是怎樣膽戰(zhàn)心驚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7歲那年,爸爸送給初雯雯一臺照相機,從此她的手上又多了一雙眼睛。她收拾行囊背起包,隨著團隊翻山越嶺,跟著隊伍去救災(zāi),在雪地里一走便是很多年。
稍大些,雯雯在父親的教導下學會了填寫野外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為了培養(yǎng)女兒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父親給她準備了一個大大的雙肩包,里面裝著水和口糧、GPS、風速儀等。工作隊中,雯雯是最小的成員,也是唯一的女性。陡峭的山坡要爬,湍急的河流要趟。如果背著行囊走得慢掉隊了,是不會有人幫忙或者等待的,這一切練就了她潑辣的性格。
2010年初春,阿勒泰遭遇了一場特大雪災(zāi)。父親帶著16歲的初雯雯去戈壁灘上撒一些牧草,給饑餓的黃羊提供食物。當時,初雯雯看到路邊縮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死去的黃羊,看到它們?yōu)榱伺匍_鋒利的冰雪挖到地上野草被割爛了的蹄子腕,淚水結(jié)冰糊了一臉,沒兩天臉都凍爛了。
那年,山頂冰雪融得快,黃羊肚皮空空,忍著饑餓去更高的山上找草,其中一些因為體力不支沒踩穩(wěn),從山上滾落摔死了。第二年春,阿勒泰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qū)的草長得特別好,看到這些草可以讓幸存下來的野生動物更好地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們,女孩感動地想哭。
不懼兇險,做野生動物“保護神”
因從小就跟隨父親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讀高中時,初雯雯主導了《烏倫古河流域蒙新河貍》項目,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國家二等獎,也因此獲得了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的保送資格。
4年后,以英語和傳媒雙學位畢業(yè)的她選擇繼續(xù)深造,進入北京林業(yè)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
初雯雯總是說,自己被稱作野生動物攝影師時,內(nèi)心有一種小虛榮升騰起來,但她更是野生動物保護者。有一次她救了一只漂亮而又健碩的白肩雕,它從天空俯沖下來捉田鼠時,撞上了牧民用來圈地的鐵絲網(wǎng)。當時它翅膀折斷,尖銳的斷骨戳破皮肉,奄奄一息。
初雯雯四處搜羅器材助它進食。她去當?shù)厝嗣襻t(yī)院借來X光設(shè)備拍攝它骨折情況,又驅(qū)車700多公里送去烏魯木齊,找來可以為它做手術(shù)的醫(yī)生,但是由于傷勢太重白肩雕的傷骨內(nèi)部已經(jīng)感染,只能截掉整個翅膀,從此與野外的天空無緣。
為了引起更多人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guān)注,2016年,初雯雯走上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用親身經(jīng)歷講述野了生動物遭遇到的殘忍迫害。她在演說中深情呼吁:“一個物種的生存情況,可以很好地代表它所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每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影響。”
最后,她決定用鏡頭把人們看不見的動物和景色記錄并展現(xiàn)出來,讓人們了解并親近野生動物。2017年年初,初雯雯和搭檔成立了以拍攝野生動物紀錄片為主的“瞳之初自然影像工作室”。
春天三到五月是有蹄類動物,比如黃羊、野驢、野馬產(chǎn)仔的季節(jié)。初雯雯的團隊會進行小范圍監(jiān)測,派出一輛車遠距離觀察它們是否遇到危險,盡量不打擾它們。
到了冬天,僅剩不多的野草被大雪覆蓋,野生有蹄類動物找不到吃的。初雯雯的團隊會將提前儲備的牧草撒到戈壁灘上,對野生動物補充飼料。
為拍攝科克森山的盤羊,她和團隊成員每天步行16個小時,翻過數(shù)座海拔落差上千米的山,背著行囊和相機在亂石險峰間小心前行。有時初雯雯會在陽光過于強烈、不宜拍攝的下午,像盤羊那樣在山頂小憩。為了抓住光線最佳的落日時分,她和團隊成員往往要工作到晚上11時左右才能收工,然后借著月光尋找盤羊行走的“捷徑”摸索下山,等走到車前時常常已是凌晨三四點。
現(xiàn)在初雯雯的團隊有十幾個固定成員,包括監(jiān)測、救助野生動物的護林員,以及拍攝野生動物的專業(yè)影像人員。野生動物攝影的工作充滿危險。在阿爾金山,有野牦牛沖著初雯雯的車突奔過來,幸而半路停住,不然它的沖力足以頂翻越野車。在尋找褐翅鴉鵑的途中,初雯雯穿著迷彩服趴伏在三輪板車后高高堆起的草垛上,由于重心不穩(wěn),車在過坑時被震翻,她直接抱著專業(yè)攝影器材跳到了地上。拍攝黃羊時,車在公路上被打瞌睡的大車司機追尾,后座的護林員尾骨被撞裂,雯雯僥幸逃過一劫。
初雯雯在鏡頭中一次又一次地呼吁人類愛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很難想象一個20來歲、長相稚嫩的小姑娘,是如何扛著十幾公斤的攝像機,上險山、臥雪地,守護這片曠野上無主的生靈。大家都說,初雯雯對動物的愛來自“遺傳”。
拯救200萬年前的幸存物種
被譽“河貍公主”
2017年秋天,初雯雯又成立了“瞳之初自然保護協(xié)會”。很少有人知道,多年來她和父親下大力氣共同保護的物種,就是蒙新河貍。它們只集中在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烏倫古河流域,如今只有162個家族,其中38個家族生活在保護區(qū)內(nèi),剩下的124個家族,與逐水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們生活在一起。目前,中國只有600只左右的河貍,其數(shù)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河貍就是“大老鼠”,但在初雯雯眼里它們卻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她能遠遠地看著河貍?cè)喽亲樱豢淳褪前胄r。
初雯雯說,蒙新河貍圓滾滾毛茸茸的,不僅很可愛,它們還是天生的“伐木工”和“建筑師”呢!河貍會利用那一副令鯊魚都自愧不如的牙齒,對岸邊的樹木進行“啃伐”,將得到的枝干拖到選好的水域壘壩。除了人類,河貍可以算是地球上唯一一種能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棲息場所的動物。
初雯雯解釋,河貍是200萬年前的幸存物種,烏倫古河流域曾經(jīng)有很多河道適合河貍生存,近年來因為人類活動的加劇,它們的生存領(lǐng)地迅速縮減?!俺赡甑暮迂偤茈y找到棲息地,而幫助它們,就需要通過人們的努力,改造出更多適合河貍的家園。”
初雯雯亟須把河貍的真實情況告訴更多人,讓它們慢慢恢復種群和數(shù)量。由于河貍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會在巢穴里睡覺,只有到了晚上才會出來覓食和筑壩。秋天,阿勒泰的夜晚氣溫很低,而雯雯架著照相機,在草叢里常常一趴就是好幾個小時。2017年年初,中央電視臺做了3期的《這里是新疆》紀錄片,初雯雯和她保護的河貍有5分鐘的小專題引起無數(shù)人的關(guān)注。很多人得知河貍是200萬年前的幸存珍稀物種后,都頗感震驚。也引起無數(shù)人的關(guān)注。
2018年,初雯雯策劃并發(fā)起“蒙新河貍守護者”公益項目,希望聯(lián)動社會各界的力量,讓更多的人關(guān)注河貍?!叭绻覀儾徊扇⌒袆?,許多河貍可能早就死了,死于饑餓、寒冷或天敵?!泵靠吹揭粋€朋友,她總喜歡講河貍的故事。“決不能讓它們成為瀕危物種,甚至直接從地球上消失。”雯雯的目標是,未來河貍數(shù)量達到1000只。
該項目得到國內(nèi)外大批愛心人士的熱心支持,初雯雯把所得捐資換成一車車草,送給那些距離蒙新河貍家族最近的哈薩克牧民,引導牧民主動守護蒙新河貍。她還發(fā)起了“河貍食堂”的新項目,以發(fā)放補助的形式帶動當?shù)啬撩穹N樹5萬多棵,為河貍建立更多、更美好的家園。
漸漸地,人們保護河貍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覺得保護野生動物是一種榮譽。當?shù)厝税殉貊┻@個人美心善的女孩稱為“河貍公主”!
2019年3月,雯雯和“最強大腦”中國戰(zhàn)隊隊長“水哥”王昱珩合作,出版了新書《初瞳:我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他們到各大城市宣傳售書,將所得收益作為保護河貍的經(jīng)費。
很多人說野生動物保護太難、太苦,但對于被導師稱作“當代黃蓉”的初雯雯來說,這是一件“我愿意去做的事”。初雯雯說,她會“嫁給大自然”,把野生動物保護這條路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