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栗
夏天已經(jīng)以蚊蟲增多的方式宣告它的到來,那被蚊蟲叮咬了怎么辦?想必很多人都會提供各種千奇百怪的方法:最常見的就是抓一抓;有的人抓完了還不算數(shù),還得再劃個十字;還有的人涂口水……
蚊蟲送我們的“紅包”,其實是蟲咬性皮炎的表現(xiàn)。
蟲咬性皮炎的概念很廣,昆蟲的種類上百萬種,只要被昆蟲叮咬后皮膚發(fā)生的炎癥,都可以稱之為“蟲咬性皮炎”,而不單單是我們常見的蚊子、跳蚤、螨蟲。
首先我們來看看那些“口耳相傳”的“古法”,為什么不能用。
抓:搔抓叮咬處,可能會導致局部皮膚破潰,有可能會引起局部感染,例如蜂窩織炎;
劃十字或X:我知道,在腫脹部位劃這些很有成就感,被劃的也感覺很爽,但對病情緩解沒有任何幫助;
涂抹口水:除了惡心,其他沒啥效果;
既然這些方法都不能用,面對“紅包”,怎么辦?別急,我們來捋一捋。
其實不僅僅是蚊子,各種昆蟲的叮咬過程都是相似的,昆蟲的唾液能夠麻醉局部、抑制血液凝固,促進血流向叮咬處流動及幫助其消化,除此之外,體液及毒刺也能讓機體產(chǎn)生過敏反應。
“紅包”其實是蟲咬性皮炎的皮疹,典型的可以表現(xiàn)為聚集或分散的1—4mm大小的紅色丘疹,同時會有瘙癢甚至是疼痛的感覺,還有一部分人會出現(xiàn)脫屑。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出現(xiàn)泛發(fā)、易消退或持久的丘疹性蕁麻疹,出現(xiàn)結(jié)節(jié)或密集的小水皰。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每個人被蚊蟲叮咬后都會出現(xiàn)這些臨床表現(xiàn),因為大部分臨床表現(xiàn)由個體免疫應答導致,而非蟄咬本身。
大多數(shù)人對蚊蟲叮咬的反應都是輕微的,只會引起發(fā)紅、瘙癢、刺痛或輕微腫脹。也有少部分的昆蟲叮咬會引起嚴重的反應,例如蜜蜂、黃蜂、火蟻或蝎子。
最嚴重的可能引起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例如蕁麻疹、哮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甚至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生命危險。此外,一些昆蟲也會通過叮咬而傳播疾病,如登革熱。
正確打開方式:
(1)轉(zhuǎn)移到一個不會再被叮咬的安全環(huán)境;
(2)可以用肥皂水清洗昆蟲叮咬時殘留的物質(zhì);
(3)冷敷:能夠緩解瘙癢、減輕疼痛及腫脹,間歇性的冷敷或冰敷可以減少腫脹,每次敷 10分鐘左右,然后間隔 10分鐘再敷,這樣可以持續(xù) 30分鐘左右或直到瘙癢有所緩解;也可以使用爐甘石洗劑外涂于皮疹處;
(4)叮咬部位在四肢,如果出現(xiàn)腫脹,可以抬高患肢,減少腫脹;
(5)皮疹處外用類固醇激素乳膏。
我們都不想被蚊蟲所打擾,而如果真的防線失守,真的需要亡羊補牢,還是需要正確的補牢方法:冷敷、局部使用類固醇激素、必要時使用抗組胺藥。愿大家度過一個寧靜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