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乾偉
摘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科學的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也在持續(xù)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興趣、能力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要在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需在完成教材知識點教學的同時,豐富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科情感。本文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以其對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水平有所增益。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科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6-0203-01
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其形成良好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學科,在人們生活實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為增強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教師需結合教材內容及能力要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
1.強調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有效的課前預習是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需要教師對每一課教學進行解析,并設定引導性的預習問題,以提高學生預習效果,確保教師實現(xiàn)高效、高質量的課堂講解及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高效吸收。要想實現(xiàn)有效的課前預習并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離不開高質量的預習。如,我們周圍的材料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前設定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通讀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觀察和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內容并就此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與見解,并在課堂教學前安排特點時間,請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悟。這種預習方式,可有效減輕學生課業(yè)壓力,增強其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和探究心理。在小學科學教材中穿插有生動的圖片,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借助分析圖中的內容思考所要學習的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調動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
2.創(chuàng)設生動豐富生活情境輔助教學
小學科學學科不僅具有廣泛的應用,且充滿探究的趣味性,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都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在教材內容中還包含了一些涉及科學知識的較為復雜的內容,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解析,賦予其直觀性和趣味性,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fā)其學習精神和探究熱情。如,在進行溫度與水的變化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利用自己關于冬天的一些生活經驗積累代入到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點。如,學生都看到過冬天窗玻璃上所凝結的窗花及霧氣等,以此為教學導入,為學生講解溫度與水的變化及其科學原理,通過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對知識點充滿好奇心,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設計引導性問題激發(fā)其探索精神
小學科學學科的宗旨在于培養(yǎng)增強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落實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科學保持探究動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這其中,教師要給予小學生以正確有效的學習思路、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在成功的探究及思考活動中獲得自信。如,在新的生命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種子萌芽、花朵綻放的過程,視頻配上形象的語言解說,使學生直觀掌握生物成長的過程,基于此,學生會合理想象并豐富生物的成長情景,使他們對相關科學理論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激發(fā)學生逐漸具備寶貴的質疑與探索精神。
4.鼓勵大膽實踐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教學不僅包含大量科學理論知識,且有需要學生展開實際操作及驗證的內容。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供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驗中驗證科學現(xiàn)象及原理,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及實驗操作體驗,深化其對科學理論知識的深刻認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如,在工具和機械章節(jié)相關知識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杠桿原理,同時清晰感受滑輪、動滑輪兩者的不同點,教師可準備好實驗相關器具,并采用分組合作方式教學,讓各小組在交流合作中探究其原理。對于實驗器具不全的學校,教師可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杠杠原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指導學生使用紙張、筆桿等生活中常見的工具來模擬、展示杠桿原理知識點。讓學生介入到實驗器具準備并操作整個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增進其對科學原理的思考和掌握,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準備和操作中體驗成功所帶來的自信。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兩者的有機結合,更好地達到了科學實驗的教學目標及學生能力、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本科學理論的認知和掌握,還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在實驗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驗驗證科學現(xiàn)象,這會有助于學生透過現(xiàn)象深刻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yǎng)。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教師準確把握學科核心素養(yǎng),結合學生能力情況,持續(xù)展開探索并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全方位能力、素養(yǎng)及品格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一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1):20-21.
[2]?崔紅霞.基于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