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旭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qū)中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在臨床上,所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以稱為慢性心功能不全,是高血壓等疾病的并發(fā)癥。引發(fā)該病的原因種類很多,例如肺部感染,身體機能受到損傷導(dǎo)致大量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1]。在臨床上常見的主要為呼吸困難,突發(fā)時呼吸急促,嘔心嘔吐等。在以往的治療中,療效有待提升,此次研究即出于此目的,探索用卡維地洛治療充血性心衰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衰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9例。實驗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26~71歲,平均(48.5±2.52)歲;對照組男14例,女15例,年齡24~73歲,平均(49.5±2.25)歲;上述一般資料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可以比較。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式,采取安慰劑治療。
實驗組采取卡維地洛治療,初次使用劑量為3 mg,每天2次;在治療持續(xù)兩周后,劑量增加至6 mg,每天2次。對比兩組患者的病情變化。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血壓以及心率水平,然后進行對比。
上述以SPSS 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t檢驗,[(x±s)]表示。P<0.05,說明有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比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經(jīng)過治療后存在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另外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bmp水平,未顯現(xiàn)出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BP和bmp水平對比( ±s)
表1 BP和bmp水平對比( ±s)
組別 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bmp率(次/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29 148.35±9.46 99.32±8.21 116.35±6.25 76.68±5.35 74±4.2 75±2.2對照組 29 147.42±10.42 128.54±9.54 115.46±6.21 85.47±5.47 75±4.5 74±2.5 t 揭东县| 邓州市| 息烽县| 稷山县| 平山县| 韶山市| 东乡县| 锦屏县| 湄潭县| 珲春市| 江孜县| 榆树市| 松滋市| 波密县| 巴林左旗| 黄大仙区| 米脂县| 滦平县| 开鲁县| 云浮市| 凤翔县| 杨浦区| 丽水市| 浦北县| 同心县| 安西县| 白水县| 台北市| 象州县| 汉阴县| 神农架林区| 平塘县| 勃利县| 铁力市| 定陶县| 兴仁县| 芒康县| 社会| 青浦区| 临漳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