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中秋節(jié)前后,就是故鄉(xiāng)的桂花季節(jié)。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墻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xiāng)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兩大片廣場,沿著圍墻,種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檐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賞。盡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tài),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jié)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它不與繁花斗艷??墒枪鸹ǖ南銡馕叮媸敲匀?。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俺曰ā痹谠娙丝磥硎嵌嗝此讱猓覍幙伤?,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xiāng)是近??h份,八月正是臺風季節(jié),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ň褪桥_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痹瓉砉鸹ㄊ歉怙灥南懔稀9鸹ㄩ_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時,就應(yīng)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皳u桂花”對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笨墒悄赣H一看天空陰云密布,云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凈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親詩興發(fā)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痹婋m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后,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里。曬上好幾天太陽,曬干了,收在鐵罐子里,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隴,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隴賞桂花?!百p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隴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纠踝诱墒?,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庇谑俏乙蚕肫鹆嗽诠枢l(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春酒
農(nóng)村時代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jié),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jié)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的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在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撞來撞去,生怕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在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話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nèi)鲩_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回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jīng)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zhuǎn)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八寶酒,顧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里面沒有八寶,不甜甜呀。”母親聽了很高興,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jié)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需錢急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xiāng)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不同(就是八個冷盤,當中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xiāng)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的口頭話,就是說“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供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ń嘲耸逡舶徒Y(jié)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的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發(fā)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有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的是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地,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都很少吃的。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钡€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梢娝鍪裁词?,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p>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的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呀?!?/p>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xiāng)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粽子里的鄉(xiāng)愁
異鄉(xiāng)客地,愈是沒有年節(jié)的氣氛,愈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jié)情景。
端陽是個大節(jié),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親包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后稱之為“子孫粽”。吃了將會保佑后代兒孫綿延。包得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準備多多,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是用早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nèi)含大量的堿。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晚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堿味的灰湯粽。那股子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jié)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與故鄉(xiāng)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端午節(jié)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zhèn)€是門庭若市。我?guī)椭L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謂多給點)。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啊!”母親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p>
乞丐去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緊。他們做乞丐的,并不是一個個都是好吃懶做的,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yè)。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的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
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上背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里說著:“謝謝你??!”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差不多高矮。我就會想,他們?yōu)槭裁串斊蜇?,我為什么住這樣的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來。
有一回,一個小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guī)Щ厝ソo她吃。”我連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有什么肉吃呀?!蔽衣犃撕茈y過,就去廚房里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彼戳宋野肷握f:“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這么說的。”我吃驚地問:“你后娘?”她說:“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甭犃怂脑?,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字?!彼o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這個福分?!?/p>
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p>
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神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xiàn)我心頭。她小小年紀,是真的認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在哪里活呢?
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時,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嫩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
燈景舊情懷
春節(jié)已近尾聲,而幾天來,清晨與傍晚,左右前后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仍然此起彼落的,不絕于耳。新年的氣氛還是這般濃厚。我望著長桌上一對紅蠟燭。那是“分歲燭”,也是“風水燭”,大除夕祭祖時得點過兩個鐘頭。按當年母親的規(guī)矩,五天新年中每晚都得點燃一下。點過正月初五,才謹慎小心地用金紙包了收在抽屜里,十五元宵節(jié)再取出來點,嘴里還念念有詞地說:“風水燭,風水足哪!”可是如今年興已淡的我,競一直忘了再點。前兒忽然停電,才又把它們點起來。紅紅的光影,頓時照得心頭溫暖生春。那么索性等點過元宵燈節(jié)再收起來吧。
故鄉(xiāng)的新年,從十二月廿三送灶神開始,一直要熱鬧到正月十五,滾過龍燈,吃過湯團,才算落幕。這樣長的年景,對我這個只想逃學,不肯背“詩云”“子曰”的頑皮童子來說,實在是太棒太棒了。每回地方上舉行什么大典,或是左鄰右舍辦喜事,我就會蹦得半天高地喊:“我真‘爽險爽,我‘爽得都要爆裂開來了!”“爽”是我家鄉(xiāng)話“快樂”的意思,“爽險爽”就是“快樂得不得了”啦。過新年是大典中的大典,我怎么能不“‘爽得爆裂開來”呢?
擇日“解冬”(送冬祭祖),大部分在十二月廿七八深夜,我是女孩子,沒有資格在那樣的大典中拜祖宗,而且早已困得東倒西歪,抱著小貓咪趴在灶下的柴堆里睡著了??墒谴竽暌沟摹包c喜燈”工作,卻是我的專利。吃完晚飯以后,阿榮伯就把山薯平均地切成一塊塊,把香梗也平均地折成一段段,插在上面;再打開一大包細細的紅蠟燭,叫我?guī)兔Γ桓自谙愎I?,裝在大竹籃里,由我拎著,他一手提燈籠,一手牽我到各處點喜燈。前后院的大樹下、大門的門神腳旁邊、走廊里、谷倉門前、廚房水缸邊……統(tǒng)統(tǒng)都點了擺好。全個大宅院都紅紅亮亮、喜氣洋洋起來??上灎T太小,風又太大,等我們兜一圈兒回來,有的蠟燭已經(jīng)點完了。阿榮伯又打開一包來補上。這樣補到東邊又補到西邊,我就說:“好累?。≌酒鸲紫碌?,頭都暈了。”阿榮伯用紅燈籠照照我的臉,搖搖頭說:“吃了分歲酒,拿了壓歲包兒,才做這么點事就累啦?不行,做什么事都要有頭有尾?!?/p>
我在紅紅的燭光里,看見阿榮伯的鬢邊有好多白發(fā),我捧住他的手膀關(guān)心地說:“阿榮伯,你也長大一歲了?!彼πφf:“我不是長大一歲,我是老了一歲,你才是長大一歲?!蔽艺f:“長大有什么好?長大了就會老,老了就會長白頭發(fā)?!卑s伯連忙阻止我說:“過年過節(jié)的,不要說這種話。等下子在你媽媽面前可不能這樣講?!蔽易龀龊芏碌臉幼诱f:“我不會講的。我知道媽媽也老了一歲了。”阿榮伯嘆息似的說:“大人總是要老的。只要小的長大,一代二代接下去就好了?!蔽衣牭眯睦锼崴岬摹;氐綇N房里,看見母親正取下頭上的銀針剔菜油燈,剔得高高亮亮的。阿榮伯說:“太太,再加三根燈芯,五子登科呀。”母親笑瞇瞇地說:“兩根也一樣好,兩根是一雙嘛?!蔽抑滥赣H舍不得菜油,向阿榮伯做個鬼臉,跑過去指著燈花大聲地說:“一雙就是文武占魁二狀元啊?!蹦赣H高興地問:“你是哪兒學來的?”我得意地說:“阿榮伯教我的,是‘花會傳里的句子呀?!保ā盎〞笔寝r(nóng)村的一種賭博,包含三十二個人名,押對了人名就贏錢。)我逗得媽媽高興,又捧了阿榮伯,不由得又快樂起來,剛才那種愁老的心事早已丟開了。
點喜燈的有趣節(jié)目以后,五天新年當然是沒頭沒腦的玩樂,然后眼巴巴盼望初七八的迎燈廟會。我故鄉(xiāng)瞿溪分“上下河鄉(xiāng)”,各有一座廟,稱為上、下殿。上殿坐的是顏真卿,下殿坐的是弟弟顏杲卿。其實他們不是兄弟,只因都是奮勇鋤奸的大忠臣,就把他們算成兄弟了。哥哥坐了上殿,覺得上河鄉(xiāng)地理形勢比下河鄉(xiāng)好,心里很過意不去,就說定每年正月初七先去下殿拜弟弟的年,初八弟弟再到上殿回拜哥哥。所以鄉(xiāng)里有句話說:“瞿溪沒情理,阿哥拜阿弟?!逼鋵嵥麄儾耪媸鞘肿闱樯?,禮讓得很呢。
“迎燈”就是“迎佛”,迎著上下殿佛相互拜年,也是慶祝豐年、歌舞升平的意思,父親對于迎燈是非常重視的。他認為大除夕祭拜祖先,是子孫們對先人慎終追遠的孝思。典禮要隆重肅穆,祭品要簡潔精致,卻不是講究排場。迎燈是一年之首,地方全體百姓,對神祗的佑護表示感謝,典禮不但隆重,還要愈熱鬧愈有排場愈好。所以大戶人家都是慷慨捐款,出錢又出力,把迎燈廟會辦得體面非凡。
初七一大早,母親就提高嗓門喊:“阿標叔,晚上的風燭都買好了嗎?百子炮(鞭炮)都齊全了嗎?要越多越好?。 蹦赣H平時說話低聲細氣,一到過年,嗓門兒就大了。尤其是那個“好”字,尾音拉得長長的,表示樣樣都好。阿標叔也提高嗓門回答:“都齊全噦,豐足得很噦!”
阿標叔是我家的老丁友,是父親部隊里退下來的。他和種田的長工身份不太一樣,總是顯出很有肚才的樣子,常常出口成文,說話成語很多。他告訴我“風燭”就是“豐足”的意思,他掌管的是父親心愛的花木,以及家中所有的煤油燈和大廳里那盞威風八面的煤氣燈。至于菜油燈和蠟燭燈,那就是阿榮伯的事了。他和阿榮伯很要好。不過他覺得阿榮伯腦筋沒有他新式,文明的燈不會照顧。他每天早上戴起父親送他的銀絲邊老花眼鏡,鏡框滑行到鼻尖子上,用軟軟的棉布蘸了煤油,抿起嘴唇擦玻璃燈罩。對了太陽光照了又照,要擦得晶亮才算數(shù),神情是非常專注的。阿榮伯笑他說:“你看他咬緊牙根,給煤氣燈打氣時的神氣,好像誰走上前去都會一拳打過來似的?!卑耸逭J真地說:“煤氣燈夠不夠亮,全在打氣的功夫上。還有中間那個‘膽,又脆又軟,除了我誰也碰不得。”
跟大除夕一樣,初七晚上,他老早就把煤氣燈點上了。呼呼呼的聲音,聽起來氣派硬是不一樣。(瞿溪全村所有大戶人家,除了我們潘宅,是很少點煤氣燈的。所以潘宅的煤氣燈很有名,阿標叔也跟著它有名。有什么人家辦喜事要多用幾盞煤氣燈,阿標叔就自告奮勇提了煤氣燈去幫忙。)
阿標叔仔細地把好幾尺長的風燭用硬紙在捏手的蘆葦柄上包成一個斗形,免得蠟油滴下來燙到手。風燭的隊伍是愈長愈好,所以家家都有壯丁參加,背大燈籠,舉風燭,提火把,還有沿路的“彈紅”(即一堆堆的柴火燒得旺旺的),各家的路祭,幾丈長的鞭炮,絲竹悠揚,鑼鼓喧天,那熱烈的氣氛,把新年帶上了最高潮。
我家前門深藏在一條長長的幽徑里,后門臨著大路,所以迎燈隊是從后門經(jīng)過的;我連晚飯都沒心吃,老早就站在矮墻頭上等。遠遠看見燈籠火把像一條火蛇似的從稻田中游來,我就合掌朝著那方向拜。隊伍漸漸近了,高大的開路先鋒搖晃著雙臂過去后,就是樂隊、香案、馬盜。菩薩的鑾駕在最后,晴天就坐明鑾,可讓大家一睹風采;馬盜是七匹馬為一隊,村里的青少年畫了臉譜,穿了短打武生的裝束,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左顧右盼,好不令人羨慕。馬盜有時一隊,有時兩隊,愈多表示地方上愈富足,也有點和其他村莊比賽的意思。當時有瞿溪、郭溪、云溪三個緊鄰的村莊,“三條溪”的迎燈盛會比賽是有名的。
迎燈隊一過去,我和小朋友們馬上就趕到上殿去看戲。這時前面的三出已演過,開始上正本了。阿標叔說:“內(nèi)行人看正本,外行人老早坐著等?!比鲆埠?,正本也好,我都不懂,我趕的是“‘爽得爆裂開來”的熱鬧。
初八是下殿佛迎到上殿來回拜,看前面三出戲。所以我又老早趕到廟里,看菩薩兄弟行見面禮。他們相對一鞠躬,相對坐在大殿上,春風滿面的樣子。嶄新的頭盔,嶄新的蟒袍,金光閃閃,好不威風。我被阿榮伯扶著站在長凳上,一會兒望戲臺上演的戲,一會兒望兩位菩薩兄弟,脖子都搖酸了。三出戲演完,下殿佛鑾駕起身告別,上殿佛送到大門口,鞭炮震天價響起。大家都說:“菩薩好靈啊,百子炮蹦落在他膝蓋上,蟒袍都不會燒起來。”我們一群孩子都緊緊跟在上殿佛鑾駕邊上。我的手偷偷地摸摸他的蟒袍,也摸摸他放在椅靠上的手,再抬頭看看他的慈眉善目。想起老師曾教我臨顏真卿的字,忽然覺得菩薩原來就是人變的,好像很接近似的。
下殿佛回鑾以后,高潮已過,我就沒心思再看戲了。阿榮伯一向最愛看有情有義、有頭有尾的正本戲,如果外公已經(jīng)來我家,這個時候,他就會來接我回去。他起先總喜歡在家里跟阿標叔下棋,講《三國演義》,所以我又想回家聽他們講。
最最盛大的迎燈廟戲已經(jīng)結(jié)束,只剩下十五元宵節(jié)最后一個熱鬧場面了。十五一過,我又得關(guān)回屋子里讀書了。于是我反倒希望燈節(jié)慢點到,越慢越好。
燈節(jié)還是轉(zhuǎn)眼就到了。長工們忙著打掃前院,準備祭品迎龍。大龍要在我們家大院子里滾。所有的孩子們都會提著各種各樣的燈來看熱鬧。我嚷著要從城里買來漂亮燈,跟小朋友們比一比。母親說:“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燈,還不夠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錢買。阿標叔又戴起老花眼鏡,給我糊一盞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燈。四只腳是用洋線團木心子做的。紅紙不透明,哪有城里那種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紙的燈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會糊各種各樣的燈——關(guān)刀燈、輪船燈、蓮花燈……可是事實上,他只會給我糊直統(tǒng)統(tǒng)的鼓子燈。他說年輕時行,現(xiàn)在手發(fā)抖,糊不起來了。我做出很喜歡的樣子說鼓子燈最好,不小心燒個大窟窿,馬上可以再用紅紙補上。外公笑呵呵地說:“鼓子燈直通到底,表示正直,無憂無慮?!蓖夤珜κ裁礀|西都會說出一番道理來。
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擺好祭桌,幾丈長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來。我把鼓子燈掛在樹上,在人叢里擠來擠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聽鑼鼓響起,鞭炮齊鳴,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從人縫里看大龍。大龍昂著頭,瞪著一雙大眼睛,張牙舞爪地來了。我有點害怕。主祭者念完一段詞兒,鑼鼓又響起,大龍就開始滾舞了。每個舞龍者手舉一段龍身,穿花似的美妙滾舞。他們平時都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夫,但這時都變成了龍的一部分。那樣神奇的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里總是在盼望著,“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墒沁€有好幾處有祭典,大龍終于搖頭擺尾從大門出去了,人潮也隨著散去,最后的熱鬧高潮也告結(jié)束了。
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燈遞給我,說:“快回到廚房幫你媽媽搓湯團,在湯團里許個心愿。”
“許個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問。
“你想想看?!?/p>
“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過年這樣的熱鬧,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遠門。大家都在一起,還有阿榮伯、阿標叔都要統(tǒng)統(tǒng)在一起。”
外公笑了一下說:“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書念好?!?/p>
“這跟念書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不大明白。
“只要是讀書人,無論是男是女,長大后都會有一番事業(yè),有了事業(yè),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過年一樣的熱鬧嗎?”
我還是想不大通。走進廚房,看母親已經(jīng)搓好一大木盤的湯團準備要下了。我在她耳邊輕聲地說:“媽媽,代我許個心愿,隨便你怎么說。”母親笑笑,沒有作聲,只把菜油燈芯剔得高高亮亮的,又在碗櫥抽屜里取出那對紅蠟燭,就著菜油燈點著了,套在灶上的兩個燭臺里:“風水燭,一年到頭都順風順水?!彼卣f。
吃湯團的時候,我問:“媽媽,你剛才許了什么心愿呢?”母親笑嘻嘻地說:“我不用許什么心愿了。一家團團圓圓的,已經(jīng)再好沒有了。外公,您說是嗎?”
外公摸著白胡須連連點頭。
外面的鞭炮聲又響起來。我擦根火柴,把長桌上的一對風水燭點燃,給屋子里添點溫暖和喜氣??墒羌依锶丝诤唵危瑑鹤右呀?jīng)遠行在外,外子只顧看書報,默不作聲。我總覺得有點冷清清的,索性披上大衣,出去看看街景。在街角看到好多可愛的花燈,我一口氣買了四盞,一盞狗燈和一盞魚燈送好友菱子的一對小外孫,也過過做奶奶的癮。剩下的兩盞,我把它們高高掛起。圓圓的那盞,就想象是外公給我的鼓子燈,希望它照得我無憂無慮。另外一盞嘛,算是為早已成人、還在海外的兒子買的,默祝他客中平安快樂。但不知他在異鄉(xiāng)異土,還記不記得幼年時,由媽媽陪著他在巷子里和小朋友們提燈的情景。
悠悠歲月,雖然逝去,也不必惆悵感懷。阿榮伯說得對,大人們總是要老去的,只要小輩長大,能一代一代接下去就好。
我沒有搓湯團,也不必許什么心愿了。
水是故鄉(xiāng)甜
此次經(jīng)歐洲來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礦泉水。因為其他各種五顏六色的飲料,價錢既貴又不解渴。只有礦泉水,喝起來清清淡淡中略帶苦澀,倒似乎別有滋味。歐洲人都喜歡喝礦泉水,據(jù)說對健康有益。尤其是意大利的礦泉水是出名的??此麄円粋€個紅光滿面,體魄壯健,是否礦泉水之功呢?
旅館臥房小冰箱里,也擺有礦泉水,以便旅客隨時取飲,價錢就不便宜了。我靈機一動,從行囊中取出鋼精杯、錫蘭紅茶和一把電匙;插上電,將礦泉水傾人杯中煮開,沖一杯錫蘭紅茶來喝,香香熱熱的,可說是旅途中最悠閑舒適的享受了。
外子說礦泉水其實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凍頂烏龍,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勞中,能有一杯自己現(xiàn)泡的熱紅茶,已覺如仙品般的清香雋永了。
他啜著茶,就想起故鄉(xiāng)四川的山泉來。那種山泉,隨處都有,行路之人渴了就俯身雙手從溪澗中捧起來喝個足,哪里像現(xiàn)在文明時代,一瓶瓶裝起來賣錢呢!俗語說得好,“人窮志不窮,家窮水不窮”,這話我最聽得進。因為我故鄉(xiāng)家中的水就有三種,河水、井水、山水。山水是長工每天清早去溪邊一桶桶挑來,傾在大水池中備飲食之用,洗滌多用河水。母親為了長工挑水辛苦,叫聰明靈巧的小幫工,用一根根長竹竿,連接起來,從最靠近屋子的山邊,引來極細小的一縷清泉,從廚房窗外把竹竿伸入,滴在一只小缸中。這才是涓涓滴滴的源頭活水,一天接不了多少。母親只舀來做供佛的凈水,然后泡茶給父親喝?!昂冗@樣清的山水,又是供過佛的,保佑你長生不老?!蹦赣H總是這么說的。那時泡的茶葉,除了家鄉(xiāng)的明前茶、雨前茶之外,還有從杭州帶回的龍井。父親品著茶,常常說:“龍井茶,一定要虎跑水來泡才香、才地道?!蹦赣H不以為然地說:“是哪里生長的人,就該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鄉(xiāng)的甜喲?!蹦赣H還說:“孩子們多喝點家鄉(xiāng)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門在外,才會承受得住異鄉(xiāng)的水土?!?/p>
事實上,母親也是非常愛喝虎跑水泡的龍井茶的。不過她居住杭州的時日不多,平時又很少外出,我們出去游玩,她常捧個大玻璃瓶給我說:“舀點虎跑水回來?!蔽荫R上接一句:“供佛后喝了長命百歲。”母親高興地笑了。
現(xiàn)在想起來,虎跑水才是真正的礦泉水,那時曾做過試驗。裝一碗滿滿的水,把銅元一個個慢慢丟進去,丟到十個銅元,碗口水面漲得圓鼓鼓的,水都不會溢出來,因為它含的礦物質(zhì)多,比重很大。所以喝虎跑水一定是有益健康的。
父親旅居杭州日久,非常喜歡喝虎跑水烹龍井茶,但喝著喝著,卻又念念不忘故鄉(xiāng)的明前茶、雨前茶和清冽的山泉。他也思念鄰縣雁蕩山的茶、龍湫的水,真是“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父親晚年避亂返故鄉(xiāng),又得飲自己屋子后山直接引來的源頭活水,原該是心滿意足的,但他居魏闕而思江河,倒又懷念起杭州的龍井茶與虎跑水來。實在是因為當時第二故鄉(xiāng)的杭州,正陷于日寇之故吧。
我們這回在歐洲,一路飲著異鄉(xiāng)異土的礦泉水。行旅匆匆,連心情都變得麻木了。到了德國的不萊梅,特地去探望數(shù)十年未晤面的親戚。他興奮地取出最上品的龍井茶款待我們,問他是臺灣產(chǎn)品嗎?他說是真正從杭州帶出來的茶葉,是一位親人離開大陸時帶給他以慰他多年鄉(xiāng)愁的。我本來不辨茶味,但那一盞龍井的清香,卻是永遠難忘。我們說起歐洲人喜歡喝礦泉水,他笑笑說,臺灣阿里山、日月潭、蘇澳的冷泉,不就是最好的天然礦泉水嗎?
他這話,倒使我想起,早期臺灣有一種小小玻璃瓶裝的“彈珠汽水”。瓶口有一粒彈珠,用力一壓,彈珠落下去,汽水就噴出來。味道淡淡的,不像后來的汽水那么甜得不解渴。我因為愛“彈珠汽水”這個名稱,以及開瓶時把彈珠一壓的那點兒情趣,所以很喜歡買來喝,他常笑我犯幼稚病。后來時代進步了,黑松汽水和各種飲料充斥市面,哪還找得到“彈珠汽水”的影兒呢?但我腦海中總時常盤旋著彈子汽水瓶那副短短脖子的笨拙樣子。尤其是早年在蘇澳游玩時,喝的那一瓶。
臺灣這許多年來,制茶技術(shù)越來越精進,無論是清茶、香片、龍井等,都是名聞遐邇。尤其是南投溪頭的凍頂烏龍,更是無與倫比。旅居海外多年的僑胞,總不忘源自臺灣帶出來的各種名茶,自飲之外,更以分饗友好。盡管用以沏茶的水不是從故鄉(xiāng)來的,但只要是故鄉(xiāng)的茶葉,喝起來也會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吧。
有一次我們在友人家,她細心地問我們要喝哪一種茶,香片、龍井、烏龍都有,她是什么茶都喜歡。我想了半天,卻問她:“你有沒有礦泉水?”她大笑說:“你怎么這么特別?大家都喝熱茶,你要喝什么礦泉水?!蔽抑缓谜f因為胃酸過多,不相宜喝茶。其實我是想起了在歐洲時喝的礦泉水,多少還有點故鄉(xiāng)山泉的味道,不知美國的礦泉水是不是差不多的。而且我也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像母親當年說的,喝過本鄉(xiāng)本土的水,有了深厚的底子,就能承受異國的水土了。
美國人愛喝各種果汁,大概是減肥或特別注意健康的人才喝礦泉水吧?但不知超級市場那樣大瓶大瓶的礦泉水,究竟是人工的還是天然的。如果是天然的,卻又取自何處深山溪澗呢?實在令人懷疑。
說實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礦泉水,飲啜起來,在感覺上、在心情上,比起大陸故鄉(xiāng)的水,和安居了三十多年第二故鄉(xiāng)臺灣的水,能一樣的清冽甘美嗎?
母親的手藝
在母親那個時代,農(nóng)村婦女,個個都得粗工細活會一點,才配做人家兒媳婦,才會中婆婆的意,因為做婆婆的也是從兒媳婦熬出來的。
據(jù)母親自己說,她的手藝,只有繡花還過得去,其他的,只是能拿得起做就是了。這是母親的謙虛話,在我這個“十個手指頭都并在一起”的笨拙女兒看來,母親的粗工細活都是第一流的。她簡直有一雙萬能手,主要是她勤懇好學。和我父親結(jié)婚以后,因我祖母早逝,祖父疼兒媳,不讓她做這做那,但她就是愛學這學那,樣樣事都不落人后。鄰里中人無不夸她的勤勞賢慧。
可惜我童年時懵懵懂懂,從不知跟母親學點本領(lǐng)。漸漸長大以后,又都在外地求學,只在寒暑時回家?!皨蓩膳备遣鑱砩焓郑垇韽埧?,明知母親整天邁著小腳,忙進忙出好辛苦,卻總只顧賴在床上看小說,或找朋友聊天去,何曾幫過母親一點忙呢?
母親逝世已將近半個世紀,如今自己也進入老眼昏花之年,想縫補點東西,粗針大麻線的,還總嫌針孔太小,穿針費眼力。想起母親五十多歲還繡出一朵朵開在水藍緞面上的牡丹花、海棠花,鮮艷欲滴。她為我父親和我織的毛衣,既合身又柔軟暖和。她做的糕餅,外公夸說是全世界最最好吃的。
我愈想愈后悔,為什么在少女時代不多跟母親學一點呢?為什么那樣地懶散呢?可是追悔又有什么用?老人家去世了永不再回來,年光飛逝也永不會停留。我只有以垂老之年,瑣瑣碎碎地追憶一些當年看母親做各種活兒的情景。一以寄我風木哀思,一以奉勸活力充沛的現(xiàn)代少女們在慈母身邊享受無邊幸福之余,千萬要多多為母親分勞,也多多學點日常生活中各種手藝。不只是為了會點手藝,而是在學習中,才能體會做母親的愛惜光陰、愛惜物力與好學不倦的美德啊。
團圓餅
寄居異國,幾乎年節(jié)不分。每到中秋,既無心舉頭望明月,也無興趣買象征明月的月餅來應(yīng)景,一心思念的卻是當年母親一雙巧手做的“團圓餅”。
其實,母親經(jīng)常都做各種香噴噴的餅。到了中秋節(jié),她就說自己手里捏的是“團圓餅”,她并不稱它為“月餅”。她說月亮是高高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間的“月光菩薩”,怎么可以摘下來吃呢?說得外公和老長工阿榮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親做團圓餅時,先炒好餡兒,甜的是豬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榮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團團,她再來包。我當然少不了在邊上幫倒忙,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但母親總要我先拜了拜月亮菩薩,供了祖先,才準我吃。
外公愛甜食,母親就特別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雞油豆沙加棗泥餡兒的,擺在他床邊由他隨時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邊跟進跟出,不用說,又油又香的棗泥餅,大半都給我吃了。
在銀色的月光下,我扶著外公在庭院中散步。聽他講母親少女時代既能干又熱心照顧?quán)従拥脑S多事兒,我聽了一遍又一遍,總也聽不厭,母親卻說:“許多事兒都是你外公加油加醬編出來的,我哪有那么好?”外公又捻胡子呵呵地笑了。
母親定定地注視著外公,低聲對我說:“外公一年年老了,你一年年長大以后,要去外路讀書,不知還有幾個中秋節(jié)能在外公和我身邊一起過呢!”
我聽了心里悵悵的,抬頭望外公,他笑得滿臉皺紋,白胡須在月光中微微飄動。我覺得外公像一位老仙翁,就要冉冉升天而去,不由得一陣心酸,幾乎掉下淚來。
外公微微顫抖的手,緊緊捏著我的小手說:“小春,祭拜過月光菩薩,你就趕緊寫信到北京給你爸爸,要他快點回來,逢年過節(jié),總要一家團圓,吃你媽媽做的團圓餅啊!”
阿榮伯興沖沖地從街上買來一個好大的月光餅,有小圓桌那么大,阿榮伯說是專為祭月亮菩薩的。我看了快樂得直跳,把鼻子湊上去聞聞,好香呢。媽媽也高興地說:“如今的年輕人真會變新花樣,會做出這樣大的團圓餅來??鞌[桌子祭月光菩薩吧,我把菜都燒好了?!?/p>
祭拜過月亮,我就急著要吃那大大的月光餅??墒菋寢尣蛔屛谊_來,說一定要過了十六才能吃。
“十五月光十六圓。十五和十六都是團圓的好日子,要先吃我自己做的團圓餅?!眿寢屝Σ[瞇地說。
媽媽的命令,連外公都得聽。所以阿榮伯就把那大大的月光餅高高掛在廚房柱子上,讓我只能對著它聞香味。過了十六,他才把餅切開,半個給外公放在他房間里慢慢兒吃,半個大家分來嘗嘗。連媽媽都夸好香好脆呢。
她想了一下,要阿榮伯再去買一個來,掛在她自己房間里。到了晚上,她摟我在懷里,對著大月光餅呆呆地看半天,拍著我輕聲地說:“小春,寫封信給你爸爸,告訴他我們屋子里有個大大的團圓餅,要他明年回來過中秋節(jié),一家團圓多好!”
在搖曳的燭影中,母親的笑靨里閃著淚光。我想念起遠在北京、遲遲未歸的爸爸,想起外公催我寫信催他快快回家的熱切神情,也禁不住熱淚盈眶,更深深體會到老師教我的古人詩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義。
蟹醬字
一提筆寫字,就會想起童年時老師那張結(jié)冰的臉。當我打著哆嗦把描好的大字雙手遞上去時,他的拳頭在桌上一捶說:“看你的蟹醬字,重寫?!?/p>
我眼淚一顆顆掉下來,掉在黃標紙上,把蟹醬字都浸濕了,浸化開來了。
老師為什么嫌我的字是蟹醬字呢?這就得怪母親。母親自己不寫字,也認不得多少字,但來得會形容,竟拿蟹醬來形容我的字。
蟹醬是故鄉(xiāng)的一種海鮮名產(chǎn),把螃蟹敲成碎碎的醬,用生姜、鹽、酒、胡椒等在瓶子里泡浸一個月,打開瓶蓋,香中帶腥,腥中帶臭,再加點醋,那股鮮味,馬上叫你胃口大開,飯吃三碗。
我最最喜歡吃蟹醬,總是喊:“媽,我要蟹醬,蟹醬‘配飯配走險(下飯得很)?!蹦赣H就會邊笑邊說:“配走險、配走險,吃多了蟹醬,你的字也會像蟹醬那樣難看險(難看得很)?!蔽乙幌氲搅曌志桶脨?,管它難看險不難看險呢,反正蟹醬是天下最最好吃的東西了。
母親對我說了還不算,又去告訴老師。有一天,她端兩盤剛蒸好的紅豆糕來書房里,一盤供佛,一盤給老師當點心。我正好抄完作文,揚揚得意地把它放在老師桌上。母親瞇起近視眼看了半天說:“這是什么字呀?像蟹醬一樣,分也分不清楚?!崩蠋煷笮φf:“一點不錯,真像蟹醬,她就是這樣不好好寫字,作文倒作得滿好的?!蹦赣H又加了一句:“我說呢,是蟹醬吃多了嘛?”說完,她就一搖一擺地走了。
老師非常夸贊母親會形容,他說:“螃蟹的樣子是一個大殼,兩只大鉗、八只腳,四面八方撐開,到處無規(guī)則地橫爬,已經(jīng)夠難看了。所以說‘瞎子寫字眼,像只八腳蟹。活的蟹已夠難看,剁成了醬還成個什么體?”他愈說我愈生氣,只好回到廚房跟母親發(fā)脾氣:“都是你,笑我的字難看,老師愈加要我重寫了。”母親慢條斯理地說:“重寫就重寫嘛,我是不會寫字,我若會寫字,一定練出一手龍鳳字?!蹦鞘且晃惶觳判∈蹇渥约旱淖帧褒堬w鳳舞”,母親又聽進去了。她最最喜歡“龍鳳”兩字,成雙作對的多好。
從那以后,老師就把“蟹醬字”掛在嘴上。高興的時候,笑嘻嘻地叫我下回用心點寫。不高興的時候,就把桌子一拍,說:“看你的蟹醬字,重寫?!?/p>
我卻只記得他生氣時候那張冰凍的臉,因此一到習字,就四肢乏力,背部直不起來,寫出來的永遠是蟹醬字,也因此恨透了習字。直到如今,寫的永遠是一手蟹醬字。
當年明明記得老師勸諭我的話:“書信是在長輩或朋友之前出現(xiàn)的千里面目,而字又是書信的面目,一個人,外表衣冠不整,縱然有滿肚才學,也是不行的?!彼€指點我臨帖、看帖。《三希堂》《淳化閣》等都一一模過,可是生有鈍根的我,就是一點帖意也感染不上。不像大我?guī)讱q的小叔,看什么碑帖都能融會貫通,能寫出一手古意盎然的好字來。他如生于今日的環(huán)境中,真將是一位出名的書法家。可惜他自嘆“因無骨相饑寒定,只合生涯冷淡休”,早早地就過世了。
我長大以后,也曾自怨字寫得太丑,小叔反倒安慰我說:“不要緊,古來大文豪字寫得好的也不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據(jù)說他的字像斜風細雨,很難看的?!彼中πφf:“你媽媽封你是蟹醬字,將來你若學會寫文章,配上蟹醬字,倒也別有一格呢?!?/p>
進大學后,受業(yè)于恩師夏承燾門下。他一看我的習作詩詞,總是微微頷首以后再連連搖頭,我知道他對我是責望多于贊美,尤其是一筆字使我汗流浹背,不敢仰視。后來漸覺老師和藹可親,就將母親和老師形容我的蟹醬字的故事講給他聽,他拊掌大笑說:“蟹醬字也好,只要能寫出個體來,但總得下功夫練呀!字無百日工,你每天清早起來先練字,持續(xù)一個月便見進境?!?/p>
我聽他話開始練字,臨的是夏老師寫他自己的詩詞。因為我對臨帖已視為畏途,總覺古人邈不可接,學自己所敬佩老師的字,至少有一份親切感。那時我住在學校簡陋的宿舍里,每天一清早被臭蟲咬醒,爬起來捉完臭蟲就磨墨習字。燈光既暗,渾身被臭蟲咬過之處又奇癢,豈能專心習字!練了多少天,看看仍舊是一片蟹醬字。想此事有關(guān)天分,非勉強學得來的,就灰心放棄了。老師知孺子不可教,也就沒再勉強我。
有一次我去拜謁老師,他不在家,我在桌上留了張條子。次日他給我來信夸我“書法進步,幾出吳君上”,使我大為吃驚。因為他所指的吳君是一位才女,書法是人人夸贊的。我何能出她之上?這明明是恩師溢美鼓勵的苦心,于是我又著實奮發(fā)地練了一陣子,可是五分鐘熱度過去又懶了下來,忽然記起行篋中帶有一位父執(zhí)為先父抄的全本《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寫的是黃道周體的小楷,我十分喜歡,就用心從頭抄了一遍。捧給恩師看,他點頭微笑說:“蟹醬中有點味道了?!?/p>
畢業(yè)后離開恩師,避寇深山中,恩師每回輾轉(zhuǎn)寄來的信,總諄諄勉我:“讀書習字,不可一日間斷?!倍钁械奈?,未能努力以符恩師之期許,馬齒徒增,悔之無及。
如今面對自己的蟹醬字,就會在心頭浮上三張不同的面貌——慈母叫我把蟹醬字練成龍鳳字的笑瞇瞇神情,家庭教師拍著桌子說“重寫”時那一臉的冰霜,瞿禪恩師溫而厲的頷首或搖頭。還有就是那位天才小叔勸勉我的話:“閑來你如果會寫文章,配上蟹醬字,倒也別有一格?!?/p>
看來,我只有努力在寫文章上求進步,無妨保留我的蟹醬字也算“別具一格”吧。
百補衣與富貴被
平劇里,演乞丐的穿的衣服全是紅紅綠綠、東一塊西一塊的補丁,表示衣衫襤褸。那種戲裝,叫做“百補衣”,也美其名稱為“富貴衫”。戲里的乞丐,穿起“百補衣”來又做又唱,非常好看。而且所有穿百補衣的落難公子,到后來一定是高中頭名狀元;然后前呼后擁、吹吹打打地衣錦榮歸。
小時候,母親也給我穿“百補衣”,我穿起來可就不太高興了。尤其是去看廟戲時,真怕旁人笑我是“潘宅女狀元”。因為我不是演戲,而是穿母親縫補過的破舊衣服,母親也稱它為“百補衣”。母親總是說:“小孩子,越穿舊衣服越積福,將來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p>
我生氣地喊:“將來?誰知道將來呢,眼前都沒新衣服穿,還管將來?”我盡管不開心,母親仍舊是拼湊著零頭布料,給我補衣服。因為我穿得實在太費,尤其是父親從外路寄回來的夏天衣料,母親形容它“薄得跟豬油皮似的,辰時穿了,戌時就破,”我又喜歡在樹林里鉆,一下子就鉤好幾個破洞,不補怎么行呢?
其實照今天的眼光看來,母親補的衣服,還真有點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味道呢。那時,她有滿滿兩竹簍的零頭布,或零頭綢子。一簍是夏天的薄料子,一簍是秋冬的厚料子,都小得跟豆腐干似的。母親稱之為“布末”,是街上唯一的裁縫師傅特地留起來給她的。她把兩簍“布末”當寶貝似的,放在床下,還加幾粒樟腦丸,怕老鼠來做窩。
給我補衣服,在母親來說是牛刀小試,她的真本領(lǐng)是縫“富貴被”。那就是選出色澤鮮艷的漂亮零頭“綢末”,別具匠心地拼成一條被面。那才真是別致好看呢。現(xiàn)在不就有一種專門用小塊料子拼縫床罩、靠墊、桌布等等的,稱為Quilt的手工嗎?母親可謂開風氣之先了,可惜粗心的我沒有學,也因為穿了太多的“百補衣”,不高興學了。
母親總把“布末”加以分類,質(zhì)地不同,厚薄各異,她都一捆捆分別扎好。做起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她時常用彩色花布,拼一條小被子,送給親友中的初生嬰兒當滿月禮,祝賀寶寶長命百歲。拼縫好一條小被子,可得好多時間呢。那時鄉(xiāng)下年輕姑娘穿得最多的是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布衫,那是鄉(xiāng)下土布,比較富足人家的姑娘穿舊了就換新的。母親也會向她們要來那些舊衣服,剪成小方塊或三角形,白底藍花間隔藍底白花,就縫成一條很好看的全新被單了,能說母親不是藝術(shù)家嗎?
我十二歲以前都跟母親住在鄉(xiāng)下,穿百補衣的日子最多。冬天的棉襖穿破了,母親也補上一塊,那都是粗針粗線,補上破洞就好,逢年過節(jié)時,才在外面套上一件新罩袍。罩袍往往是大朵大朵花布的,穿破了,母親又把它拆開,有時還小心剪下花朵來,補在一色的衣服上,格外別致。
我在美國的百貨商店里??吹揭话F(xiàn)代的小塊花布,就是專供打補丁用的,牛仔褲的膝蓋上故意補一塊花布,就算是現(xiàn)代藝術(shù)了??梢姽沤裰型猓说膶徝烙^念,可能是天生的。不然,原是老式農(nóng)婦的母親,怎么會有那樣新鮮的設(shè)計頭腦呢?
有一年,母親花了好幾個月,用最柔軟漂亮的綢緞零頭料,拼縫一條大大的被面。她先把一塊塊的料子放在一大張床單上,用針固定好,拼來拼去,比來比去,覺得不合適,又拆了重拼,我真佩服她的耐心,問她是給哪個新娘當嫁妝嗎?她笑笑不回答。姑婆悄悄告訴我說:“你媽媽是要縫一條又軟又輕的夾被,寄到北平給你爸爸過生日的?!?/p>
哦,原來母親如此細心地金針密縫,是把一縷相思,一腔心事,都縫進這條被子中了。古人說:“水晶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蹦赣H不用彩色絲線,繡出一條鴛鴦錦被,她寧愿用千百塊細細碎碎的綢緞,拼成一條她稱為的富貴被,伴隨著她對父親“長命百歲”的祝福,寄向千山萬水的遠方。那一份纏綿的情意,比古代閨中少婦的錦字回文還濃厚,又豈是我這個粗心大意的女兒所能體會得到的呢?
我離家出外念書,臨行前,母親為我收拾行李,把我常穿的一件百補衣棉袍也收進箱子里。我堅持要取出來,說被同學們看到會笑我寒傖的。母親正色地說:“你講給他們聽,這是你從小穿到大的衣服。要時時帶在身邊,不是給你穿的,是給你壓歲的。保佑你萬事如意,長命百歲?!蔽衣犃巳滩蛔〉粝聹I來。
可是在學校宿舍里,我從來不好意思把這件百補衣取出來,生怕同學取笑,直到有一次重傷風、冷得發(fā)抖,夜深取出來披上,立感渾身溫暖了??墒堑缴虾D畲髮W時思念母親,卻再也找不到這件百補衣,不知被我丟失何處了。
這些年來,凡是縫制新衣,總請裁縫留給我一點點零頭小塊料子,漸漸地也累積了一大包。這次來美,都珍貴地收在箱角帶來了。我明明沒有母親的好手藝,不會拼縫“富貴被”,也沒閑情逸致來縫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百補衣”,只是為了紀念母親的節(jié)儉、勤勞與細心,更有她一針針、一線線,對女兒不盡的愛。我不時撫摸著這一包零頭“布末”,心頭也感有無限的溫暖。
故鄉(xiāng)的婚禮
我故鄉(xiāng)風俗淳厚,生活儉樸。只有在結(jié)婚典禮上,儀式的隆重,排場的講究,真是和過新年一般無二。無論窮家富戶,平時省吃儉用,遇到嫁女兒,娶兒媳婦,那就有多少,花多少,一點也不心疼。
嫁女兒當晚的酒席,稱作“請辭嫁”。是做女兒的最后一頓在娘家吃飯。所以酒菜非常豐富,而且有一道菜必定是母親親手做的。(事實上,鄉(xiāng)下人家的飯菜,都是母親做的,只是辦喜事的日子,忙不過來,才請短工幫忙。)做母親的為女兒做這道菜,一邊抹眼淚,一邊嘴里念念有詞,說的都是“早生貴子”“五世其昌”等的吉利話,最后把一對用紅綠絲線扎的生花生和幾粒紅棗、桂圓放在盤邊,祝福女兒早生貴子。做著做著,一滴滴淚珠兒都落在那碟菜里,真是咸咸甜甜。做女兒的,還沒吃到嘴里,淚珠兒也滴落下來了。在那個時代,我故鄉(xiāng)的女孩子,十六、十七歲就是出嫁的年齡,離開母親,到一個陌生人家對一個陌生婦人喊媽媽,當然是非常傷心,也非常害怕的,所以母女二人的眼淚就流個沒完。有支歌兒是這樣唱的:“媽媽呀,今夜和你共被單,明天和你隔重山。左條嶺,右條嶺,條條山嶺透天頂喲。媽媽呀,娘邊的女兒骨邊的肉,您怎么舍得這塊肉??!”
新娘子打扮定當,被伴娘扶到喜筵的首席上。這一晚,她是貴賓,父母都得坐在兩旁次席相陪。伴娘坐在新娘旁邊,每上一道菜,伴娘都得高唱:“請吹打先生奏樂。新娘舉筷啦!”舉酒杯時也一樣要喊。其實新娘心里悲悲切切,根本吃不下??鞓返氖菨M桌的少女陪客,真是得吃得喝。尤其快樂的是伴娘,她從緞襖里取出個大口袋,把所有不帶湯湯鹵鹵的菜全裝進去,帶回家可以吃好幾天了。我家鄉(xiāng)酒席最講究的是八盤八,其次是八盤五。四周八樣冷盤,四角是山楂糕、煬熟的蝦或蛤子、剝開的橘子、油炸甜點心,另四樣是白切肉、豬肝、鰻魚鲞、筍片,中間八道或五道熟菜,最后一道一定是蓮子紅棗湯。家家如此,千篇一律,卻是百吃不厭??腿藗兟耦^吃菜,新娘子低頭淌眼淚。伴娘說這叫做“多子多孫的風流淚”,是一定得流的。
辭嫁時,新娘穿戴的不是鳳冠霞帔,而是像戲臺上演貂蟬、紅娘那種打扮。因為那是少女裝。一嫁到夫家,脫下鳳冠霞帔以后,就得穿短襖長裙的少婦裝了。
新娘上花轎由弟弟妹妹或子侄扶進轎門?;ㄞI一出大門,立刻把大門關(guān)上,要把風水關(guān)住,不要讓新娘帶走。媽媽再疼女兒,風水門仍舊不能不關(guān)。這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p>
娶兒媳婦的喜宴叫做“坐筵”。一坐起碼兩小時,這是為了要訓練新娘子的忍耐心?;ㄞI進了門,先在大廳里停上足足一小時,堂上高燒起紅燭,然后新郎才開始理發(fā)、洗澡、換新衣。讓新娘悶在花轎中苦等,也是為了要訓練她的忍耐心。這段時間,孩子們都紛紛從花轎縫中伸手進去向新娘討喜果,新娘的喜果必須準備得很豐富。給的時候,紅棗、桂圓,每樣起碼得有一粒,否則人家就會譏諷新娘“小氣鬼”。
坐筵的酒席也非常豐富,被請做“坐筵”客的一半是長輩,一半是年輕姑娘,姑娘必須長得十分標致。年齡十五六歲左右,已經(jīng)定了親,在半年內(nèi)就要做新娘的最合適。我當時才十一二歲,長得明明是個塌鼻子斗雞眼的丑小鴨,但因為是媽媽的獨生女,她每次總是帶我同去作“坐筵”席上的小貴賓。
我看其他姑娘們穿的是最時髦的五彩閃花緞(在當年,閃花緞是一種最名貴的緞)。烏亮的辮子,扎上兩寸長嵌金銀絲的桃紅或綠水絲線。有的兩耳邊盤兩個髻,戴上珠翠,衣扣綴的是小電珠泡,電池放在口袋里,用手控制,一閃一閃的,看得我好羨慕。因為我的媽媽非常儉省,給我穿的是一件不發(fā)光的紫紅鐵機緞單旗袍,不鑲不滾,那是她的嫁衣改的。改得又長又大,套在舊棉袍外面,像蒼蠅套在豆殼兒里,硬邦邦稀里晃浪的,看去就是個十足的傻丫頭。媽媽還說:“鐵機緞堅實,軟扒扒的閃花緞哪比得上呢?”另外,媽媽又給我戴上一頂紫紅色法蘭西絨帽,是爸爸托人從北平帶回來的。媽媽得意地說:“剛好配上,再漂亮也沒有了?!笨墒俏覜]有閃光的絲帶扎辮子,胸前沒有珠花,我說法蘭西帽子應(yīng)當歪戴,媽媽說歪戴帽子不像個大家閨秀,要我把帽子端端正正頂在頭上,我心里好委屈。可是無論如何,能夠有資格“坐筵”,總是體面的。
在坐筵席上,新娘是不能動筷子的,說實在話,新娘剛剛到一個陌生家庭,眼淚得忍著,不能像在娘家時可以撒開地流,哪里還吃得下東西呢。陪新娘的姑娘們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兩三個月內(nèi)就要做新娘的,更得做出斯斯文文的樣子,以免婆家親友看了笑話。
拜堂當然也是一項重要節(jié)目,新郎新娘拜完天地、祖先、公婆以后,就要拜見長親、賓客。一位位被司儀請了上去,新人雙雙跪拜,平輩的就是鞠躬。這個拜見禮,也足足要折騰上兩小時。大廳外天井里熱著柴火,愈旺愈好。鞭炮聲此起彼落。禮堂上是雪亮如白晝的煤氣燈。樂隊不斷地吹打各種喜樂。每個人臉上都笑得跟盛開的牡丹花似的,到處喜氣洋洋。
父親從北平回來以后,給我?guī)Щ匾患拙劺C紫紅梅花的長旗袍。我穿了去參加喜宴,每個人的眼光都向我投來,我心里好得意。直到如今,我仍不勝懷念那件軟緞的梅花旗袍,但我更懷念母親用嫁衣改的紫紅鐵機緞?wù)峙酆湍琼敺ㄌm西帽子,因為,那套行頭,正象征我又憨又傻的童年,尤足以紀念節(jié)儉簡樸的母親。
楊梅
六月,該是故鄉(xiāng)早谷登場、楊梅最好的季節(jié)了。我家鄉(xiāng)的茶山楊梅,可以媲美紹興的蕭山梅,色澤之美,更有過之。一顆顆又圓又大,紅紫晶瑩,像閃光的變色寶石,母親在大筐子里選出最好的給父親和我吃,我是恨不得連人都鉆進簍子里,把爛的也帶核吞下去。說起吞核兒,我是經(jīng)過一番特別訓練的。我有個只大我?guī)讱q的小叔叔,與我一樣地貪吃楊梅。我們要從楊梅上市的第一天青的酸的,吃到下市的最后一天爛的苦的才罷休??墒撬谋绢I(lǐng)比我大得多,他把楊梅擱在嘴里,只用舌頭一拌就咽下喉嚨了。我問他:“核兒呢?”他說:“吃楊梅不咽核兒還成啦!那你吃上十斤八斤也不會飽。還有,楊梅核才是消毒的,咽下去,可以把腸胃里不清潔的東西如蜘蛛網(wǎng)、豬毛之類的東西一齊卷出來。所以楊梅不必洗,洗了味兒就淡了,可是要吃不洗的楊梅,就得學會咽核兒。”我聽了他的話,有點半信半疑??墒菫榱耸∪ハ吹穆闊?,借此可以多吃,也就開始學咽核兒了。叔叔說要咽就得在每次吃第一個就咽下去,以后就不困難了??墒俏疫€是學了很久才學會。學會以后就越發(fā)地狼吞虎咽起來,吃得肚子鼓鼓的,舌頭都起了跟楊梅珠子一樣的小泡泡,吃飯喝茶都感到痛。我不愿告訴母親,還是偷偷地吃。母親看我那副猴相,笑罵我:“這樣吃楊梅,給你招個茶山女婿吧!”終于我吃出胃病來了。胃酸涌上來,整天不想吃飯。母親把楊梅核兒焙成灰,叫我用開水服下去,幾次就好多了。母親正色地告誡我說:“小春,你吃東西這樣任性,長大了,一個人在外沒有媽照顧,病了怎么辦?”我常常為母親的多叮嚀感到厭煩,無知的童子,總以為一輩子都會在母親的愛撫下享受著幸福呢!
農(nóng)歷的六月初旬,是鄉(xiāng)間家家戶戶“嘗新”的好日子,“嘗新”就是新谷已經(jīng)收成了,農(nóng)家得做幾樣好菜,謝了谷神,請大家來喝杯慶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紅米飯(新谷是紅米)。酒席里最好吃的是四個大盤:一盤茄松(茄子切絲,裹了面粉、雞蛋油炸),一盤蛤子,一盤切得方方正正的西瓜,一盤拿燒酒浸過的楊梅。這四樣東西差不多家家都相同。我愛酒又愛楊梅,啜著燒酒楊梅,下以茄松,剝剝蛤子,最后吃鮮甜的西瓜解渴。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所以哪一家請吃“嘗新”酒總是我做代表,父親是懶得出門的,母親又是這樣不吃、那樣不嘗的,我就樂得單身赴宴,吃得前仰后合地回家,寧可吃壞了肚子,又害母親操一場心。
我家搬到了杭州,蕭山的楊梅也一樣鮮甜,樣兒是橢圓的,顏色是粉紅或白的,看起來遠不及故鄉(xiāng)的茶山梅漂亮。我因為胃病,已經(jīng)不能多吃,更不能咽核兒了。母親仍是在簍子里選出最大最好的幾顆留給父親與我吃。星期天回家,我端了藤桌椅坐在院子里,母親就把一碟子用鹽水洗過的楊梅放在我面前,說:“小春,只吃十個,晚飯后再吃十個?!蔽乙幻孀鲋鷶?shù),一面把楊梅放在嘴里慢慢兒啜著甜汁。令人頭痛的代數(shù)題,一道也做不出,十個楊梅卻在萬分不舍得吃的情形下吃光了。母親笑著端起剩下的說:“再吃一個,明天的代數(shù)就考個楊梅大的零分?!蔽乙残χ?,紫色的楊梅汁滴落在練習簿上。
抗戰(zhàn)第二年,我們回到故鄉(xiāng),父親病了。他患的是肺病與痔瘡,這兩種病都不宜吃楊梅,可是到了楊梅成熟的季節(jié),他還是想吃,每次只能吃兩個。有一次,父親的朋友從遠方來,送了他一對玲瓏剔透的水晶小碟子,父親自是心愛萬分。母親把兩個紫透的楊梅放在一只水晶碟子里,另一只碟子擺上幾朵茉莉花與一枝芝蘭,一清早叫我端去放在父親的枕邊。聞著芝蘭的陣陣清香,父親把楊梅拿在手指尖上,端詳半晌說:“你母親愛花,愛水果,可是她從不戴花,也不吃水果,只默默地培養(yǎng)得花兒開了,果子結(jié)了。她一生都是那么寧靜淡泊!”他眼睛望著壁上母親與我合攝的照片,好像還有許多話想和我說,卻沒有說出來。
農(nóng)歷六月初六日,是父親的生日。頭一晚,母親就吩咐我要早起,在佛堂與祖宗神位前點上香燭(因為父母親都是信佛的),然后再扶父親起來拜佛??墒俏吹教炝粒赣H就氣喘了,我與庶母都陪著他,母親仍在樓下張羅。他的氣愈來愈急,我摸他的脈搏急促而衰微,額上冒著豆大的汗珠。我知道情勢不好,趕緊給他注射平氣強心針。父親的眼睛只是望著我,又看看壁上的照片,我懂得他的意思是要我請母親趕緊來。我急急跑到樓下,母親正端了那一對水晶碟子的芝蘭與楊梅跨上樓梯,我接過碟子嗚咽地說:“媽,爸爸要你快上去。”可是母親還是猶疑不決。因為父親臥病之初,庶母就請了瞎子算命,排起八字來說母親的流年與父親有沖克,兩年中必須避不見面。庶母信了瞎子的話,示意母親不要去看父親。父親呢,心中雖有千言萬語要與母親傾吐,怎奈母親執(zhí)意以父親的身體為重,不愿與他見面。于是父親與母親之間,都是由我傳遞心曲??墒乾F(xiàn)在,一切都將太晚了,我拉著母親的手,喉頭哽咽不能成聲。母親也慌了,三步兩腳趕上樓來,庶母已在旁放聲大哭,父親只以含淚的眼睛看著母親與我,嘴唇微微動了一下,未能啟口即溘然而逝了。母親掩著嘴忍住了哭,半晌才說:“你們都不要大哭,不要擾亂他的精神,跪下來念經(jīng),最后的一刻,讓他平安地起身吧!”我們都匍匐在地上,是母親的語音似古寺鐘聲,使我于神志昏亂中略微清醒過來。我抬起模糊的淚眼望母親,她于滿臉的悲傷哀戚中,仍透露一股臨大變而能勉強鎮(zhèn)定的毅力。她將父親的雙手平放在胸前,給他穿上襪子,看時鐘正指著九點。小幾上擺著那兩個水晶碟子,芝蘭散布著芬芳,楊梅仍閃著紫紅的光彩,此情此景愈加使我泣不可抑。六月初六,父親的生日,誰又想到竟成他的忌辰呢!
四十九天的齋期中,我每天總不忘在水晶碟子里擺上幾瓣鮮花與兩顆楊梅,上供于父親的靈前。而母親呢?似乎再無心情揀選最熟最紫的楊梅了。
我負笈上海以后,每年夏天楊梅成熟之時,也靠近父親生日與忌辰六月初六。上海沒有好的楊梅,我也不再想吃楊梅。南望故鄉(xiāng),我懷念的是去世的父親與勞累大半生白發(fā)皤然的母親。
1941年初夏,我大學卒業(yè),母親叫小叔寫信告訴我:“孩子,早點回家吧!回家正趕上楊梅最好的時候。媽又得為你揀一顆顆晶瑩的大楊梅了?!蔽腋兄x母親比海更深的愛,也想起了父親那一對心愛的水晶碟子。
可是那時因戰(zhàn)事海岸線封鎖,我竟遲遲未能成行。忽然一個晴天霹靂,叔叔來信說母親舊疾突發(fā),叫我急切回家,遲恐趕不上了。我冒著危險,取道陸路,整整廿一天才趕到家中,趕到時母親的靈柩已停放在祠堂里了。
年光于哀痛中悠悠逝去,我亦已憂患備嘗,兒時那種吃楊梅的任性與歡樂,此生永不會再有了。
春雪·梅花
春柳池塘明媚處
梅花霜雪更精神
寒冬漸遠,春已歸來。遙想寶島臺灣,早該是風暖花開的艷陽天了。此間前些日子已漸露春意,沒想到突然來了一陣暴風雪,氣溫又一度降到隆冬嚴寒。
我雖畏寒,卻是戀雪成癡。一聽說大風雪將至,反而禁不住地高興。守著窗兒,熱切地盼望大雪降臨??刺炜罩薪z絲細雨,漸漸夾雜著小朵雪花,我就喃喃地念起家鄉(xiāng)諺語來:“雨帶雪,落到明年二三月?!爆F(xiàn)在可不已經(jīng)是“明年二三月”了嗎?這是春天里的冬天,也是個“飄雪的春天”,多可愛??!
這個冬天,紐約雖然下過幾場雪,但都不算壯觀。轉(zhuǎn)眼已過了春分,我老是問來此多年的朋友:“還會下雪嗎?”他們說:“會啊!去年四月里還下了場大雪呢?!彼砸宦犛酗L雪的氣象預報,我總是盼望著,雪會下幾寸呢?能積到一尺嗎?積得越厚越好。外子好生氣,說我這個老頑童,真是黃鶴樓上看翻船,絲毫也不體諒他們頂著風雪開車上班的有多辛苦。
小干女兒有一次來信說:“今年天氣特別冷,陽明山、竹子山都下雪了。我和同學上山賞雪景,看見許多汽車前面堆著小雪人,一路開,小雪人一路淌著汗水,漸漸地就化光了,好可惜啊?!彼绻吹竭@里的大雪,一定會堆個雪人,比她自己這個小人兒大好幾倍呢。
雪的可愛,是它的悄然無聲,默默地累積起來。比起下雨天淅淅瀝瀝的情趣又是不同,是另一種寧靜與安詳。而那棉花糖似的一片白,格外使我懷念小時候下雪天的快樂情景,心頭就有說不出的溫暖。
我的故鄉(xiāng)永嘉,雖然是溫帶的南方,但農(nóng)歷正月初七八的迎神提燈廟會,常常都逢上大雪天。冒大雪去看廟戲,是我最最開心的事。阿榮伯過新年那幾天,就只顧昏天黑地地推牌九。外公卻最喜歡一邊看戲,一邊“講古”。“有外公帶我去看戲,媽媽只管放一百二十個心?!蔽铱偸沁@樣對母親說的。外公套上高筒釘鞋,一手撐雨傘,一手提燈籠,叫我緊緊捏著他大棉襖的下擺,踩著他的釘鞋腳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好冷??!”外公就說:“怎么會冷?越走越暖和的?!奔t燈籠的光影,晃晃蕩蕩地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來了。我后面還有一大串小朋友,都喜歡跟著外公走。外公大聲地喊著:“來來來,前照一,后照七。跟著我走,一定不會跌跤?!彼昙o雖大,走得卻一步一步穩(wěn)穩(wěn)健健的。他說:“要記住,在風雪中走路,不要停下來,停下來就會凍僵??!”
我記住外公的話了。長大以后,多少次頂著風雪向前走,都挺過去了。我心里總是在想,雙手緊緊捏著外公那件結(jié)實的粗布大棉襖,踩著他的大釘鞋腳印,跟著那盞映在雪地里的紅燈籠一步一步向前走。
雪積得厚了,外公就用絲瓜瓢兜了雪裝在瓦罐里,裝滿好幾罐,放在陰冷的墻角。開春以后,用雪水泡茶喝是平火氣的,喉頭痛就拿雪水加鹽漱口,馬上會好。但外公說兜雪時一定要用絲瓜瓢、竹瓢或木瓢,不能用鐵器。雪一定要冬雪,立春以后的雪就不行了。兜雪又是我最最喜歡做的事,盡管兜得一半天、一半地,鞋襪都濕透了,外公還是要我?guī)兔Α!岸嗾袋c雨雪,長大了身體才壯健?!蹦赣H還會別出心裁,叫我把樹枝上、梅花梗上的雪,撮下來裝在一只漂亮的玻璃缸里,每天倒一杯雪水供佛。她說:“花木上的雪才凈,供佛的是凈水呀!”我撮雪撮得手都凍僵了,外公絕不許我烘火籠、泡熱水,反捏了一把雪在我手背手心上使力地擦,擦得我直尖叫。外公說:“不要叫,熬一下,一會兒手就會發(fā)燙。”真的,一會兒手就發(fā)燙了。外公真是位全科醫(yī)生呢。他說天上的霜雪雨水,地上的樹木花草,和人的血脈五臟都是相連的。這就叫“天地人三才合一”。人有病痛,吃了天地給你的“藥”就會好。外公的醫(yī)理,不就是今天講求的“自然食物”嗎?
我們到了杭州以后,因為冬天比故鄉(xiāng)冷,下雪的日子更多,我也更開心了。杭州人說:“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彼源悍智昂螅€常常下大雪。雪積得太厚,交通受阻,學校雖不正式停課,路遠的學生不能來也就不算缺課;大清早我一睜開眼,看見下雪了,就連聲念:“菩薩保佑,雪下大一點,下一整天,下一整夜,明天就不用上學了。”可是我家離學校實在太近,盡管下大雪,父親還是叫包車夫送我去。我寧可自己踩著厚雪去,做出很刻苦勤學的樣子。到課堂里,同學們到得零零落落。英文老師就坐在講臺上,督促我們自修,分組比賽拼生字、背書、造句,大家競爭得都冒出汗來。國文老師就講故事、念詩給我們聽。我們最喜歡的老校工光伯伯(因為他頭上光光的,沒有一根頭發(fā)),替我們在爐子里生起熊熊的火,上面放一把銅茶壺,水咕嘟咕嘟地開。我就取出從家里偷來的咖啡茶來泡。那是一包包長方形的糖,里面有一團棕色咖啡粉,開水一沖,比今天的即溶咖啡還方便,好香啊??蓯鄣墓獠钐畚覀冞@一班小孩,給我們拿來烤山薯,放在爐架上再一烤,大家分來吃,滿教室都香噴噴的。只有下雪天才準有這樣的享受。因為我們冒雪來上學,校長和訓導主任都夸我們勤奮好學,所以給我們自修課里吃東西的自由,作為鼓勵。
十分鐘休息時間,大家到校園里堆雪人,玩雪球,東一個雪人,西一個雪人。天一放晴,太陽出來,雪人就漸漸變小,變矮了。有時還沒化完,第二場雪又來了,小雪人就被新雪掩沒,成了一堆堆的小山丘。有一次,我在作文里寫道:“一粒細細的塵土,水蒸氣把它變成一朵美麗的雪花。雪花融了,水又變成蒸氣升空,塵土回歸塵土。這就是大自然的循環(huán)。在循環(huán)中,我們享受了美景,花木獲得了生機,可是雪花總是默默無聲……”自以為寫得很“哲學”,老師給了我好多圈圈。
父親有位好友劉景晨伯伯,他是個詩人,喜歡寫字、畫梅花,酒量又好。每回來我家,一住總是十天半月。冬天一下雪,劉伯伯就用家鄉(xiāng)調(diào)念起一首詩來:“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添作十分春。”我說:“劉伯伯,豈止是‘有梅無雪不精神,有梅無酒也不精神呀!”劉伯伯拊掌大笑道:“說得對,說得好,快快拿酒來。”他邊喝酒邊瞇起眼睛對著庭前雪中梅樹凝望,看來他就要吟詩了。父親不是詩人,但好友來時,他也會作詩。有一首詩,劉伯伯夸他作得好,還用紅朱筆在后面四句加了密密的圈呢。那四句是:“老去交情篤,閑來意興濃。傾杯共一醉,知己喜重逢?!蔽艺f:“爸爸,您并沒有喝酒,怎么說‘共一醉呢?”父親笑道:“詩心似醇酒,不醉也惺忪?!眲⒉鬄橘澷p起來,連聲說:“好詩,再干一杯?!蔽蚁矚g看劉伯伯借題目喝酒的醉態(tài),我更愛父親隨口吟來的“白話詩”??此麄儍晌焕嫌岩怀缓偷目鞓罚疫@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意興也濃起來了。
于是我磨了墨,攤開紙說:“劉伯伯,您酒也喝了,詩也作了,現(xiàn)在該畫梅花啰?!眲⒉f:“慢著慢著,畫梅以前要先寫字?!彼帜钇鹚翘渍f了好多遍的大道理來:“梅花與書法最接近,要學畫梅必須勤練書法。梅的枝干如隸篆,于頓挫中見筆力;梅梢與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見韻致。這與身心的修養(yǎng)有關(guān),中國畫最能見真性情,心靈的境界高了,畫的風格也會高。”他說得那么高深莫測,我卻只知道在圖畫課里跟著老師的樣本一筆筆地描,連寫字也是看一個字描一個字,哪里懂得什么韻致、風格呢。
劉伯伯寫完一張大字、一張小楷,才開始畫梅花,隨畫隨扔進字紙簍。我問他為何不留起來,他說:“要畫到真能傳神的一幅才留起來,可是太難了。畫梅難,作詠梅詩也難。林和靖的‘暗香疏影傳誦千古,一來是因為他有‘梅妻鶴子的韻事,二來是因為姜白石作了《暗香》《疏影》兩首詞?!蔽覇査骸澳敲磩⒉脑伱吩娔??”他又大笑說:“我的詠梅詩,最好的一首還在肚子里哩!”父親又隨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卻笑晨翁詩未成(劉伯伯名景晨)?!眲⒉R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難著墨,無如詩酒兩忘情?!眲⒉嬗悬c眼高手低,只好借題目喝酒了。
看他們出口成詩,我也想作了。有一天,跟父親、劉伯伯去孤山踏雪賞梅,看那條直通里外湖的博覽會橋上,游人熙來攘往,喧鬧的聲音,把靜謐的放鶴亭打擾得失去了“暗香疏影”的清趣。我也學著父親口占打油詩一首:“紅板長橋接翠微,行人如織綺羅鮮。若教逋叟靈還在,應(yīng)悔梅花種水邊?!辈还茼嵮旱脤Σ粚Γ砸詾橐彩瞧邆€字一句的“詩”呢,父親連聲夸我作得好,劉伯伯卻很嚴肅地教導我,不可一開始學作詩,就是一副隨隨便便的樣子,會把詩作“流”了,以后永遠作不好了。嚇得我再也不敢在他面前信口開河了。這是我在初中時代作的第一首“詩”,受了一頓教誨,所以一直記得。
抗戰(zhàn)中,杭州淪于日寇。勝利復員,回到舊宅,喜見庭院中的一株綠梅,依然兀立無恙。春雪初霽,好友多慈姊與她夫婿許紹棣先生時來舍間小坐。多慈姊看見書窗外綠梅含苞待放,一時興來,就展紙濡墨,畫下了那株劫后梅花的風貌,并囑我題詞以留紀念。我勉強作了一首《臨江仙》,卻因字體拙劣,堅持不肯題在畫上。那首詞,我只比較喜歡下片的四句:“相逢互訴相思,年年長伴開時,惜取娉婷標格,好春卻在高枝。”
那幅梅花,雖已帶到臺灣,竟因住永和時被大水損壞。多慈姊曾多次欲為重畫,總以每次都相聚匆匆而未果。她與紹棣先生都不幸相繼作古。故人遠去,墨寶無存,怎不令人哀傷痛惜呢?
現(xiàn)在我珍存的有一小幅先輩名家余紹宋先生的紅梅,是紹棣先生代為求得的。另一幅大學老師任心叔先生的墨梅,上面題著一首詩:“畫梅如畫松,貌同勢不同。愛此歲寒骨,不受秦王封?!比卫蠋熞簧戆凉?,后憂憤而死。此外是一張放大的梅花攝影作品,那是鄭曼青先生二十年前上玉山賞雪賞梅,特地攝下的照片。他說高山上的雪梅,風姿太美,筆墨丹青,難以傳神,只好依賴照相機多多攝取它的多種風貌。承他賜贈一張,留作紀念,在臺北時,我一直懸之壁間,于炎夏中可帶來一點涼意,也使我感念故人厚誼。這幾幅寶貴的紀念品,于客中都未帶來,真覺住處有“家徒四壁”之感呢。
臺灣氣候,雖不易在平地多植梅花,但梅花是中華民族堅貞不移的精神象征,民心愛梅花,并不在乎到處都能賞梅。盡管是在“春柳池塘明媚處”,也能體認“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義。
雪后初晴,春寒料峭,我又神馳于杭州舊宅中那株綠梅。數(shù)十年的刻骨嚴寒,它定當傲岸如故吧。
(選自長江文藝出版社《琦君散文》)
本輯責任編輯:林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