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年初以來,受干旱天氣及水稻種植面積減少等因素影響,東南亞地區(qū)大米出口價格持續(xù)上漲。3月下旬,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進一步蔓延,東南亞主要大米出口國越南、泰國等紛紛采取措施限制大米出口,導致國際市場上的大米出口量減少,短期內進一步推高了國際米價。受國外市場大米漲價的影響,國內粳米價格出現階段性走高。
截至3月末,東北粳稻托市收購結束,整體收購量超過上年同期。隨著天氣轉暖,農戶存儲稻谷難度加大,再加上備耕資金需求釋放、物流運輸壓力緩解,農戶售糧意愿增強,粳稻購銷進度明顯加快。據統(tǒng)計,截至3月25日,黑龍江省等7個粳稻主產區(qū)累計收購粳稻4475萬噸,同比增加70萬噸,增幅為1.59%。
預計2020年我國粳稻總供應量為7140萬噸,總需求量為6310萬噸,全年結余830萬噸,加上2019年結轉的庫存量11620萬噸,預計到2020年年末,國內粳稻結轉庫存量將高達12450萬噸。粳稻供應寬松,國家手中掌握大量的粳稻糧源,可以隨時調控市場。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去庫存都將是粳稻市場的主要問題。
從4月初開始,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企業(yè)陸續(xù)復工復產,但受疫情影響,短期內餐飲消費尚未恢復到常態(tài),且大中專院校仍未開學,大米集團性消費量偏低,終端走貨好轉跡象不明顯,粳稻價格缺乏上漲動力。截至4月初,黑龍江綏化地區(qū)圓粒粳稻收購價為2580元/噸,環(huán)比上漲了10元/噸;圓粒粳米出廠價為4000元/噸,環(huán)比持平。哈爾濱地區(qū)長粒粳稻收購價為2720元/噸,環(huán)比下跌了140元/噸;長粒粳米出廠價為4900元/噸,環(huán)比下跌了70元/噸。
托市收購結束后,失去政策支持的粳稻價格難以走強。2020年陳粳稻國儲拍賣4月中下旬啟動后,粳稻市場供應量進一步加大,粳稻價格承壓。短期內,粳米消費依舊低迷,在整體供應充足的形勢下,粳米后市行情難言樂觀。
(資料來源:中華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