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宇 郭澤英
[摘 要]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走出農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購買了住房。文章利用山西省五個三、四線城市已經(jīng)購房的20個農民工的訪談資料,從經(jīng)濟、社會、文化和心理四個維度衡量社會融合,分析購買城市住房對農民工社會融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購買城市住房對農民工的社會融合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文化融合和社會融合方面的作用要優(yōu)于經(jīng)濟融合和心理融合,且文化融合方面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代際差異,相比而言,新生代購房者的文化融合更為樂觀。經(jīng)濟融合存在消費短板,心理融合表現(xiàn)最差,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關鍵詞]農民工;城市住房;社會融合
1 引言
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的推進,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走出農村,進入城市打工,逐漸成為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推進力量。農民工進入城市后,如何實現(xiàn)與城市的融合,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解決居住問題是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由之路[1],擁有城市住房是其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條件[2]。因此,解決好農民工的城鎮(zhèn)住房是推進其城鎮(zhèn)化、實現(xiàn)其社會融合的關鍵因素之一[3]。
很多學者對農民工購買城市住房進行了關注。有研究表明,農民工的自有住房有助于其城市身份認同的形成[4],城市住房狀況可顯著促進農民工城市落戶意愿向行為的轉化[5]。農民工購買城市住房行為選擇的影響因素可以劃分為深層根源因素、中層間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其中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等個體特征是深層根源因素,受教育程度、非農工作經(jīng)驗等人力資本是中層間接因素,就業(yè)特征是直接因素[6]。而農民工城市購房能力的影響因素中,務工時間越長、務工月收入越高以及有公職人員提供借款幫助有利于提高農民工的購房能力[7]。還有學者以中部地區(qū)十二個三、四線城市的農民工為樣本分析了農民工購買城市住房意愿的代際差異,研究表明兩代農民工在購房動機、住房面積、住房地理位置的選擇以及房價方面均有一定的差異[8]。
還有學者針對農民工的社會融合和城市購房的關系進行了一定研究。有學者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認為,社會融合對農民工城市購房意愿有較強的解釋力,政府應將促進農民工的社會融合作為中小城鎮(zhèn)住房政策改革的目標之一[1]。韓俊強基于2012年武漢市調研數(shù)據(jù)的研究發(fā)現(xiàn),擁有自己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積越大的農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的概率更大[9]。
雖然目前部分學者將研究的領域擴展為城市住房和社會融合,但基本上是基于定量的分析方法,鮮有從定性的角度分析農民工在城市的住房與社會融合問題。因此,本文以山西省的五個三、四線城市已購房的二十位農民工為訪談調查的對象,將社會融合細化為經(jīng)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個維度,通過定性分析探討購買城市住房對于農民工社會融合四個方面的影響。
2 數(shù)據(jù)的收集及分析方法
本文選取山西省的運城市(三線城市)、臨汾市、大同市、晉中市和呂梁市(均為四線城市)《第一財經(jīng)周刊》(2016年第15期)在上海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城市商業(yè)魅力排行榜》。五個三、四線城市,每個城市選取四名已在城市購房的農民工為訪談對象,并區(qū)分新生代和老一代,以及男性和女性。2018年6月項目組圍繞購房農民工的經(jīng)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個方面多次討論確定訪談提綱,于同年7月、8月的暑假時間在五個城市進行訪談,利用錄音和筆記記錄相結合的方式獲得訪談的原始資料。通過對訪談資料的整理,訪談的20名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3 購買城市住房對農民工社會融合的影響
學者對農民工社會融合的測量維度有三維度、四維度、五維度等多種劃分的方法。悅中山等(2012)[10]從文化、社會經(jīng)濟和心理融合三個維度衡量,具體用遷入地語言的掌握程度、收入和房產(chǎn)擁有、非農身份指標分別測度三個維度。有的學者則是用經(jīng)濟、行為適應、心理融合三個維度來衡量,并用收入、消費等九個指標體現(xiàn)經(jīng)濟融合,用人際交往狀況、社區(qū)參與狀況等七個指標體現(xiàn)行為適應,從城市歸屬感、身份認同等五個方面體現(xiàn)心理融合[11]。田璞玉等(2016)[12]將農民工社會融合分為經(jīng)濟、文化、結構、心理四個維度,指出經(jīng)濟融合是農民工社會融合的基礎,心理融合是其融合的最高境界。關于五個維度的劃分主要是從經(jīng)濟融合、社會適應或社會互動、文化適應、結構融合或政治融合、身份認同或心理融合進行[13-14]。本文在已有研究學者對社會融合測量維度劃分的基礎上,采用經(jīng)濟、社會、文化、心理四個維度,并采用收入、消費衡量經(jīng)濟融合,采用與市民的交往、參與社區(qū)活動的內容和頻率等衡量社會融合,采用對當?shù)爻鞘形幕慕邮艹潭?、普通話的掌握程度來衡量文化融合,心理融合采用城市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指標度量。
3.1 經(jīng)濟融合
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在收入方面,大多數(shù)農民工的收入都基本達到了城里人的收入水平,既然他們可以接受城市相對高昂的房價,則說明本身具有說得過去的經(jīng)濟實力。來自大同的老一代購房者YMF針對自己的收入表示:
“目前的收入達到了城里人的收入標準,單位的效益挺好,福利也不錯,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退休金也還可以?!?/p>
來自晉中的新生代購房者ZXH購買城市住房已經(jīng)三年了,他這樣表述自己的收入情況:“自身的收入水平算是達到了城里人的標準,掙得也沒有比城里人少多少。”
反觀農民工在消費方面的情況,則不是特別樂觀。雖然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水平、思想觀念要比老一代有所提高和更新,但是通過訪談分析發(fā)現(xiàn)無論是老一代農民工還是新生代農民工都持有謹慎的消費觀,換言之,不太舍得花錢。來自大同的LHZ(老一代)這樣認為自己的經(jīng)濟情況:“目前的經(jīng)濟情況其實還是可以的,算是在經(jīng)濟上基本融入了城市,收入這幾年倒是還不錯,達到了城里人的收入水平。但是感覺消費并沒有,和城里的本地人還是有差別的,可能就是觀念想法不太一樣,我們從村子里出來的人還是比較節(jié)儉的,而城里人,尤其是土生土長的城里人,是比較注重享受的。對于城里人的這些,比如去飯店吃飯、購物、唱KTV之類的活動,自己幾乎是不去的,購物也是會買生活必需品,KTV不得已會去。”
在大同開汽車修理鋪的新生代購房者ZWS表示:
“我的消費水平并沒有達到城里人的消費水平,自己是農村的,很小就出來打工掙錢了,懂得掙錢的不容易,所以平常的消費不太多,掙的錢也幾乎都是攢著。城里人的這些消費項目倒是都消費過,但是不經(jīng)常去,是不得已才去的。其實不是自己不想去,一是修理鋪是自己開的,有活兒就得干,幾乎很少有自己的閑時間,還有就是自己不太舍得去消費這些?!?/p>
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農民工在經(jīng)濟方面難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在于消費,主要是因為農村的出生和生活背景使他們懂得掙錢的不易,所以掙下的錢大多都是攢著,并不會像城里人那樣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享受。
因此,綜合考察收入和消費兩個方面,購買城市住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工的經(jīng)濟融合,這種促進更多地體現(xiàn)在收入方面,消費方面的融合不太樂觀,農民工和城里人存在著較大的消費水平差距,主要原因是,出身在農村和從小生活在農村的背景使農民工懂得掙錢不容易,勤儉節(jié)約是一直以來的習慣;為了獲得和保持一定的經(jīng)濟收入,工作是農民工一天之中的主旋律,在消費、娛樂方面的時間少之又少。
3.2 社會融合
在訪談中,主要通過“買了房之后參加居住社區(qū)的文體活動和公益活動是不是更多了?買了房住在城市之后,你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求助對象是誰呢?如果親戚朋友難以幫你解決問題,你會考慮尋求社區(qū)、政府的幫助嗎?買了房之后,你在工作之余主要的交往對象是誰?你在工作之余參加頻率最高的活動是什么?”五個問題考察農民工購買城市住房后在社會融合方面的變化,通過訪談得知,幾乎全部的農民工表示,在購房之前不參加社區(qū)的文化和公益活動,但是買了房之后就發(fā)生了變化。來自大同的新生代購房者ZCY這樣說:
“是的,基本上在社會融合方面算是融入了?,F(xiàn)在經(jīng)常參加小區(qū)的文體活動,跳跳舞、健健身什么的。和小區(qū)里的其他人都相處不錯,尤其是小區(qū)里的一些姐妹,經(jīng)常一起跳舞。買房子之前是租住在礦上的平房,條件特別不好,更別說參加活動了。我那時候也是一心打工掙錢,想想覺得那時候的生活挺無聊的?!?/p>
運城的老一代購房者SYY具有和ZCY相似的看法:
“現(xiàn)在基本可以融入,只要是自己感興趣并且是有時間的,就會參加。我現(xiàn)在參加的活動越來越多,我的性格比較好一些,比較隨和,參加這些活動可以認識一些新朋友,和他們都處得來。買房子之前參與的很少,那時候工作十分忙,我們家那時候是租的房子,也沒有參與的條件,幾乎不怎么參加?!?/p>
以上說明,擁有自己的城市住房對于農民工融入社區(q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農民工擁有了自己的城市住房,就擁有了參與社區(qū)文化活動和公益活動的條件和環(huán)境;另一方面,農民工擁有了自己的城市住房,歸屬感和存在感會極大地增強,參與社區(qū)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的頻率會大大提高。
大多數(shù)農民工表示在剛來城市的時候會向家人求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農民工剛來到城市,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難的本能反應自然是向最為親近和信賴的人求助。但是買房后的求助對象,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求助對象的范圍有所擴大。來自呂梁的HLX(新生代)這樣說:
“現(xiàn)在會求助鄰居、在本地打工的家人和同鄉(xiāng),買房之前就是想著凡事自己解決,最多求助一下家人,并不太好意思向其他人開口尋求幫助。”
HLX從最初的“凡事自己解決、不太好意思向其他人開口”,到后來的“會尋求鄰居、在本地打工的家人和同鄉(xiāng)的幫助”,看到了他思想和行動的改變。大同的LHZ的回答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不同:
“買了房兒之后,會首先求助一些在本地的同鄉(xiāng)和在城里積累起來的老朋友,當然是因為老朋友可靠,會真心幫助我,尋求幫助不會碰釘子,到了需要的地步再尋求社區(qū)和政府的幫助。”
與“參與的活動” “遇到困難時的求助對象”一樣,“工作之余的主要交往對象”是考察農民工社會融合的重要指標,因為只有農民工真正開始與周圍的人交往,并被周圍的人接納、融入其中,才算是真正的社會融合,繼續(xù)采訪大同的LHZ(老一代農民工),她這樣說:
“現(xiàn)在的交往對象還是我的這些老朋友,就是一些同鄉(xiāng)和其他的本地人吧,工作之余有的時候待在家里,如果朋友叫也會和朋友出去,活動的話就是逛街多一點,買房子之前個人的閑時間會少一點,也不怎么參加活動?!?/p>
同樣,買房之后,來自晉中的ZXH(新生代)的朋友更多了:
“流入人口同鄉(xiāng),其他本地人、鄰居偏多,工作之余和朋友出去玩以及聚會多一些,買房之前認識的當?shù)氐谋镜厝吮容^少,大多是一起打工的同鄉(xiāng),那時候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待在家里,不像現(xiàn)在的朋友多?!?/p>
通過以上的調查可以知道,購買城市住房擴大了農民工的朋友圈和交際圈,而朋友圈和交際圈的擴大也使他們工作之余的活動變得豐富多彩,不僅僅局限于家和工作單位兩點一線的模式。擁有屬于自己的城市住房,在促進農民工的社會融合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用。
3.3 文化融合
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新生代和老一代農民工在文化方面的融合存在較大的差異。來自運城的LXL(老一代)對自己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現(xiàn)狀,他這樣說:
“感覺在文化方面融入城市還有一定的困難,城里在老年娛樂方面要比農村好。人情世故方面的話,自己生長在農村,所以還是和農村的朋友比較熟悉,說起話來更自由一些?!?/p>
來自呂梁的HLX(新生代)表示:
“基本融入,城市的設施齊全、方便,制度也比較規(guī)范,自己也慢慢適應了城市的這些習慣。買房之前會覺得有些城里人很作,擔心和他們交往有困難,自己是農村人,比較憨厚一些,還是覺得城市各方面,尤其是醫(yī)療條件,真的是比農村好很多?!?/p>
不管新生代還是老一代農民工,都感覺城里的設施條件比農村要強,生活水平和質量要比農村高,初到城市的時候不適應當?shù)氐娘L俗習慣和一些制度,有的甚至接受不了,文化融合存在困難。但是在買了住房之后,都在慢慢地適應,可以說,購買城市住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工的文化融合。但是,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老一代購房者的文化融合情況顯然不如新生代購房者樂觀,鄉(xiāng)土觀念的固化對其社會融合產(chǎn)生一定負面的影響。
關于普通話掌握程度的考察,農民工表示現(xiàn)在會說普通話了,主要因為進城之后工作和生活需要,購買城市住房進一步促進了他們對普通話的掌握水平。來自大同的YMF說:
“是進城之后改說普通話的,現(xiàn)在日常的生活,與人交往都說普通話。在買了房子之后,更習慣說普通話了?!倍鴮τ谑欠褚蠛⒆诱莆掌胀ㄔ挼膯栴},他表示:“孩子應該從小學說普通話,對孩子各方面的成長都有好處?!眮碜耘R汾的ZYX也表示:“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慣說普通話了,想讓孩子從小學說普通話,因為現(xiàn)在普通話可以說是一種潮流和趨勢吧。”
由此看來,隨著進城時間的逐漸增加,掌握普通話無論是對于新生代還是老一代來說,都不成太大的問題,并且他們在要求后代掌握普通話方面,保持著高度的一致。
3.4 心理融合
通過訪談得知,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工坦言,擁有城市住房能增強其在城市的自豪感,因為畢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擁有了自己的住房,而且有些城市人都不一定有自己的住房。但是擁有城市住房并沒有讓他們感覺自己完全就是城里人,有的農民工感覺自己已經(jīng)融入城市,有的則絲毫沒有感覺自己是城里人。大同的YMF在城里待了三十多年,他的回答表明他對城市和自己身份的認同:
“城里要比農村好很多,各方面都挺好的,挺喜歡的,都住了三十年了,有感情了?,F(xiàn)在在心理上已經(jīng)算是融入了,本地人愿意接納我們,我也有不少本地人的好朋友,可以算是鐵哥們,一直都覺得城里不錯,買房子之前沒有完全融入?!?/p>
來自大同的農民工ZWS(新生代)表示,雖然周圍的人都很好,也很想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卻感覺沒有融入:
“城里肯定比農村好一些,各方面也都方便一些。很喜歡打工的城市,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慣這里的生活了。但是感覺并沒有融入城市,本地人倒是對我們還好,也挺愿意接納我們的,在城市里的人際交流沒有感到太困難。買房子之前更是感覺沒有融入了。是的,一直都挺想成為城里人的,尤其是之前還年輕氣盛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城市人?!?/p>
來自臨汾的WH也有相同的感覺:
“相比而言,還是城里好一些。挺喜歡的。沒有完全融入,感覺要完全融入,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本地人對我們的歧視啥的是有一些的,不可能完全沒有。買房子之前的情況還不如現(xiàn)在。說實話,還是挺想成為城里人的,可能會覺得是一種身份的改變吧。”
由以上可以看出,雖然ZWS和WH對城市當?shù)厝撕统鞘猩畹恼J可度很高,與城市人的交流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在心理方面并沒有城市的歸屬感和城市人的身份認同感,除了內心隱隱存在的抵觸外,城里人的歧視和不接納也是導致其融入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在心理融合方面,農民工并不存在明顯的老一代和新生代差別,而是取決于在城市買房居住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心理融合的情況會有比較明顯好的轉變。隨著時間的積累,農民工不斷適應城市,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心理融合的情況會越來越好。農民工YMF的回答驗證了這一點。因此,購買城市住房對農民工心理融合方面的影響并不是十分理想,這種情況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相比較而言,老一代購房者,特別是在城市居住時間相對較長的農民工,在心理融合方面的情況會好一些。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訪談調查的方法,從經(jīng)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融合、心理融合四個維度逐步遞進,分析了農民工城市購房對其社會融合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購買城市住房對農民工的社會融合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經(jīng)濟融合的收入方面、文化融合、社會融合,對心理融合的促進作用相對最差。同時,經(jīng)濟融合的消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老一代購房者在文化融合方面劣于新生代購房者。
針對以上結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改善農民工在城市中的待遇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促進農民工消費觀念的變化,進一步發(fā)揮購買城市住房對農民工經(jīng)濟融合方面的作用;二是盡可能地整合農民工住房所在區(qū)域的社區(qū)服務,打造農民工富足的精神家園,提供農民工參與社區(qū)活動的路徑,增強農民工與當?shù)鼐用竦慕煌纳妻r民工群體的社會關系,在社區(qū)互動中實現(xiàn)合作,促進農民工融入當?shù)厣鐣?三是要宣傳農民工對城市所做出的貢獻,減少社會對農民工的排斥和歧視,營造理解、尊重和關愛農民工的良好社會氛圍,緩解農民工的心理溝壑,盡早實現(xiàn)農民工的城市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參考文獻:
[1] 黃偵,鄧習贛. 住房與農民工融入城市問題探析[J].荊楚學刊,2013,14(5):32-36.
[2] 熊景維,季俊含. 農民工城市住房的流動性約束及其理性選擇——來自武漢市628個家庭戶樣本的證據(jù)[J].經(jīng)濟體制改革,2018(1):73-80.
[3] 陳錫文. 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fā)展面臨的幾個重大問題[J].農業(yè)經(jīng)濟問題,2013(1):4-7.
[4] 祝仲坤,冷晨昕. 住房狀況、社會地位與農民工的城市身份認同——基于社會融合調查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18(1):96-110.
[5] 蔣芮,肖璐,賈敬遠. 家庭視角下農民工城市落戶意愿、行為及其轉化——基于住房狀況的調節(jié)作用[J].西北人口,2018,39(4):112-126.
[6] 張務偉,張可成.農民工城市買房行為選擇研究[J].經(jīng)濟經(jīng)緯,2017,34(3):25-30.
[7] 郭澤英,馮詩琪. 農民工城市住房購買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 社科縱橫,2018,33(8):53-56.
[8] 邵玉帥,郭澤英,李晴,等. 農民工城市購房意愿代際差異分析[J].未來與發(fā)展,2018(7):55-59.
[9] 韓俊強. 農民工住房與城市融合——來自武漢市的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13(2):118-125.
[10] 悅中山,李樹茁,費爾德曼.農民工社會融合的概念建構與實證分析[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12,34(1):1-12.
[11] 褚清華,楊云彥. 農民工社會融合再認識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與發(fā)展,2014,20(4):28-36.
[12] 田璞玉,鄭晶,張金華. 農民工社會融合的概念與理論框架建構[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11):509-513.
[13] 周皓.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的測量及理論思考[J].人口研究,2012(3):27-37.
[14] 悅中山,王紅艷,李樹茁. 流動人口融合政策與農民工的社會融合[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95):81-88.
[基金項目]本文受山西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18217)、山西師范大學統(tǒng)計學優(yōu)質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7YZKC- 18)資助。
[作者簡介]次宇(1998—),女,漢族,山西朔州人,山西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經(jīng)濟學專業(yè),本科生,研究方向:弱勢群體生存與發(fā)展;郭澤英(1974—),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弱勢群體生存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