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剛
摘? ?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速度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更多先進施工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提升,其中對后澆帶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結構完整性,避免出現(xiàn)建筑結構不完整的現(xiàn)象。本文對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澆帶工程施工技術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
1? 引言
現(xiàn)代化房屋建筑不僅要注重房屋的安全性、實用性,還應該從結構特點、功能價值等多方面進行性能優(yōu)化,特別是面對當前高層房屋建筑地下空間面積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于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使用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對整個施工工序的優(yōu)化有效的提高了施工企業(yè)的整體經(jīng)濟效益。
2? 科學澆筑混凝土
在開始澆筑之前,施工人員應對建筑物的整體結構與應用功能進行分析,以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為出發(fā)點,及時調整澆筑工藝。在實際開展?jié)仓蝿盏倪^程中,混凝土澆筑被分為全面分層、斜面分層和分段分層等工藝,應根據(jù)具體建設要求選定適當?shù)臐仓夹g?;炷翍诔跄皾仓缫延谐跄F(xiàn)象,則應進行一次強力攪拌,使其恢復流動性后,方可入模;如有離析現(xiàn)象,亦須重新拌和后才能澆筑;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不應超過2m,在豎向結構中限制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3m,否則應沿串筒、斜槽、溜管或振動溜管下料,以防止產(chǎn)生離析。
混凝土的分層澆筑。混凝土澆筑應分層進行以使混凝土能夠振搗密實,在下層混凝土凝固之前,上層混凝土應澆筑振搗完畢。混凝土澆筑層的厚度應符合規(guī)定?;炷翝仓ぷ鲬M可能連續(xù)作業(yè),如上、下層混凝土澆筑必須間歇,其間歇的最長時間(包括運輸、澆筑和間歇的全部延續(xù)時間)不得超過規(guī)定。
如因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不能連續(xù)澆筑,中間的間歇時間超過允許時間,則應事先確定在適當位置留置施工縫。
3? 后澆帶的主要功能
在一般的施工建筑進行當中,高層建筑以及裙房設計的結構和框架如何為一體,后澆帶技術在施工過程要將兩者暫時性的分開,等到主體的框架施工結束,沉降量達到50%以上之后,就可以澆筑混凝土,把高低層的結構連成一個整體。在設計初期就應該計算兩個不同階段的受力情況。同時混凝土全部澆筑完成后也應當計算后期沉降差所帶來的附加壓力值。后續(xù)可以采取的調整辦法就是調整壓力差,如果當面對主樓的負載壓力大,用整體的辦法降低土壓力;低層裙房部分可以采用十字交叉固定根基以增加土壓力,使高低沉降差降低。施工的思路就是先對主樓進行施工,等到基本施工結束之后,沉降穩(wěn)定,再進行裙房的施工,使兩者的沉降差相接近。
4? 后澆帶的設置
4.1? 注意間距的合理性
在圖紙上如果有留設,必須按照圖紙的設置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圖紙上的構建間距不一定要按照圖紙上的來留設,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的矩形建筑物后澆帶的艱巨不超過40m,而最小的距離則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四季平均氣溫而定,但不小于30m。
4.2? 注意寬度的合理性
施工的過程中,要保證結構的整體性,但并不是要將結構整體進行切割為若干毫無聯(lián)系的板塊。對于樓板或基礎來說,起受力作用的鋼筋在通常情況下是不允許切割斷開的,這既是保證結構的整體性的要求,也是保證施工安全的要求;如果后澆帶的跨度設置確實很大,需要切割受力鋼筋,那么在澆筑后澆帶的過程中要將其焊接聯(lián)接,這是為了避免樓板兩端受力過大形成下垂變形。后澆帶的寬度的要求一般超過1.0m,不少于0.7m。
4.3? 后澆帶的位置選擇
后澆帶適宜選擇在混凝土構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剪力墻的中部是不設置后澆帶的。梁和板的反彎點附近是最好的位置。這里避免了因彎矩和剪力過大而導致的構建自身壓力。
4.4? 后澆帶的斷面形式選擇
通常后澆帶的斷面要與混凝土結構的斷面一致,為了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結構變形,應避免后澆帶澆筑后出現(xiàn)直縫。
5? 后澆帶施工技術分析
5.1? 時間選擇
通常情況下混凝土澆筑的收縮在兩個月之內會完畢。而對于高層建筑和裙樓的結構和基礎而言,則要等沉降完成之后開始澆筑后澆帶。裙樓和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一般是同時施工的,但是裙樓的施工量小而主題高層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樓完成后,主樓的施工尚未完成,實際上裙樓的荷載產(chǎn)生的沉降在前,主樓的沉降在后,且主樓荷載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樓的荷載,因此必須等主樓完全沉降完方可進行后澆帶砼的施工。
5.2? 材料選擇
后澆帶澆筑前要將裂縫全面清理,排除積水,保持后澆帶兩邊的構件表面濕潤24h以上。選擇的材料必須是無收縮混凝土———膨脹水泥或添加膨脹外加劑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
5.3? 后澆帶前期準備——預設模板
模板的預設要嚴格參照施工圖紙進行。在混凝土的澆筑之前要預設鋼絲網(wǎng)模板,要保證鋼絲網(wǎng)模板的鋼絲網(wǎng)格均勻統(tǒng)一和鋼絲粗細統(tǒng)一。模板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都必須有質量的保證。
5.4? 后澆帶的保護
后澆帶的施工縫必須避免雜質和水長時間滯留。通常在后澆帶縫的兩端或兩側采用設置擋水磚或在后澆帶內壁上涂抹防水砂漿的措施來完成保護,后澆帶的施工縫處理完畢并清理干凈后,在頂部用木模板或鐵皮封蓋,并用砂漿做出擋水帶,四周設臨時欄桿圍護。
6? 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措施
6.1? 嚴格控制后澆帶的澆筑工序包括時間、溫度、配筋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的澆筑時間、溫度、配筋、施工工藝是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須嚴格按照后澆帶施工專項方案與施工工藝要求進行現(xiàn)場作業(yè),掌握澆筑時間與澆筑溫度,在施工前應對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根據(jù)后澆帶施工工藝需要選擇合理的澆筑時間,針對收縮縫、沉降縫等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設計優(yōu)化,盡量將混凝土澆筑溫度控制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避免由于水分流失過快對混凝土的塌落度產(chǎn)生影響或者內外溫差過大引起混凝土的收縮裂縫。另外鋼筋作業(yè)人員從業(yè)水平對后澆帶質量有著質的影響,在進行鋼筋切割的過程中要考慮鋼筋整體性,盡量減少接頭,按照設計文件的要求對鋼筋進行配筋并保證配筋率。
6.2? 后澆帶防水施工技術要點
后澆帶施工部位通常都存在施工接縫,是比較容易產(chǎn)生滲漏的關鍵位置。在防水施工過程中應對底板墊層上根據(jù)設計文件要求提前做好有效防水措施,并在后澆帶兩側砌筑擋水墻并加設蓋板,切實提高后澆帶的防水性能。在進行外墻頂板進行防水施工作業(yè)的時候,需要在混凝土后澆帶外側砌筑有效的擋墻進行保護,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情況及時進行外墻防水施工與場地土方回填。在對后澆帶的混凝土選擇時應根據(jù)周邊環(huán)境還有結構特性要求選擇相適應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澆筑時盡量選擇收縮性低或者帶有膨脹性的混凝土材料。
7? 結束語
根據(jù)以往的現(xiàn)場經(jīng)驗結合相關規(guī)范條文,后澆帶施工技術因其施工的工序簡便、層次交接清晰、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等優(yōu)勢特點被廣泛應用到房屋建筑主體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切實提高房屋建筑主體的整體穩(wěn)固與安全性能,提升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年限,從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四新技術等措施保證經(jīng)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余永輝,吳東起,張慧梅.建筑結構施工中質量通病預防措施研究[J].地產(chǎn),2019(22):121.
[2] 葉華陽.探析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技術的應用[J].門窗,2019(21):31+33.
[3]張高強,周建萌,尚武周,楊矛.地下室結構自防水關鍵施工技術研究[J].陜西建筑,2019(11):25~27.
[4] 蔡聰慧.解析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澆帶工程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5):125+69.
[5] 朱健,張鴻飛,劉建華,申屠洋鋒,楊冬輝.大跨高支模清水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fā),2017(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