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是市場經(jīng)濟中重要的法人主體,公司因發(fā)展需要設立分公司開展業(yè)務經(jīng)營活動,但分公司不具有鼓勵法人資格,其在經(jīng)營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關鍵詞:分公司;債務;清償;補充責任
1 案情介紹
2015年8月3日,A公司與S煤礦簽訂《綜采設備租賃合同》,合同約定設備基本租金為12萬元/月,儲量租金41.4萬元。合同履行過程中,S煤礦向A公司支付了合同保證金和設備抵押金共30萬元,以及配件費和修理費共25.221萬元。截止2016年9月底,經(jīng)S煤礦蓋章確認的拖欠A公司相關款項共計1685258.62元。A公司多次安排人員與S煤礦煤礦負責人進行交涉,要求及時支付欠款,并于2016年4月20日出具書面催收函件《關于設備回收及貨款回收的函》,但S煤礦仍未付清欠款。
因為S煤礦是Z公司的分公司,所以A公司將S煤礦、Z公司一并作為被告起訴至貴州省盤縣人民法院,請求:(1)終止與S煤礦簽訂的《綜采設備租賃合同》;(2)償還2013年10月1日至2016年8月30日期間設備租金、配件費、材料費、修理費及運費共計1685258.62元;(3)按合同8.1.3條款約定,償還延期支付租金違約金21960元;(4)案件受理費由S煤礦承擔。
S煤礦、Z公司未出庭參加訴訟,貴州省盤縣人民法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判決如下:1.由被告Z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原告A公司2013年10月1日至2016年8月30日期間的設備租金、配件費等欠款共計1684802.86元。2.由被告Z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原告A公司違約金21960元。3.駁回原告A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82元,由Z公司負擔。
2 法律分析
2.1 分公司不具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依法登記的分公司屬于“其他組織”。“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chǎn),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規(guī)定:“其他組織可以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簽訂合同,從而成為合同主體?!钡诎藯l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p>
分公司具有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可以自己名義從事與其法律地位相當?shù)拿袷禄顒拥姆商卣?,其完全可以作為合同主體和民事訴訟主體參與相應的民事活動。但分公司的民事權利能力畢竟不能與法人相比,其民事責任能力具有不完全性,雖然分公司可以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但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2.2 分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產(chǎn)生的債務,總公司承擔補充責任。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有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钡诙艞l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jīng)法人書面授權或者超出授權范圍與債權人訂立保證合同的,該合同無效或者超出授權范圍的部分無效,債權人和企業(yè)法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jù)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債權人無過錯的,由企業(yè)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第107條規(guī)定:“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簽訂的保證合同,一般應當認定無效。但因此產(chǎn)生的財產(chǎn)責任,分支機構如有償付能力的,應當自行承擔;如無償付能力的,應由企業(yè)法人承擔?!?/p>
由此可見,分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分公司因對外提供擔保產(chǎn)生債務的,應先由分公司償付,總公司承擔補充責任。
本案中,A公司與S煤礦簽訂的《綜采設備租賃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合同約定了租賃物的基本租金以及延期支付租金的違約責任。合同簽訂后,A公司依約履行了交付設備的義務,但S煤礦未按照合同的約定向A公司支付相關款項,該行為違反了合同約定,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A公司有權主張違約金。另,S煤礦是Z公司的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支付欠款的民事責任,因此,S煤礦所欠貨款及違約金由Z公司支付。
3 案例評析
在訴訟過程中,S煤礦既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相關款項,也未與A公司協(xié)商溝通,導致被告上法庭,法院判決S煤礦不但要償還貨款,還要支付違約金。在開庭時,S煤礦與Z公司均未出庭答辯,人民法院僅就到庭的A公司進行詢問、核對證據(jù)、聽取意見,S煤礦與Z公司無法為自己辯解,使法官無法了解自己的觀點和要求以及相關事實和證據(jù),從而要承擔可能敗訴的不利后果。
4 對策建議
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總公司應加強對分公司的監(jiān)督和管理以及風險防范。企業(yè)在簽訂合同后,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義務,在對方未全面履行或因自身原因不能履行時,應積極協(xié)商、收集保存證據(jù)。必要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身合法利益。進入訴訟程序時,應充分做好答辯或應訴準備,出庭答辯,闡述自己的主張及相關事實,以免承擔不利后果。
參考文獻:
[1] 盧林.用好合同 依法管理——試析《合同法》在電視劇攝制組的實施[J].當代電視,2006(01).
[2] 李翔,董超英.分公司的法律性質探析[J].理論月刊,2007(08).
[3] 楊光.分公司不能償債時總公司要承擔清償責任[J].人民司法,2015(14).
作者簡介:張徑(1987—),女,仡佬族,貴州人,律師、經(jīng)濟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單位: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