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安娜 李奎德 蒲紅 印隆林 李杭
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成都610072)
結直腸癌是胃腸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jù)2015 中國癌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結腸癌發(fā)病率、病死率排名第5 位[1]。準確評判腫瘤術前分期與其預后及臨床治療決策密切相關。目前已被證實表觀擴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評估直腸癌分化程度、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及新輔助放化療(neoad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療效中具有重要意義[2-4]。近期歐洲腹部胃腸道影像專家共識也推薦常規(guī)使用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進行NCRT 再分期[5],但是如何測量ADC 值仍未達成統(tǒng)一共識[6]。目前大部分研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在腫瘤最大層面多次重復測量ADC 值,然后取平均值,但是腫瘤組織通常合并壞死、出血、囊變,放置單一的感興趣區(qū)(regions of interest,ROI)并不一定能夠完全避免壞死區(qū)。LAMBREGTS 等[7]發(fā)現(xiàn)不同的ROI 勾畫大小及位置不同,將會得到不一樣的ADC 值。之前研究顯示容積ROI 法測量直腸癌原發(fā)灶ADC 值可重復性最好,但是沒有與腫瘤分期做進一步研究[8]。本文目的是比較3 種不同方法勾畫ROI 所得到的ADC 值在評價直腸癌分期之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經(jīng)我院病理證實為直腸腺癌患者63 例。納入標準:(1)經(jīng)手術切除且病理組織學及免疫組化檢查確診為直腸腺癌;(2)MRI 檢查前均未行手術、放化療等治療;(3)磁共振檢查后一周內行手術治療;(4)MRI 資料完整且清晰可辨。排除標準:(1)未行病理組織學檢查,或術后病理組織學證實為黏液腺癌,黏液腺癌由于細胞密度較低呈明顯T2 高信號而ADC 值減低[4];(2)腫瘤體積過小,在DWI 及ADC 圖像上腫瘤信號不明顯;(3)圖像質量差,無法進行測量。
1.2 檢查方法檢查設備為西門子Aera1.5T 磁共振,對所有研究對象行盆腔磁共振檢查,采用體部相控陣線圈進行掃描。檢查前做好腸道清潔準備,掃描序列包括軸位T1WI、T2WI 及DWI 平掃。掃描參數(shù):T1WI 序列:偏轉角= 70°,TR = 262 ms,TE = 2.62 ms,層厚= 6.0 mm,F(xiàn)OV = 400 mm2,矩陣= 256 × 176。T2WI 序列:TR = 4 590 ms,TE =73 ms,層厚= 3.5 mm,F(xiàn)OV = 220 mm2,矩陣= 256× 512。DWI 序列(b = 0.800 s/mm2):TR = 5 498 ms,TE = 76.2 ms,層厚= 6.0 mm,F(xiàn)OV = 360 mm ×270 mm,矩陣=192×128。
1.3 圖像分析和后處理收集所有研究對象MRI圖像,由兩位從事胃腸影像診斷5年以上醫(yī)師在不知病理結果的情況下,在后處理工作站獨立進行圖像分析和測量。參照薄層T2WI 圖像,在ADC圖像上采用3 種感興趣區(qū)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法對腫塊進行勾畫[4,8],并測量相應的ADC值,分別為小ROI 法(small ROI method):在腫瘤最大層面區(qū)域勾畫3 個小圓形為感興趣區(qū)測量ADC,避開壞死、囊變、出血等區(qū)域,取其平均值為測量值;單一層面ROI 法(single-section ROI method):勾畫出腫瘤最大層面的面積為感興趣區(qū)測量ADC,避開肉眼可見腸腔內氣體及液體干擾;容積ROI 法(whole-tumor volume ROI method):勾畫出腫瘤每個層面的面積為感興趣區(qū)測量ADC,取腫瘤所有勾畫層面平均值為測量值(圖1)。取兩位觀察者測得ADC 值的平均值作為最終測量結果。在對腫塊面積ROI 及容積ROI 進行測量時,病變區(qū)域選擇主要參考相對于鄰近正常直腸壁,腫塊在DWI 呈高信號,且在對應ADC 圖上呈低信號,同時參考對應的T2WI 圖像(腫塊呈中等信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采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表示。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評價3 種ROI 勾畫方法在直腸癌TN 分期及Ⅰ~Ⅳ分期中的差異。運用受試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將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參數(shù)進行分析,計算其在直腸癌分期中的最佳臨界值、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和診斷性能。采用Spearman 檢驗3 種不同ROI 勾畫方法測得ADC 值在直腸癌TN 分期及Ⅰ~Ⅳ分期之間的相關性。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測量直腸癌原發(fā)病灶ADC 值興趣區(qū)勾畫方式示意圖Fig.1 The delineation of tumor ROI to measure rectal cancer ADC value
2.1 直腸癌患者臨床基本資料63 例直腸癌患者,男39 例(61.3%),女24 例(38.7%),中位數(shù)年齡65(52,74)歲。根據(jù)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第8 版分期術后病理結果證實:T1 期1 例,T2 期8 例,T3 期20 例,T4 期34 例;N 分期為:N0 期32 例,N1 期14 例,N2 期17 例;臨床分期為:Ⅰ期7 例,Ⅱ期為23 例(ⅡA 期10 例,ⅡB+C 期13 例),Ⅲ期為25 例,Ⅳ期為8 例。
2.2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與直腸癌TN 分級及Ⅰ~Ⅳ分期之間的相關性單一層面ROI 法測得ADC 值為0.942(0.871,0.970)× 10-3mm2/s,容積ROI 法測得ADC 值為0.940(0.909,0.992)× 10-3mm2/s,小ROI 法測得ADC 值為0.898(0.861,0.951)×10-3mm2/s。根據(jù)Mann-whitney檢驗:單一層面ROI勾畫法與容積ROI 勾畫法所測得ADC 值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 =-0.686,P= 0.493);單一層面ROI法與小ROI勾畫法測得ADC值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Z =-0.215,P= 0.031);容積ROI 勾畫法與小ROI 勾畫法測得ADC 值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194,P=0.001)。3 種ROI 勾畫法測得ADC值均與直腸癌TN 分期及Ⅰ~Ⅳ分期相關性,容積ROI 法相關性均大于單一層面ROI 及小ROI 法,見表1。
2.3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在直腸癌T 分期中的應用價值3 種ROI 法測量的ADC 值在T1-2、T3、T4期直腸癌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繪制ROC 曲線,在區(qū)分T1-2vs.T3-4組之間小ROI 診斷效能最佳:AUC = 0.795,最佳臨界值為0.919 ×10-3mm2/s;在區(qū)分T1-3VS T4組之間容積ROI 診斷效能最佳:AUC = 0.762,最佳臨界值為0.959 × 10-3mm2/s,見表3、圖2。
表2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在不同TN 分期直腸癌中的比較Tab.2 The analysis of ADC values measured by three ROI methods in different rectal cancer TN stage x±s,×10-3 mm2/s
表3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在直腸癌T 分期的診斷價值Tab.3 The diagnosis of ADC values measured by three ROI methods to evaluate T stage in rectal cancer ×10-3 mm2/s
圖2 小ROI 法、單一層面ROI 法、容積ROI 法測量直腸癌ADC 值在T1-2 vs T3-4、T1-3 vs T4 分期中的ROC 分析Fig.2 The ROC analysis of ADC values to differentiate T1-2 and T3-4,T1-3 and T4 by small ROI,single-section ROI and whole-tumor volume ROI methods in rectal cancer
2.4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在直腸癌N 分期中的應用價值3 種ROI 法測量的ADC 值在有無淋巴結轉移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繪制ROC 曲線,容積ROI 在區(qū)分N0vs.N1-2與N0-1vs.N2之間效能最佳:AUC = 0.813、0.695。容積ROI 在區(qū)分有無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與特異度最高,分別為81.3%、71.0%,見表4 和圖3。
2.5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在直腸癌Ⅰ~Ⅳ分期中的應用價值3種ROI法測量的ADC值在直腸癌臨床分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繪制ROC 曲線,容積ROI 區(qū)分有I-IIA 期與IIBC-IV的診斷效能最高,靈敏度和特異度最高:AUC =0.893,見表6、圖4。
目前直腸癌治療主要采用新輔助放化療及直腸全系膜切除術(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兩者聯(lián)合可以明顯提高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fā)率。根據(jù)美國NCCN指南[9]、歐洲的ESMO指南[10]及國內的2017版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11],早期直腸癌(T1 和T2 期)或局部進展期直腸癌(T3a、T3b 期)不伴有淋巴結轉移,則可直接行TME或微創(chuàng)的內鏡下腫瘤切除術,若術前評估淋巴結轉移陽性,則需行術前新輔助治療,再行TME切除。Ⅰ期直腸癌患者推薦直接手術切除,不推薦新輔助治療。Ⅱ期患者根據(jù)有無高危因素(組織學分化差Ⅲ或Ⅳ級、T4、血管淋巴管浸潤、術前腸梗阻或腸穿孔、神經(jīng)侵犯、切緣陽性或無法判定)選擇是否需要進行輔助化療。對直腸癌患者進行術前準確分期,有助于評估患者預后、能否行TME 以及是否需要術前新輔助放化療。DWI 被推薦用于NCRT 再分期[5],但是如何測量ADC 值仍未達成統(tǒng)一共識。ADC 值的測量不僅受b 值選取大小、血流灌注、細胞組織密度的影響,在選取ROI 時的位置、測量大小及勾畫方式不同與ADC 值關系密切[7,12]。本文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3 種不同ROI 勾畫法測量所得ADC 值均能評估直腸癌術前分期值,容積ROI 法診斷直腸癌TN 分級及Ⅰ~Ⅳ分期要優(yōu)于單一層面法及小ROI 法。
表4 三種ROI 法測得ADC 值在直腸癌N 分期的診斷價值Tab.4 The diagnosis of ADC values measured by three ROI methods to evaluate N stage in rectal cancer ×10-3 mm2/s
圖3 小ROI 法、單一層面ROI 法、容積ROI 法測量直腸癌ADC 值在N0 vs N1-3、N0-1 vs N2-3 分期中的ROC 分析Fig.3 The ROC analysis of ADC values to differentiate N0 and N1-2、N0-1 and N2 by small ROI,single-section ROI and whole-tumor volume ROI methods in rectal cancer
表5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在Ⅰ~Ⅳ分期中的比較Tab.5 The analysis of ADC values measured by three ROI methods in rectal cancer Ⅰ~Ⅳstage x±s,×10-3 mm2/s
表6 3 種ROI 法測得ADC 值區(qū)分直腸癌Ⅰ~ⅡA 期與ⅡBC~Ⅳ的價值Tab.6 The diagnosis of ADC values measured by three ROI methods to differentiate Ⅰ~ⅡA and ⅡBC~Ⅳstage in rectal cancer
圖4 小ROI 法、單一層面ROI 法、容積ROI 法測量直腸癌ADC 值在Ⅰ~ⅡA vs ⅡBC~Ⅳ分期中的ROC 分析Fig.4 The ROC analysis of ADC values to differentiate Ⅰ~ⅡA and ⅡBC~Ⅳby small ROI,single-section ROI and wholetumor volume ROI methods in rectal cancer.
本研究中小ROI 勾畫法所測得ADC 值明顯低于單一層面法及容積法,容積ROI 法和單一層面ROI法覆蓋了更多的腫瘤信號,不僅包含了腫瘤實體組織信號,并且還包含了壞死液化、囊變、出血等成分,可導致局部細胞密度、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更能反映腫瘤真實的組織學特征。小ROI測量ADC值更容易受勾畫位置和每個ROI大小不同的影響[4,7]。容積ROI法相對單一層面ROI法能更完整的獲得腫瘤組織微觀分子運動信息,數(shù)據(jù)可重復性更強。
由于惡性腫瘤細胞排列緊密,水分子擴散運動受限,DWI 常呈高信號,ADC 呈低信號。腫瘤惡性程度越高,分化程度越低,侵襲性越強,浸潤深度進展,異型細胞增殖越多,細胞間隙減少,水分子擴散運動受限,ADC 值越低[13]。本研究中3 種ROI 勾畫方式測得ADC 值均表現(xiàn)為與腫瘤T分期呈負相關,即T分期越高,其相應的ADC 值減低。本研究發(fā)現(xiàn)3種方法勾畫ADC 值均可用于區(qū)分T1-2與T3-4、T1-3與T4,提示ADC 值能夠微觀反映腫瘤細胞生理功能改變,可以幫助疾病的早期評估,改善預后。區(qū)分T1-2與T3-4小ROI 法診斷效能要高于單一層面法和容積法,區(qū)分T1-3與T4容積ROI 法診斷效能最佳,上述相關性研究中容積法ROI于T分期的相關性要優(yōu)于另外兩種方法,分析出現(xiàn)這種結果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樣本量不足所致數(shù)據(jù)偏倚可能,T1期病例只有1例,T1-2期共只有9例,遠小于T3-4期患者量。
淋巴結轉移是腫瘤復發(fā)的獨立預測因子,在有淋巴結轉移的直腸癌患者中,陽性淋巴結的數(shù)量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預后情況[14]。對于直腸癌的N 分期,目前國內外大多數(shù)研究利用DWI 分析淋巴結大小、邊界、信號改變及ADC 值來評判,準確性較低[2];而對原發(fā)腫瘤測定ADC 值來預測淋巴結是否轉移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中3 種ROI 勾畫方式測得ADC 值均表現(xiàn)為與淋巴結分期呈負相關,即N 分期越大,淋巴結轉移數(shù)目越多,直腸癌患者ADC 值越低。這可能是由于ADC 值越低,腫瘤生物學行為越惡性,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越大。區(qū)分N0-1與N2的診斷效能稍低于N0與N1-2,原因一有可能是本組N0與N1組數(shù)據(jù)遠遠大于N2組病例數(shù),可能存在數(shù)據(jù)偏倚;二有可能是:腫瘤分化程度越低,越易向直腸周圍淋巴結、脂肪、系膜筋膜及壁外血管侵犯,越容易發(fā)生脈管癌栓和神經(jīng)束膜侵犯[15-16],本研究中N0-1組有3 例合并脈管癌栓,2 例合伴神經(jīng)束膜受侵。本研究發(fā)現(xiàn)容積ROI 法測得的ADC 值預測淋巴結是否轉移的價值最好,相關性最高,機理可能是淋巴結是否轉移與原發(fā)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容積ROI 法包含腫塊壞死液化、出血區(qū)域,而這些區(qū)域預示腫瘤生物學行為較差,分化程度偏低,更易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
直腸癌Ⅰ~Ⅳ分期是根據(jù)腫瘤TNM 分期進行綜合評價,腫瘤惡性程度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越容易出現(xiàn)深度浸潤、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反映其分子運動的ADC 值越低。只要有淋巴結轉移即被判定為Ⅲ期,只要有遠處轉移即被判定為Ⅳ期,本研究中三3 種ROI 勾畫方式測得ADC 值均表現(xiàn)為與腫瘤Ⅰ~Ⅳ分期呈負相關。Ⅱ期直腸癌可以細分為ⅡA(T3N0M0)、ⅡB(T4aN0MO)及ⅡC(T4bN0MO)三種,T4 分期在Ⅱ期直腸癌中屬于高危因素,需要進行輔助化療,本位研究中3 種ROI法側得ADC值均能夠區(qū)別Ⅰ~ⅡA期與ⅡBC~Ⅳ期,而容積ROI 法診斷效能最高,敏感性88.2% ,特異性80.4%。容積ROI 勾畫法與直腸癌Ⅰ~Ⅳ分期的相關性亦要優(yōu)于單一層面法及小ROI 法。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首先本研究樣本量偏小,信息采集欠細化,沒有根據(jù)浸潤深度對T3 期病例進一步區(qū)分T3a、T3b、T3c 及T3d 期,沒有分析直腸系膜筋膜侵犯情況。其次,DWI 的圖像信噪比空間分辨率較差,容易受運動偽影及生理因素的影像,對腸腔結構及腸壁顯示欠清,在DWI 檢查前務必做好清潔腸道準備,在測量及勾畫ROI 時,需要參考T2 成像,不宜單獨使用。
綜上所述,3 種ROI 勾畫法測得ADC 值均能評估直腸癌T 分期、N 分期及Ⅰ~IV 分期,其中容積ROI 法相關性最好,能夠更準確評估直腸癌患者分期情況,為患者的預后和治療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