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芊(Mitchell Fu)
全世界風風火火的抗疫大戰(zhàn)之中,澳門顯得風平浪靜。疫情開始至今,加上輸入病例在內,確診不過45例,至今無死亡病例,中間還曾有40天保持“清零”狀態(tài),算得上抗疫“優(yōu)等生”。
雖然土地面積小,但澳門也是一個連通世界與中國的國際都會——這樣的成績單,是怎樣取得的?
我成長于中國內地,之后在世界各地工作,去年到澳門工作,親身體會了這個“小地方”的不一般之處。
以口罩為例。在很多地方,口罩一直嚴重短缺,經常斷供。但在澳門,特區(qū)政府在疫情剛剛爆發(fā)的1月23日就宣布了“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而且為了不增加國家負擔,自己在全球進行采購。
這樣的“先見之明”,使澳門的口罩供應一直充足有序,不需要自己操心。本地居民和我這樣的“藍卡”(外地雇員身份識別證)持有人,花8塊澳門元(約合7元人民幣)就可以在指定藥店買10個口罩,并以10天為一個周期循環(huán),之后可以再次購買。
由于計劃較早、儲備充足,特區(qū)政府不但沒有向國家要求供應,反而有余力向珠海捐贈了5萬個口罩。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舉措,是特區(qū)政府果斷在疫情初期的2月4日,就宣布暫停博彩業(yè)活動15天。
眾所周知,博彩是澳門的支柱性行業(yè)。暫停營業(yè),意味著政府第一時間在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之間作出了明確取舍,令人敬佩。
2月9日,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公布了“澳門居民對新冠肺炎疫情意見調查統(tǒng)計報告”。近九成的受訪者對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滿意”,并認為政府做得最好的方面在于“口罩供應”、“娛樂博彩業(yè)活動暫?!焙汀胺磻杆佟?,八成人因此相信“疫情可控”。
?
讓我感到特別暖心的,則是澳門幫扶弱小、共渡難關的社會氛圍。
政府早就考慮到了保障民生的問題,因此一切生活物資供應正常,沒有“囤貨”必要。
疫情期間,申領經濟援助的弱勢家庭,還額外從政府多收到了兩個月的援助金。
我所在公司在澳門是大型企業(yè),雖然本身業(yè)務也受到疫情影響,但仍然與其他大企業(yè)一起,出資認購中小企業(yè)疫情防控債券,幫助更弱小者渡過難關。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時,曾有內地媒體總結,澳門成功的“密碼”之一,就是“講團結”。
這一次,我有了切身感受——澳門能夠波瀾不驚地渡過疫情的原因,正是政府、居民和社會齊心協(xié)力,互相幫襯,因此“政通人和”。
經此一疫,身在澳門的我們,安全感更強了,對未來繼續(xù)打造“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信心也更足了。后疫情時代,安全感,可能是一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重要的“軟實力”。這一點上,澳門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