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玉
大明萬歷年間,山東莒縣知縣趙平端,是個比較勤政廉潔的官員,他就任知縣兩年,莒縣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沒出什么大案要案。
可最近,趙知縣卻皺起了眉頭,為啥?因?yàn)榻鼛讉€月,莒縣忽然發(fā)生了很多起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而這些案件都與丐幫有關(guān)。
乞丐這個職業(yè)自古就有,據(jù)說祖師爺是春秋時名將伍子胥,至于丐幫形成于哪個年代,史書上沒有記載。本來莒縣是沒有丐幫的,那些叫花子自由自在,沒有人管,可就在今年,莒縣忽然成立了丐幫,頭目叫管老三。
這個管老三原本是個屠夫,因?yàn)闋幍乇P把人打成重傷,被官府關(guān)了三年,出來后才知道,老婆早已經(jīng)賣掉家產(chǎn),帶著孩子跟別人跑了,他一貧如洗,就入了要飯行,并很快從中發(fā)現(xiàn)了“商機(jī)”,籠絡(luò)了一幫小弟成立了丐幫。
有的乞丐自由慣了,不愿意歸他管束,他就派人狠揍他們一頓,就這樣,乞丐們不得不屈從于他。
管老三自己不出去不要飯,他讓那幫乞丐出去要飯或者討錢,每人每月要上交五十文孝敬錢給他。作為回報(bào),他會替乞丐們出頭,如果遇到了紛爭,管老三就會出面幫他們擺平。
就這樣,莒縣丐幫勢力越來越大,有管老三這個惡人撐腰,原來卑微的乞丐竟然變得飛揚(yáng)跋扈起來,以前他們上門討飯,或是靠賣藝,或是靠可憐相博得人們的同情?,F(xiàn)在倒好,稍微怠慢了他們或者不肯施舍,他們就惡語相加,甚至大打出手,還有一些惡人,不再滿足于討飯、賣藝,而是去干攔路搶劫、入室盜竊的勾當(dāng),甚至不把衙門放在眼里。
總之,丐幫已經(jīng)成了莒縣的一大害。
趙平端面對如此亂象,自然想徹底除了禍患。為此,他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趙平端命令所有官差出動,捉拿全城的乞丐,然后集中在縣衙前邊訓(xùn)話。趙平端說:“有眾多百姓來本縣這里,控訴你們行不法之事,本縣將你們捉拿,是要給百姓一個交代?!惫芾先脖蛔チ耍藭r的他再也不敢強(qiáng)橫,可憐巴巴地說:“大老爺,求你給我們一個活路,我們再也不敢騷擾百姓了?!?/p>
趙平端說:“本縣給你們兩條路,就看你們怎么選擇了?!?/p>
管老三跪下磕頭說:“還請大人明示?!?/p>
趙平端說:“第一條路,打你們每人五十大板,給百姓一個交代,之后放你們出去,繼續(xù)討飯;另一條路是撥一塊山地,讓你們自食其力。你們想怎么選擇呀?”
誰愿意吃皮肉之苦呀,管老三和眾乞丐異口同聲:“我們選第二條?!?/p>
趙平端親自帶著眾乞丐來到距莒縣縣城二十里的浮來山腳下,那里有一大片荒蕪的山地,趙平端已經(jīng)命人在一塊稍微平整的野地里搭了幾十座草屋,告訴他們說:“這就是本縣為你們選的地方。今后,你們在這里耕作,本縣會借給你們農(nóng)作物種子、農(nóng)具和半年的口糧,半年后糧食收上來,你們就可以養(yǎng)活自己。三年后,你們再把半年的口糧還給本官,本縣可以免收你們五年的賦稅,你們看如何?”
眾乞丐好吃懶做慣了,看到這里是山嶺林區(qū),荒地也不平整,心不免涼了大半截,又都嚷嚷著寧愿挨打,也不愿意種這樣的地。
趙平端早有準(zhǔn)備,呵呵一笑,說:“那就如你們所愿?!彼税讶氯碌米顑吹墓芾先テ饋?,扒掉褲子,噼里啪啦就是一通板子,剛打了五板,管老三就受不了了,殺豬似的叫喚。
原來衙役們打板子是有技巧的,有的聽見板子聲震耳朵的響亮,打在人身上卻不怎么疼;有的聲音不大,一板子下去卻皮開肉綻,幾十板子能要人一條命!
衙役們早就聽了趙平端的吩咐,打在管老三身上的板子著實(shí)陰狠,管老三雖是江湖上的一塊“滾刀肉”,也吃不起這番毒打,又挨了十板,眼看再不告饒就要被打死,管老三再也撐不住了,哭喊著說:“大人,小人再也不敢了!小人情愿種地!”
趙平端讓衙役停住手,又問其他乞丐:“還有想挨板子的嗎?”眾乞丐看管老三叫得那個慘,早已膽戰(zhàn)心驚,誰還敢應(yīng)聲。趙平端問了幾遍沒人回答,就說:“既然你們沒意見,那就在這里住下,安心種地吧!”
趙平端命人給他們每人分了一塊地,讓他們自由耕種。從那之后,眾乞丐就在浮來山下住下了,天一亮,就起床勞作,除草、翻地、播種……趙平端專門安排兩個乞丐做飯,到了飯點(diǎn),眾人圍在一起吃飯,晚上就在草房里安睡。
剛開始,趙平端怕乞丐們跑掉,專門派了四個衙役帶著刀看著他們。過了一段時間,見領(lǐng)頭的管老三服服帖帖,不敢再生異心,又讓他承擔(dān)起幫著管理乞丐的事務(wù),每月給他一點(diǎn)錢糧補(bǔ)貼,這管老三更加兢兢業(yè)業(yè)起來。
這年正好趕上是牛年,俗話說“牛馬年,好種田”,這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糧食長勢喜人,到了秋天,這幫乞丐收獲了自己的第一茬糧食,留下種子和口糧,趙平端又聯(lián)系收糧的販子們前來收購,乞丐們每個人都分到手一些錢。
看著自己的辛苦有了回報(bào),眾乞丐都高興得不得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滿山遍野的野果子都成熟了,小動物們吃得膘肥體壯,乞丐們結(jié)伙上山打獵,采干果,只要不偷懶,每天也小有斬獲,這時候,莫說擔(dān)心他們逃走,就是用棍子趕他們,他們也不走。有人竟然用這點(diǎn)錢支應(yīng)起一攤子小生意,有了自食其力娶個媳婦兒的打算。趙平端很高興,就把看護(hù)乞丐的衙役撤走了。
趙平端是青州知府的親信,他把這件事和知府說了,知府很高興,因?yàn)檐炜h出了成績,他臉上也有光呀,于是就將此事寫成奏折,上奏朝廷。
皇帝看到奏折上寫明,莒縣知縣讓乞丐自力更生,從而治了乞丐禍患?;实酆芨吲d,但也不太相信,就命欽差王大人微服私訪,去莒縣看看此事是否屬實(shí)。
王大人到了莒縣,卻大吃一驚,因?yàn)檐炜h縣城街頭到處是衣衫襤褸的乞丐,拿著打狗棍,端著破碗四處游蕩。王大人心中冷笑,不用問了,一定是那青州知府勾結(jié)趙平端,目的是邀功請賞,虛報(bào)政績。他一封奏報(bào)上去,皇帝勃然大怒,當(dāng)即把青州知府和趙平端革職查辦,下了大獄。
到了大理寺審問,趙平端哭笑不得,連連叩頭說:“大人,下官冤枉!就是借下官十個膽子,也不敢犯欺君之罪呀?!?/p>
接著他說出一番話來,令所有人瞠目結(jié)舌。
原來,那些乞丐無償獲得土地、種子、住房的消息不脛而走,莒縣一些沒有家產(chǎn)的平頭百姓們聽了以后,暗自琢磨:自己租種地主的地,不但要交租子,還得繳納各種賦稅,哪有這些乞丐瀟灑呢!他們索性把地主家的地給退了,換上一身破衣爛衫,都上大街做了乞丐,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官府抓住,送到乞丐村去。
于是,莒縣街頭才出現(xiàn)了王大人看到的景象,乞丐不但沒有少,反而數(shù)量大增。
皇上派人反復(fù)查證,證明了趙平端所說的都是實(shí)情,當(dāng)即釋放了他和青州知府,官復(fù)原職。同時委派給趙平端一個重任,治理好這些新冒出來的“乞丐”,杜絕這種跟風(fēng)浮躁的社會風(fēng)氣。
趙平端只得感恩皇恩浩蕩,領(lǐng)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