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原 嚴青
1985年8月30日是張聞天85周年誕辰。前一年,就預定屆時出版《張聞天選集》,同時出版一本張聞天生前戰(zhàn)友、學生、部下和親屬寫的回憶文集。為此,1984年8月間,張聞天夫人劉英同志在北戴河海濱就向尚昆同志約稿??墒?,到1985年文集要出版時,尚昆同志的回憶文章還沒有著落。怎么辦呢?軍委辦公廳楊尚昆處給我們張聞天選集傳記組打招呼:你們先搞一個初稿吧!這任務就落到了我(程中原)頭上。我首先同蕭揚、張培森、施松寒經(jīng)過研究,列了一個張聞天和楊尚昆一生交往半個世紀若干節(jié)點的提綱。代擬了一篇以楊尚昆身份寫的回憶錄稿子,送給楊主席參考。
過了沒有幾天,軍委辦公廳來電話了,約我到三座門去談。我立即向工作小組組長蕭揚報告,建議他一起去。蕭揚當時是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輯,他同意了。
軍委辦公廳的同志很熱情地接待我們。他們說:你們代擬的稿子已經(jīng)向楊主席報告了。楊主席說:對聞天同志的評價還不夠,要提高。你們稿子中寫到的這些事,從哪里來的,依據(jù)是什么,寫清楚。軍委辦公廳的同志說,按首長的要求,你們回去再搞一下報過來。
我們回來修改稿子,把文中列舉的楊尚昆與張聞天交往的十幾件事,一一詳細注明材料來源、依據(jù),對張聞天的評價未敢怎么放開來寫。
我們把改寫后的稿子報送上去。這時已是7月初了。8月30日是張聞天85周年誕辰,《回憶張聞天》的書要趕在此時出版,楊主席的文章也要在此時發(fā)表。我們不便催促,唯一的辦法是等,等待尚昆同志改定簽發(fā)。
楊主席這篇緬懷張聞天的文章最終在8月24日定稿,趕上紀念張聞天85周年誕辰時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痘貞洀埪勌臁芬粫糙s上同時出版。
楊尚昆同志在回憶文章中增寫了不少人們不知道的重要情節(jié)。如:張聞天被四川軍閥驅逐出境,在離開重慶前,曾在重慶二府衙70號楊尚昆家中暫住;楊尚昆赴上海前夕,他的四哥楊闇公要他到上海后去會張聞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得到張聞天在學習、生活、工作上兄長般的照拂;特別是第一次指明:“我清楚地記得,遵義會議上反對‘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通稱‘反報告)是聞天同志作的。他作報告時手里有一個提綱,基本上是照著提綱講的。這個提綱實際上是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三位同志的集體創(chuàng)作而以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為主導的?!薄白窳x會議決議是聞天同志受與會同志委托起草的?!?/p>
更為重要的是,楊尚昆的文章對張聞天作出了應有的高度歷史評價。他寫道:“聞天同志是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他光輝的革命業(yè)績、卓越的理論貢獻、崇高的道德品質,是我們黨、我們民族的光榮和驕傲?!蔽恼掳l(fā)表以后,提高了黨內外對張聞天的認識,也為張聞天研究指出了方向。
1990年8月30日,又逢張聞天九十誕辰紀念。劉英同志和鄧力群同志請尚昆同志再寫一篇紀念文章,這就使得尚昆同志又一次回憶張聞天。這回仍然讓我們先擬稿子。
當年暑假,我們都到北戴河工作。我在曾彥修同志指導下草擬了一篇稿子,把張聞天的思想、品格概括為這樣幾個特點:樸素,堅定,畢生追求真理,聯(lián)系群眾,聯(lián)系實際。草稿寫出后,我們即到218樓鄧力群住的別墅,送請審閱。力群有個好習慣,當場就看,當即發(fā)表意見,一點也不拖泥帶水。沒有想到,這次力群同志看后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沒有個人交往,沒有感情。要重寫。
第二天,我們就按力群的意思重新寫過。在原稿的框架內加上了尚昆親身與聞天的交往與感受。
第一個印象樸素,寫了1927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最初見面的印象。說:我早就聽說他是新文學家、留美學生,會幾國外語,寫得一手好文章,當時又在中山大學當了翻譯、助教,認為他一定很不平常。相見之下,他卻那樣地質樸,沒有一點洋場才子一類的氣息。遵義會議后,他在黨中央“負總責”(大家習慣稱他“總書記”),無論是長征路上還是到陜北以后,雖然地位很高,但他還是老樣子,沒有一點架子,說話實實在在。
后面又寫到張聞天失意時的表現(xiàn)和他們的交往。
另一個特點是堅定。稿子說“這樣的事實我親眼見過很多”。從中選擇出幾件事實作為佐證:遵義會議上第一個站出來做“反報告”,批評博古、李德錯誤軍事路線;一、四方面軍會合后同張國燾右傾逃跑和反黨分裂做堅決斗爭,1935年9月就指出張國燾錯誤的“前途必然是組織第二黨”;廬山會議上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深刻分析“大躍進”以來的“左”的錯誤……
稿子最后說:“聞天同志不愧是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革命知識分子的典范。我為有聞天同志這樣的師長和戰(zhàn)友,感到自豪?!?/p>
當晚,我們就把稿子送到力群那里。他一邊看一邊點頭,看完說:這下行了,有交往,有感情,有評論,能打動人。我馬上送給尚昆同志。楊主席看了稿子很滿意。這任務就算完成了。
我所接觸到的楊尚昆第三次回憶張聞天,是在1997年的3月22日。自張聞天平反昭雪以來十余年間,劉英同志應約在《人民日報》和《瞭望》周刊上發(fā)表不少文章,回憶自己和張聞天幾十年風雨同舟、命運與共的歷程,得到各方面好評。中共黨史出版社決定結集出版。劉英請楊尚昆同志為這本《我和張聞天命運與共的歷程》寫序。我和張培森陪同前往,這次我才覿面見到楊主席。
楊尚昆同志和劉英進行了親切熱烈的交談,回憶了張聞天的許多往事。
楊尚昆簡要敘述了張聞天早期在重慶的情況,他同張聞天在莫斯科的交往。他說:張聞天在重慶二女師(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簡稱“二女師”,位于重慶)教書的時候,同我的四哥楊闇公是朋友。他那時宣傳新文化,提倡自由戀愛,是個才子。楊闇公支持他。四川軍閥要把他驅逐出境時,他還在我家里住過十幾天。李伯釗比我先到莫斯科。她在重慶二女師時,是張聞天的學生,對張聞天很佩服。由于有這些關系,我一到莫斯科就同聞天同志比較熟。聞天同志是我學俄文的老師。教我們俄文的一個是張聞天,一個是王稼祥。后來聞天同志進了紅色教授學院,那是蘇共中央辦的,與莫斯科中山大學沒有關系。
楊尚昆相當詳細地回憶了長征和遵義會議前后的情況,著重指出:“長征剛出發(fā)時,大家茫茫然,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全軍都不知道。領導當然是有打算的。我們在《紅色中華》上讀到張聞天寫的那篇社論《一切為了保衛(wèi)蘇維?!?,才知道要轉移地區(qū)了,但到哪里去,不知道……長征中關于到什么地方去,在哪里建立根據(jù)地,口號換了好幾次,但都不能站住,實現(xiàn)不了。幾經(jīng)周折,最后才在陜北落腳?!卑凑諚钌欣サ倪@次談話,我們代擬了他為劉英回憶錄寫的序言。楊尚昆同志對張聞天的三次回憶,充分體現(xiàn)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深情厚誼,也豐富了黨史上的許多重要內容。(摘自《上海黨史與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