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鵬
摘 ? ?要:現(xiàn)階段在城市快速發(fā)展和建設用地日漸緊張的矛盾之下,開發(fā)和拓展地下空間已經(jīng)成為主流。伴隨著建筑工程基坑開挖深度的不斷加大,地下土層土體復雜多變、降水工程量變大以及土體支護等問題漸漸顯現(xiàn),這就促使相關人員必須要加大對深基坑施工技術要點的探討。基于此,本文就將圍繞某工程案例探討相應的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復雜地質(zhì)條件;巖土工程;深基坑;施工技術
1 ?引言
在工程施工當中,基本建設占比較大,并且在不同地質(zhì)條件下,在不同建筑環(huán)境下,基坑施工的方法和工藝應用都不盡相同。在這之中一旦地質(zhì)條件過于復雜,就會給后續(xù)的工程施工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關于深基坑施工技術的研究一直在整個建筑領域不斷探討的重要話題。
2 ?工程情況
本次工程易俗文化街位于西安市新城區(qū)西一路和案板路丁字口的西南位置,整體場地較為平坦,地貌單元屬于黃土梁洼區(qū)?;又車?F-8F建筑。擬建項目包含了戲臺、車庫、藝術酒店、秦腔博物館以及名角工作室,建筑總用地面的19340m2。其基坑底標高-11.37m,地基是天然地基,持力層是第三層古土壤。鉆探揭露的場地地下水是潛水類,量測穩(wěn)定水位埋深在9.3m~9.74m,相應標高為396.35m~396.42m。從西安市多年的水位觀測資料當中能夠得到,擬建場地其低水位期是7-9月,高水位期為12月-來年3月。水位其年變幅大約2m,因此降水最深降至基坑地面以下1.5m,不考慮主樓加深處,水位降深大約為3.2m。從其水位資料當中能夠得到,本次工程需要進行降水,運用管井降水方案和坑內(nèi)集水明排相結(jié)合的方式。
3 ?基坑支護
在復雜地質(zhì)條件之下,落實好基坑的支護工作尤為重要。這不但可以有效強化施工的穩(wěn)定性與科學性,還能夠給后續(xù)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這就必須提前制定好相應的支護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投入,保證工程穩(wěn)定性。相關技術人員需要提前勘察好地質(zhì)情況,掌握具體的地質(zhì)條件,從而使用科學的支護方式。
在本次工程當中,基坑的支護主要是依據(jù)其《易俗社巖土工程勘察中間資料》去設計的,主要支護區(qū)域是易俗大劇院—交通銀行—N1地塊—新華書店范圍內(nèi),采取土釘墻支護。在護坡樁施工當中,其成孔由施工方依照實際情況和經(jīng)驗確定,護坡樁主筋、加勁箍以及螺旋筋都是通長全段設置,并給其接頭處使用焊接的方式,依照規(guī)范進接頭位置錯開,主筋的保護層厚度為5cm;混凝土強度為C30,塌落度控制在16-22cm,使用導管法進行灌注,最后運用低應變動測法對樁身的完整度進行檢測。在冠梁施工之中,其鋼筋接頭采取焊接的方式,具體長度依照規(guī)范確定,主筋的保護層厚度為2.5cm;混凝土強度為C30。在旋噴錨索施工之中,要在土方開挖至待施工錨索錨頭標高之下0.5m停止,然后開始進行錨索施工。錨索采取旋噴自帶鋼絞線,孔底錨固段旋噴孔徑是45cm,長度超過5m,其與的錨固段孔徑不能比35cm低。水泥灰漿的比為0.5,要隨攪隨用,同時攪拌要均勻,漿液要在初凝之前使用完畢。具體工序為先進行放樣定位,然后通過鉆孔帶進鋼絞線,接著進行噴漿,最后進行澆注壓頂。當錨固點段在完成注漿10天之后就可以進行錨索張拉。在型鋼腰梁安裝之中,必須要確保和護坡樁之間的緊密結(jié)合。
4 ?降水方案
4.1 ?方案
根據(jù)工程的詳細勘察報告可以得到,本工程降水需要運用管井降水結(jié)合坑內(nèi)集水明排的降水方式。沿著其設計區(qū)域,給基坑周圍一共布置21口降水井,井徑為70cm,井平均間距為18m,井深21m,給其基坑坡腳設置排水溝,并間隔30m設置集水井,其中排水溝和集水井距離坡腳必須要超過0.3m,排水溝溝底要比挖土面積低0.3m-0.4m,集水井底面比溝底面低0.5m以上,同時還隨著基坑的進一步加深而加深。為了能夠及時掌握降水的實際情況,基坑周圍幾個角落的降水井還要被當作觀測井。觀測井和降水井的具體位置可以依照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略微調(diào)整,并保證井的數(shù)量和井的深度不產(chǎn)生過大變大,在錨索施工的時候最好避開降水井。為了使周圍建筑和道路的沉降能夠被控制的有效范圍內(nèi),本次工程降水還運用分階段的方式控制降水,第一階段其水位降至現(xiàn)水位下1.5m,然后重點監(jiān)測周圍的環(huán)境,使這一水位穩(wěn)定保持三周,在不產(chǎn)生任何異常情況的基礎上再開展第二階段的降水。第二階段的降水應該要設計到要求的水位上,同時嚴密監(jiān)測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將排水干管沿著基坑周圍進行布設,同時接入到甲方所指定的市政排水管接口上。
在降水井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工藝流程實施。首先進行井管定位,然后再鉆孔、清孔,并吊放井管;完成之后給其回填粗砂,同時進行洗井;之后安裝好深井降水設備,調(diào)試妥當之后開展預降水,并根據(jù)挖土進程降水到坑底以下1m范圍內(nèi);完成之后進行墊層振搗并拆除井管,最后退場即可。
4.2 ?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為了確保土方的有效開挖以及基礎施工的順利開展,控制水位在設計的時候不能比基坑底部1.5m低。降水井的成孔需要讓施工方依照場地的實際情況和相關經(jīng)驗去確定。靜水位以上需要使用混凝土實管,以下則運用無砂混凝土濾水管,基坑當中降水井井管接頭需要使用二層40目砂網(wǎng)進行包封,同時底部使用預制砼進行封閉,同時填埋大約0.5m厚的礫石。全過程應用托盤式的下管法,孔壁和井管之間使用礫料去填充。給下入井管填入礫料之后,還需要使用排污泵進行洗井,最終其砂量不能超過萬分之一。并使用2.2kW、揚程25m,流量15m?/h的潛水泵開展抽水試驗,并依照最終結(jié)果對泵型進行確定或調(diào)整。在整個降水過程中需要有效落實水位觀測和記錄,降水過程中要依照觀測井當中水位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節(jié)降水井的出水量,確保其水位降深能夠在達到相關基礎要求的基礎上,同時也不使水位目標過低。
5 ?結(jié)束語
總的來說,由于深基坑施工本身是地下隱蔽性較強的工程,再加上周圍環(huán)境條件會給其工程施工帶來較大影響,所以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基本質(zhì)量已經(jīng)迫在眉睫。對此,這就必須要根據(jù)實際的地質(zhì)情況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施工,并注重土方開挖和降水方案等方面具體措施的應用,以此給地下空間的進一步拓展帶來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 杜繼.巖土結(jié)合地質(zhì)條件下深基坑工程施工技術探討[J].西部資源,2019(3):152~153.
[2] 鄭文強.復雜地質(zhì)環(huán)境下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3).
[3] 王肇康.復雜工程地質(zhì)條件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下深基坑工程的可行性探討[J].輕松學電腦,2019(3):1.
[4] 陳靜.復雜地質(zhì)條件下巖土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術要點初探[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