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要:以評價任務(wù)驅(qū)動課堂學習,即“評價驅(qū)動的課堂學習”,包括螺旋進階的三個板塊:以評價要點為重點,理解評價任務(wù);圍繞評價要點,開展個體與小組學習;根據(jù)評價要點,展示與分享學習成果。這是一個且評且學、且學且評的過程。評就是學,學在評中,評導向?qū)W、證明學、確保學。
關(guān)鍵詞:評價驅(qū)動評價要點學習板塊
以評價任務(wù)驅(qū)動課堂學習,即“評價驅(qū)動的課堂學習”,包括螺旋進階的三個板塊:(1)以評價要點為重點,理解評價任務(wù);(2)圍繞評價要點,開展個體與小組學習;(3)根據(jù)評價要點,展示與分享學習成果。本文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一課為例,闡述如何開展評價驅(qū)動的課堂學習。
一、以評價要點為重點,理解評價任務(wù)
評價驅(qū)動的課堂,追求“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都應聚焦學生的“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饵S山奇石》一課教學,以“小導游”講解為大任務(wù),以“小導游”如何講解為主線。其中,“小導游”的講解要點(評價要點)由學生與教師共同提煉,而非教師直接給出。講解要點(評價要點)來源于學生,他們自然能更好地理解。
【片段1】
師黃山奇石的名字都很有趣,作者寫得也妙趣橫生!讓我們走近第一塊奇石——“仙桃石”。
(學生朗讀課文片段,教師出示“仙桃石”圖片。)
師(指圖片)你從哪里感受到“仙桃石”的有趣?
生它好像一個大桃子!
師好像一個大桃子,這塊石頭真有趣?。ㄕn件點紅:好像、大桃子)你能把有趣讀出來嗎?
(學生嘗試。)
師還有哪里也讓你覺得很有趣?
生桃子從天上飛下來,落在山頂?shù)氖P上,很有趣!
師這是“天外飛桃”嗎?作者可真有想象力。又剛好落在石盤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作者的哪兩個字都把石頭寫活了?
生飛、落。
(教師課件點紅:飛、落。)
師作者賦予桃子生命力,由靜變動了。多么有趣的“仙桃石”呀!你能通過朗讀告訴我嗎?
(指名讀,齊讀。)
師“小導游”們,第一個任務(wù)來了,自己試著看圖介紹一下“仙桃石”,(再次出示圖片)要像作者一樣有順序地介紹。先介紹——
生名字。
師再介紹——
生樣子。
(教師板書:名字+樣子。)
師像作者一樣有順序地說,是合格“小導游”的第一項講解要點,如能完成,可得一顆星。(板書:1.有序地說)“小導游”們,有序地說還不夠哦!還要把“仙桃石”說得有趣。比如“好像一個大桃子”這樣的比喻,(板書:比喻)比如“飛”“落”這樣的動作。(板書:動作)所以,第二項講解要點是——
生有趣地說。
師(板書:2.有趣地說)兩項要點都能做到,得兩顆星。講解要點都明確了嗎?好!現(xiàn)在開始練習。
(學生圍繞“有序”“有趣”解說、評價。 )
師“小導游”們,瞧,那邊又有一塊有趣的石頭了。(出示一組圖片)這些是游客在不同時間段、不同角度拍的照片,欣賞一下。(學生看圖)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看作者是怎樣有序、有趣地介紹“猴子觀?!钡?。
(學生齊讀。)
師“猴子觀?!?,你覺得有趣在哪?
生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師還有什么地方也讓你覺得有趣?
生猴子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很有趣!
師你能找出相關(guān)動詞嗎?
生抱。
生蹲。
生望。
(教師課件點紅“抱、蹲、望”并板書。)
師多有趣的猴子呀!你能抓住這些動詞讀好“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這句話嗎?
(學生試讀。)
師“小導游”們,讓我們一起把有趣的地方讀出來吧!
(學生齊讀。)
師這段話先介紹了奇石的樣子,再介紹了名字。(板書:樣子+名字)作者這樣寫也很有條理哦!“小導游”們,有信心挑戰(zhàn)“猴子觀?!钡慕榻B嗎?
(出示填空練習:在一座的山峰上,有一只。他兩只胳膊,,望著 。這就是有趣的“”。學生嘗試解說、評價。)
這一板塊的學習,學生逐步明確了“小導游”的任務(wù),即圍繞“有序地說”“有趣地說”展開講解。如何在講解中做到“有序地說”“有趣地說”呢?“有序地說”,就是按“名字+樣子”或者“樣子+名字”的順序進行介紹;“有趣地說”,就是要抓住關(guān)鍵字詞,如“好像、大桃子、飛、落、抱、蹲、落”等進行講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生成評價要點、理解評價要點,這是評價驅(qū)動課堂學習的第一步。
二、圍繞評價要點,開展個體與小組學習
在學生明確評價要點后,改變學習方式——同桌兩人為一小組,輪流擔任“小導游”。“游客”根據(jù)“小導游”的講解,結(jié)合評價要點做出手勢(豎大拇指)評價。這樣的小組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體驗如何“有序地說”“有趣地說”。
【片段2】
師“小導游”們,接下來我們要挑戰(zhàn)最后一個任務(wù)了:從“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中選擇一塊石頭介紹。準備前,老師提醒大家:一要記住你介紹的內(nèi)容,因為沒有哪位導游會看書本介紹的哦!二要有序、有趣地介紹。具體規(guī)則是:(1)同桌兩人為一小組,相互介紹;(2)聽完介紹后,為同桌豎起大拇指,“有序”“有趣”都做到的豎2個大拇指,做到其中一項的豎1個大拇指;(3)一人講完立馬換另一個人;(4)全部介紹完,兩人都坐正,用姿勢告訴我。
(學生準備3分鐘,輪流講解,互相豎大拇指評價。)
這個板塊的學習,學生準備3分鐘,同桌輪流講解4分鐘。整整7分鐘,是完全屬于學生的。教師則隱身其后,巡視、觀察、收集講解中存在的問題,其間,發(fā)現(xiàn)了兩個突出的問題:第一,學生對于評價要點尚不明確,停留在有沒有感情、聲音是否響亮等偏離要點的元素上;第二,關(guān)于如何“有序地說”,學生能理解并評價,但對“有趣地說”要抓住哪些關(guān)鍵詞,并不能很好地把握。
三、根據(jù)評價要點,展示與分享學習成果
針對上述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再次讓學生在全班的展示與分享中進行反思與再學習。
【片段3】
師在剛剛的介紹中,“小導游”們大展身手,個個自信滿滿,像真的導游一樣,把“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介紹給同桌聽。誰愿意上臺試一試?
生(第一組交流)……“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師你給他的評價是?
生一個大拇指。
師為什么?
生他講解的聲音太輕了。
師你可以給他點建議,讓他下次做小導游時要大聲。那他的講解內(nèi)容圍繞“有序”“有趣”了嗎?
生有,他先介紹了“仙人指路”的名字,再介紹樣子真像一位仙人。動詞“站、伸、指”也抓住了,很有趣。
師他“有序地說”“有趣地說”都做到了,就可以得到兩個大拇指。你想要他大聲點,我相信他已經(jīng)收到了你的建議。
(學生點頭,豎起兩個大拇指。)
生(第二組交流)……每當太陽升起,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師請你來評價一下。
生我給他一個大拇指,因為他按“樣子+名字”的順序有序地講解了“金雞叫天都”,但他漏掉了“有座山峰上”的“有座”,“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的“不住地”,這樣就不有趣了。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看法嗎?
生我給他兩個大拇指,因為他有序地講解了“金雞叫天都”,雖然少掉了“有座”“不住地”,但這不是關(guān)鍵詞,只要抓住金雞的動詞“伸、啼叫”,我認為就很有趣了。
師同意的同學舉手。
(學生紛紛舉手。)
師“有序地說”,我們很容易評價。但要“有趣地說”,我們就要抓住關(guān)鍵的有趣的詞語,比如動詞(伸、啼叫)或“像、好像”這樣的詞語。
這個板塊的學習,解決了個體與小組學習中凸顯的問題。關(guān)于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評價要點聚焦在“有序”“有趣”兩點上,只要能做到,就可得兩個大拇指。如果在此基礎(chǔ)上能有感情、聲音響亮地講解,還可以“附送”掌聲。關(guān)于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白要解說“有趣”,就要抓住關(guān)鍵字詞。關(guān)鍵字詞怎么抓?這就要結(jié)合“仙桃石”“猴子觀海”,讓學生發(fā)現(xiàn)關(guān)鍵字詞是指動詞(站、伸、指、啼叫)或代表比喻的字詞(像、好像)。問題的逐一解決,會讓學生有茅塞頓開、恍然大悟之感。
評價驅(qū)動下的課堂學習,是一個且評且學、且學且評的過程。評就是學,學在評中,評導向?qū)W、證明學、確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