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是在約150~200億年前誕生的;太陽星云在50億年前形成,太陽則是在約46億年前升起的;在太陽誕生的同時,或是氣體經高溫凝固,或是星辰吸附,地球也初具雛形。
地球的能量根據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計算,還有46億年陽壽;與地球同庚的月球在31~33億年以前就已經耗盡能量“死亡”了。現在藍色的地球正處于它的中年時期。將來耗盡能量就會和月亮一樣安靜,不會發(fā)生爆炸。
地球的孿生星球稱為類地行星?;鹦且呀涍M入垂暮之年,它的地表平均溫度只有-65℃。有報道說在火星的標本上發(fā)現了有機碳,它說明火星曾經有過生物和海洋。它是怎么消失的呢?為了能夠預知地球將來的命運,火星的研究意義重大。漂亮的太白金星和它的華麗外表相反,它被濃硫酸云的氣圈環(huán)繞,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地表溫度高達465℃以上。水星空氣稀薄,隕石可以傾瀉而下。
由此看來,太陽系中沒有比地球更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離地航行的宇航員返回后,往往出現健康問題,如鈣質的大量流失。如果真有能夠移居的星球,人類也要經歷浴火重生。移民外星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地球還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遠古的地球
地球可視為一個磁偶極,“超巨”的地磁場,形成了一個“保護盾”,減少了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的侵襲,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命常存,安享太平。
地殼由巖石組成,巖石分為三類,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礦物質按照一定的化學規(guī)律和幾何形態(tài)結晶。其中漂亮的如祖母綠、藍寶石、紅寶石、翡翠。有些礦物的顆粒很細小,它們組成的礦物集合體,是美玉,如和田羊脂玉。
地球表面覆蓋著不變形且堅固的板塊(巖石圈),這些板塊以每年1~10厘米的速度移動。板塊分為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板塊間相互分離或者相互拼貼。青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拼貼產生的?;鹕胶偷卣鹨彩前鍓K間或板塊內的地質作用引發(fā)的。在大陸形成的初期,主要的地球構造機制不是板塊構造,而是垂直運動的熱體制主導。地質學家發(fā)現,有一種巖石叫科馬提巖,它形成的巖漿溫度很高,在早前寒武紀以后就沒有了,這種現象說明,板塊構造無法解釋前期的大陸形成。
上溯到5.4億年前后,發(fā)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恐龍在侏羅紀到白堊紀,是統(tǒng)治地球的主宰。
智慧的地球
人類現在是地球的主宰。同時,人類依靠地球提供的空氣、水和食物,及能源等一切物品。
地球面臨的三個大問題是環(huán)境、人口和災害。全球礦產資源以地質構造來分布,造成人與資源配置的矛盾。爭奪資源,是戰(zhàn)爭的根源。我國石油消耗年遞增10%,對外依存度高達60~70%以上;我國金屬礦產資源需求對外依存度在50~80%以上。人類對資源的過度開采,過度使用,過度排放,加劇和引發(fā)了環(huán)境和地質災害。全球氣候變化中人類活動的因素已經引起國際重大關切。因此人類要想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就需要認識地球,合理地利用地球,保護地球。這就催生了一門新的科學,叫人地關系學。
人類需要用自己的大智慧,認識這個造天造地的宇宙,建設這個造人造物的世界,讓和諧美麗的地球村成為全人類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