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陽
已持續(xù)數月的新冠疫情對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既有沖擊,也帶來機遇。而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的不斷擴散,美國政府為了掩蓋其抗疫失誤,指責和污名化中國,導致中美關系不斷惡化。在此背景下,中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周邊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變得更加重要,有必要進一步加大與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力度。
一是有助于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增強。隨著新冠疫情不斷在全球擴散,中國與周邊國家都意識到病毒是沒有國界的,不分種族、膚色,所有人都會受到病毒的侵襲。
二是有助于合作意識的增強。在長達數月的抗疫過程中,只有聯合抗疫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已成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共識。其中最典型的是中日韓三國的抗疫合作意識明顯增強,并拉近了相互間的友好關系。
三是有助于完善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合作機制。疫情暴發(fā)之初,抗疫合作大都是分散的。隨著疫情的擴散,抗疫合作基本轉入東亞“10+3”框架內進行,未來可能催生新的東亞公共衛(wèi)生安全合作機制。
四是有助于增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相互依賴。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就是明證。自疫情暴發(fā)以來,中國向周邊國家出口或援助了大批防疫物資,派遣多批專家協助抗疫,幫助建設核酸檢測實驗室并培訓工作人員,其他國家在疫情暴發(fā)之初也向中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是周邊國家將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巨大壓力。因為西方一些國家把新冠疫情高度政治化,對中國實行“有罪推定”,要起訴中國,要求中國賠償,等等。周邊一些國家擔心與中國建設命運共同體,會遭到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打壓。最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美國《外交》雜志發(fā)表的長文就表露了這種擔憂。
二是周邊國家對中國的認知和態(tài)度有可能發(fā)生微妙變化。周邊國家需要中國的支持,尤其是防疫物資和專家的技術支持,這些國家的媒體也大多給予了正面報道,但也有從負面進行解讀的。甚至,在疫情比較緊張的時期,還有個別國家在南海挑起事端??梢韵胂蟮降氖?,疫情結束之后,幾乎所有周邊國家都會面臨國內經濟形勢低迷、失業(yè)不斷增多等情況,不排除一些國家為了轉移矛盾,也可能會隨著西方國家一起“甩鍋”,把責任推到中國頭上。
三是面臨產業(yè)鏈重組的挑戰(zhàn)。疫情暴發(fā)后,由于很多防疫產品只有中國能夠生產,或者嚴重依賴中國出口的中間產品,美國和日本都在強調自己國家產業(yè)鏈的完整性。越南等一些周邊國家一方面積極謀劃承接西方從中國撤離的產業(yè)轉移,另一方面也可能從經濟安全的角度考慮強調構建各自獨立的產業(yè)鏈。
四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能力挑戰(zhàn)。今年一季度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出現比較嚴重的經濟負增長,也首次沒設立GDP增長率。預計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的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而周邊國家對我們在經濟上有很大的需求,這對我國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為了加快中國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我們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在近期我們要把周邊國家作為防疫援助的重點;對周邊國家的防疫援助要精準施策,“一國一策”;對周邊國家的防疫援助實行無償援助和商業(yè)行為并行,不大包大攬;充分發(fā)揮民間機構的作用,改善輿論引導方式,以提高舒適度;保證防疫物資的質量;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周邊國家在疫情過后與西方大國一起,把新冠疫情的蔓延歸因于中國;加快新冠病毒疫苗和特效藥的研制,并把它作為公共產品提供給周邊國家。從長遠看,我們要加強命運共同體建設方式的宣傳,強調命運共同體建設是中國和周邊國家共同的事業(yè);加強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宣傳,準確傳達如何在政治、經濟、安全、社會和生態(tài)等方面構建命運共同體;盡快全面制定中國與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規(guī)劃;科學制定中國與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實施路徑,先易后難、重點突破,樹立典范;以民心相通和政策溝通作為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