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宇
《裝一瓶月光回家》這個故事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可是每一遍的味道都不同。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讀這個故事,我情不自禁(jīn)地大叫起來:“小鼴(yǎn)鼠,你真是笨死啦,怎么能把月光帶回家呢?”
可是,這個寒假我再讀這個故事,眼睛里卻溢(yì)滿了淚花,我似乎看到小鼴鼠在黑黑的房子里,聞著爸媽的味道,一天一天孤獨地生活著。冬天寒冷,小鼴鼠想找點溫暖,可是小兔子、貓頭鷹卻笑它傻,只有小松鼠幫助了它,讓它把月光帶回了家,讓它感覺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每讀一遍《裝一瓶月光回家》,我的心都好像被蟄(zhē)了一下,這個故事不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留守兒童的寫照嗎?我們班的張同學,每天擺弄著她手中的一個不起眼的毛毛球。因為這個毛毛球,同學們不知道惹哭她多少次,惹怒她多少回,但是每次她總是緊緊抓住這個毛毛球,有點兒“寧死不放”的凜(lǐn)然氣概。今天再讀這個故事,我恍然大悟,那個毛毛球有著張同學爸媽的味道。她爸媽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僅是春節(jié)回來幾天,這個毛毛球是她爸媽留給她的念想。她內(nèi)心孤獨,難道不需要一瓶月光嗎?可是我們班的同學,每次看到她手里拿著這個毛毛球,就取笑她,嘲諷她……
不,不能再這樣了,我應該把《裝一瓶月光回家》讀給我們班的同學,讓我們也能把月光帶給班級里的留守兒童,讓他們也能感覺到暖暖的味道。
(指導老師:劉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