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翠
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與人們的生活有著較為緊密的關系.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目標主要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從基礎知識之上了解到與生活存在的關系,從而將知識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近來年,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物理教學的要求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要求教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實現(xiàn)學生為課堂的主體.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注重物理知識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結合,從而將物理的實際意義進行體現(xiàn).本文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主要對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了分析.
一、結合物理課堂,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其獨有的個性,對任何新鮮事物有著巨大的好奇心,這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而言有兩面性.一方面學生由于好奇心強,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導致學生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閑談、打鬧等,這對于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如果能夠抓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利用物理知識與生活化的內容進行結合,使得物理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效地吸引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帶回課堂學習中,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得以推進.
例如,教師在對“聲的利用”這一課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運用聲的現(xiàn)象進行聯(lián)想.這時學生馬上可以聯(lián)想到樓道的聲控開關,晚上看不清道路只需要喊幾聲燈就能夠感應到,從而亮起;在日常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聽取別人發(fā)出的聲音,將其轉化成為語言信息,從而完成交流的過程;醫(yī)院使用的B超設備也是運用超聲波進入人體,通過聲波的波動引起組織細胞內成分的振動,從而將其轉化成為圖像,進行一些身體檢查.學生在對這些生活化的知識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將“聲的利用”進行掌握,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探究物理知識實際意義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
二、結合物理實驗,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
在實施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情境的構建,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物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而讓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使得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得以實現(xiàn).教師可以結合物理實驗,讓學生深入到物理實驗中去真實地感受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有效地突破物理教材,讓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及思維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水的沸騰”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同時對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實驗探究,如“水在沸騰的時候會有哪些特征出現(xiàn)?”“如果在水沸騰之后繼續(xù)對其進行加熱,水的溫度會不會隨之而繼續(xù)增高?”這些問題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化問題了,教師隨之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對其進行探究,安裝好實驗裝置后將燒杯中的水加熱直至其沸騰,然后從90℃的水溫開始對其進行記錄,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將這些所得的數(shù)據(jù)填入設計好的表格之中.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水在沸騰時會有大量的氣泡產(chǎn)生,氣泡從水面上升的過程中不斷的變大,隨之而破裂,從而釋放出大量的水蒸氣;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水沸騰之后繼續(xù)加熱,水的溫度不會發(fā)生改變.教師通過這次實驗可以讓學生明白沸點的概念,同時得知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物理現(xiàn)象,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
三、結合課后練習,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課后練習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對于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課后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同時對已學知識進行一定的鞏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將其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后練習中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化問題結合,從而設計出相應的題目,將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體現(xiàn)在練習題中,利用課后練習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物理知識解答生活化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對“質量”進行教學后,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這樣的物理題目:一個西瓜的質量約為5,一個橘子的質量約40,一本數(shù)學課本的質量約150.題目中的事物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學生可以先對這些物體的質量進行估計,對三者進行一定的對比.學生要想驗證自己的猜測可以用計量工具對這些物體進行測量,從而掌握各種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及物質實際的質量,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