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盼盼
2019年12月27日8點45分,“胖五”成功上天了。時隔兩年,從失利到成功,“胖五”帶著壓力、曲折、質疑又重新奪回了屬于自己的榮耀,為中國航天事業(yè)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胖五”是我國迄今為止技術跨度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一型大型運載火箭。2006年10月,我國正式啟動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工程研制。同年11月3日,“長征五號”首飛成功,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實現全新跨越,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列。因為“長征五號”身高57米、腰圍15.7米以上(直徑5米),相比其他腰圍僅有10米多的兄弟們(直徑3.35米)來說,它就是一個不可比及的大塊頭,航天人親切地稱它為“胖五”。
2020年5月5日,“胖五”家族的新成員——“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首飛成功,揭開了中國空間站工程的序幕。這同時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大劇“第三季”的連臺好戲即將登場,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從此更近一步。
文昌航天發(fā)射場
在2019年只剩最后四天的時候,“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相關科研人員再次淚灑現場。與兩年前不同的是,這次的淚水是喜悅的、一雪前恥的淚水,中國航天人用了整整908天的時間,讓“胖五”王者歸來,一飛沖天。
在這之前,人們關于“胖五”的記憶,還停留在2017年7月2日的那個346秒。當時,二次出征的“胖五”,也就是“長征五號”遙二運載火箭,在升空346秒后,一個發(fā)動機出現推力異常降低,結果沒能將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失敗直接將中國航天人推到了輿論的浪尖上。
其實,外界對于“胖五”的質疑一直不斷。2016年,“胖五”首次亮相并成功發(fā)射后,并沒有阻止網上的爭議。一些人抓住后續(xù)披露的一些細節(jié),說“胖五”的成功純屬僥幸。而2017年的失敗,似乎坐實了這種猜測。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反思和緊張查找問題的同時,還要克服來自外界的壓力和非議?!芭治濉眻F隊里的每一個人都憋了一股勁兒,尤其是火箭發(fā)動機研制隊伍更是承受了異常巨大的壓力與考驗。
為了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火箭發(fā)動機研制隊伍就發(fā)動機相關問題嚴格按照航天科技集團歸零“雙五條”標準,完成問題歸零。為確保歸零工作及舉一反三工作的及時性、正確性及徹底性,隊伍還利用一切有效資源,開展歸零工作??梢哉f,這是一場技術攻關的“全國大聯合”,在這場“全國大聯合”中,中國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航空工業(yè)集團的各大研究院所,共20多家單位的數百名專家、學者都參與了進來,共同開展歸零分析,聯合進行課題研究,真正做到了業(yè)界內外有效資源統(tǒng)籌。
除此之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型號戰(zhàn)線還重新梳理了“長征五號”遙一運載火箭研制后組織開展的質量復查、復核復算和以“再分析、再設計、再驗證”為主要內容的“三再”工作,深入開展設計特性查漏補缺和產品數據成功包絡線分析,嚴抓各級審簽把關,嚴格技術狀態(tài)管控,提高設計可靠性,保證工藝穩(wěn)定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
在蟄伏的那兩年多時間里,“胖五”團隊細致梳理了400多個重大關鍵環(huán)節(jié),逐一進行復查復算,累計召開600多次各類技術研討會,通過1000多項計算仿真和地面試驗,充分考核驗證了火箭技術產品狀態(tài),全力以赴提升“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飛行任務的可靠性。2019年7月,研制人員終于完成了對發(fā)動機的結構改進,還完成了十幾次大型地面試驗。
2019年12月27日,伴隨著一陣震天撼岳的轟鳴聲,“胖五”在一團耀眼火焰的簇擁下,飛出天際。2000多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遙三火箭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胖五”這個大塊頭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浴火重生,終于迎來了鳳凰涅槃之旅、王者歸來之旅。
“長征五號”遙三火箭飛行任務之所以意義重大,不僅僅是因為這是“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失利后的再次證明,它更直接關系到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等多項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的實施。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航天部門就已開始醞釀和規(guī)劃新一代運載火箭。直到2006年10月,“長征五號”才正式立項,啟動工程研制。也就是說,中國航天人經過30多年的刻苦攻關,才成就了2016年“胖五”的首次發(fā)射。如果沒有“胖五”,我國規(guī)劃中的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準備在2020年發(fā)射的火星探測器,以及將來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各項準備工作,可能都將被迫推遲。所以,“胖五”是身系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全新跨越的大項目,標志著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今年5月,“胖五”家族迎來了新成員“胖五B”,即“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與“胖五”不同的是,“胖五B”矮了約3米,“身高”接近54米,相當于18層樓高,“體重”輕了約20噸,近850噸重。這主要是因為“胖五B”少了一個芯二級和一個級間段,只有一個芯級,也就是“腰”往上少了一部分箭體。不過,“胖五B”的“腦袋”——整流罩,比“胖五”的更大,高度超過20米,容積超過345立方米?!芭治錌”的“大腦袋”是為了發(fā)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而專門設計的。
“胖五B”是我國首個采用一級半構型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肩負著發(fā)射近地軌道的大型衛(wèi)星及飛船(如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和實驗艙等)的重任。除了建造空間站,“胖五B”也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芭治錌”的首飛成功,進一步奠定了我國大型運載火箭世界第一梯隊的地位,與俄羅斯質子-M火箭、美國獵鷹-9火箭、德爾塔IV火箭、歐洲阿麗亞娜-5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同時,“胖五B”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發(fā)展的代表之一,將為后續(xù)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提供重要技術積累。
據“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玨介紹,從立項到首飛,“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經歷了近十年的研制歷程,可謂是“十年磨一‘箭’”。2011年11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正式批復立項,承擔發(fā)射空間站艙段的任務;2012年1月,方案通過評審,轉入初樣研制階段;2018年11月,火箭轉入試樣研制階段;2020年1月19日,“長征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順利通過出廠評審,首飛任務載荷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及返回艙試驗艙。
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zhàn)告捷。王玨介紹說:“作為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制的一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火箭的首飛成功,標志著空間站工程建設進入了實質階段。”
無論是“胖五”,還是“胖五B”,都是我國的夢想之箭、強國之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胖五B”將會非常忙碌,它將要先后發(fā)射我國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值得一提的是,“長征二號F”火箭和“長征七號”火箭也將相繼登場,共同助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建設。在航天長征“三勇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一定會邁得更遠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