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振楠 蔡承均
南方地區(qū)多雨水、多水渠,在河堤上行駛的汽車落水的事故時有發(fā)生,輕則造成財產損失,嚴重的汽車里的人丟了性命。
在創(chuàng)新發(fā)明實踐課上,老師鼓勵我們多關注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研究項目。于是,一個應對汽車失控落水而逃生的想法閃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
最初的設想
車頂裝有顏色鮮艷的信號球和小型手電筒,落入水中時,車感應器會自動彈出信號球,連接氣球的是20~30米長中空的管子(與外界交換氣體的通道,連接車里的氣體交換裝置),氣球浮在水面上,供受困者呼吸。
經過老師的指導,我們對發(fā)明作品進行了改進,研制成新的“汽車落水逃生呼吸器”。
汽車落水逃生呼吸器的結構包括:啟動裝置、報警裝置、儲氣裝置和呼吸裝置4個部分。
具體來說,啟動裝置由防水電源、防水開關和電磁氣體壓力閥組成;報警裝置由漂浮氣囊和氣囊上攜帶的紅色染料組成;儲氣裝置由儲氣罐構成;呼吸裝置由潛水面罩和呼吸管連接而成。
使用說明
在汽車上方安放一個小箱子,里面裝有未充氣的漂浮氣囊,在汽車后尾箱放置一個儲氣罐,用塑料管連接上方的氣囊與汽車內的呼吸面罩,儲氣罐出口處配有電磁氣體壓力閥,連接防水電源與防水開關。
主要用途
用于汽車落水后的急救。落水后,汽車并不會立刻沉入水底,車內也不會立刻被水灌滿,而是有一個短暫的下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車內人員可以迅速拿出車內的潛水面罩戴上,并按下防水開關啟動電磁氣體壓力閥,再通過呼吸管給潛水面罩和漂浮氣囊充氣。
此刻,即使汽車已經沉入水中,車內灌滿水,車內人員也不用擔心呼吸困難,并且面罩還可以保障人員一定的可視能力,繼而為車內人員使用破窗錘贏得足夠的時間。
車內人員成功破窗后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在漂浮氣囊的牽引作用下迅速浮出水面。此時,他可以將氣囊中的紅色染料釋放于水中,增大搜救人員的搜救目標點,讓自己盡早得到救助。
創(chuàng)新點
能在汽車落水后以最快的速度給氣囊充氣并放出氣囊,下雨時也不會認為車落入水中,因誤判而使氣囊放出。潛水面罩連接氣囊與儲氣罐,保證了汽車在沉入水中時車內人員的安全。
科學原理
汽車落水后充滿氣的氣囊會由于浮力的作用浮上水面,從而達到為救援人員指明汽車位置和為車內人員提供氧氣的目的。普通汽車在落水后,由于水有壓強,以致于在車內很難打開車門,落水者會溺水身亡,而如果配備了汽車落水呼吸器,就可以保證氧氣的供給,并且能用破窗錘打破窗戶后會在氣囊的牽引作用下浮出水面,大大增加了生存的可能性。
改進方案
在車上配備類似于“黑匣子”的定位系統(tǒng)及裝置,并與交管局網絡連接。
(本作品榮獲第15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fā)明獎銅獎、第16屆廣東省少年兒童發(fā)明獎銀獎。作者: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學生:指導教師:張志勇、黃謹、李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