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柏林
在大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為關鍵,關系到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立足新時代結合時代特征,緊握互聯網發(fā)展的大好時機,立足互聯網空間,運用互聯網思維,著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當代大學生筑牢精神之基,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提出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fā)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在學生培養(yǎng)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極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其關系到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式發(fā)展,互聯網空間成為社會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社會輿論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由此可見,互聯網已成為影響大學生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應緊握互聯網發(fā)展的大好時機,立足互聯網空間,運用互聯網思維,著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一、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表現形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因互聯網的信息呈現形式和交互方式及主客體關系的變化在不斷變革,只有對其形成過程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把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時代內涵。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歷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可總結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通過電子郵箱、網站、論壇等形式獲取信息,隨著獲取信息量的急速增長,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方式發(fā)生了極速的轉變,此階段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多是通過電子郵箱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網站、論壇進行思政宣傳。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微博等獲取信息,學生的社交廣度和信息獲取范圍增大,由此帶來的不良信息獲取以及危險社交形成概率大大增加,此階段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群聊或者平臺的方式,通過群聊縮短師生、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隨時隨地發(fā)表感想,交流思想,通過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發(fā)布優(yōu)質信息,讓學生以主動知識獲取的方式提高思想認識。第三階段信息獲取的方式大大增加,在線平臺教育(騰訊課堂、雨課堂等)、在線學習工具(學習強國等)、創(chuàng)意社交軟件(抖音、嗶哩嗶哩等),信息獲取的方式多元化,社交方式多樣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機遇,可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實時的進行課程傳授、思政教育,可通過在線學習工具聚合優(yōu)質學習資源,可通過創(chuàng)意社交軟件創(chuàng)新社交形式,增加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涵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在新時代下,我們應該準確把握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堅定的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牢固的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為聚焦新目標、開啟新征程,為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绷⒆阈聲r代,我們應該密切了解互聯網發(fā)展動向,全面準確地認識網絡文化的復雜性,認真研究網絡文化對青年發(fā)展的影響,把握時代脈搏,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堅定的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牢固的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大學生為視角,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以及新媒體理論為指導,通過對網絡的應用,準確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信息倫理和信息素質,為當代大學生筑牢精神之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斗,堅守初心牢記使命,一步一個腳印走好當代大學生的“長征”。
二、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
(一)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負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而言,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因此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相應的產生了正負面的影響?;ヂ摼W的普及,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得以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強;但是網絡不良信息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阻力,對穩(wěn)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帶來消極影響等。
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響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逐步增強,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被動灌輸為主,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作為行為逐步增加。2.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逐步豐富, 網絡將信息資源“融為一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為豐富的數據庫。3.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可通過短視頻、在線答題、在線研討、在線學習等各種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4.思想政治教育落腳于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方面,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在線學習平臺等,可全時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輔導。
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良信息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產生消極影響,網絡輿論的多元化導致網絡環(huán)境變得復雜多樣,一些虛無主義、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嚴重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腐蝕大學生思想,使大學生容易情緒化、非理性化。2.網絡不良信息對穩(wěn)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帶來了消極影響,由于互聯網的實時性,多元化的信息讓學生的價值選擇性變得多樣化,使學生的思想變得復雜且難以把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也變得繁復,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更加不穩(wěn)定。
(二)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方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強調了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賦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內涵、新使命、新要求。 針對新時代特征,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方式多樣,具體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實現:1.加強網絡思想教育平臺建設,在進行公眾號平臺、抖音平臺、微博平臺等建設時,應當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性格特點等,通過多種形式創(chuàng)新理論傳播方式,以此激發(fā)大學生理論學習的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思想引導的影響力。2.改革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過采取網絡參觀、互動教學,網絡交流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落到實處。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網絡技術逐步發(fā)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在逐步變換,因此需要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的新型教師團隊,高校輔導員和思政教師應把握新時代特征,掌握互聯網思維,學習多樣的網絡教育教學技術。4.動員社會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通過社會優(yōu)質媒體平臺以及公眾人物,宣傳正能量事跡,積極有效的引導學生思想行為,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