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優(yōu) 優(yōu)
屬于杜鵑花科杜鵑屬高大常綠喬木,為杜鵑花屬中最高大的喬木樹種,是原始古老類型。
大 樹 杜 鵑
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giganteum
杜鵑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觀賞花卉,在我國有著近兩千年的栽培歷史。在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被稱為“羊躑躅”,當時記載為藥用,到了唐代,杜鵑作為觀賞花卉在民間庭院廣為栽培。杜鵑花全世界品種有900余種,中國是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國家,約有530余種,杜鵑花種類繁多,花色絢麗,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因紅色居多,一到花季,漫山遍野,紅霞滿天,因此杜鵑又被稱為“映山紅”。
杜鵑花品種繁多,其中有一種杜鵑被稱為“杜鵑花王”,因其極其稀少,被我國列入《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保護級別為Ⅰ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簡稱IUCN)列為紅色名錄,等級為極危,這種植物就是大樹杜鵑。大樹杜鵑位于騰沖縣以北的界頭鄉(xiāng)大塘村,在千峰疊翠的高黎貢山半山腰。是世界上近千種杜鵑花中樹型最大、花朵最大的品種,被科學家們稱為“大樹杜鵑王”。1918年,英國生物學家、傳教士福雷斯特在騰沖高黎貢山的森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高達20多米的杜鵑花,后來被人們稱作大樹杜鵑。為了想辦法把它運回英國,他雇來工人砍倒了一株高25米,樹齡280年的老樹,并將樹干鋸成圓盤運走。時至今日,這枚從“杜鵑花王”身上取下的巨大圓盤仍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
大樹杜鵑為杜鵑花屬中最高大的喬木樹種,是原始古老類型。樹最高可達20-25米,樹莖部的最大直徑達3.3米。褐色的樹皮,剝落得左一片右一片,顯得斑斑駁駁,飽經(jīng)滄桑。小枝粗壯,上面被有短毛 ,葉子又厚又大,有橢圓形、長圓形和倒坡針形等形狀。葉子下面被毛,長大后逐漸脫落。2月-3月開花,傘形花絮?;ǖ念伾珵樗N薇色中并略微帶紫的絢麗色彩,花萼為線裂的盤狀,上面有小齒狀裂紋。雄蕊16枚,極不等長,子房16室,上面也被絨毛。到了10月,它就結(jié)出長圓柱的木質(zhì)蒴果,上面有棱,被有深褐色的絨毛。 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20-30朵,總軸長約6厘米,被微絨毛;苞片長圓狀倒卵形,長4.5-5.5厘米,寬2-2.5厘米,頂端具凸尖頭,內(nèi)面和外面被絹毛;花梗粗,長1.5-2厘米,密被黃棕色絨毛;花萼小,長2-3毫米,被毛同花梗,有8個不等大的三角形小齒裂;花冠斜鐘形,7-8厘米,深紫紅色,無斑點。內(nèi)外無毛,筒內(nèi)基部具深紅色蜜腺囊,裂片8,近圓形,長約1.5厘米,寬2厘米,頂端微有缺刻;雄蕊16,不等長,長3.5-4.5厘米,花絲無毛,花藥長圓形,黃褐色,長3.5-4毫米;子房圓錐狀,具棱,長1厘米,密被黃棕色簇狀絨毛,花柱長約4厘米,無毛,柱頭大,盤狀,有淺裂。 萌果圓柱形,被黃棕色絨毛,長4厘米,直徑1.2厘米?;ㄆ?-5月,果期8月。
大樹杜鵑分布在我國云南省西部,主要分布于云南騰沖縣高黎貢山海拔2100~3300米的混交林中。大樹杜鵑于1918年被英國探險家傳教士George Forrest在高黎貢山發(fā)現(xiàn),為了偷運回國,這位傳教士雇人將這棵高25米280年的古樹砍伐倒,將樹干鋸成圓盤運走,時至今日,這枚從“杜鵑花王”身上取下的巨大圓盤仍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
過去70多年后,國內(nèi)才開始進行野生資源調(diào)查,1982年4月,在大塘大河頭以北的高黎貢山山腰發(fā)現(xiàn)了世界罕見的大樹杜鵑群落,有40多棵大樹杜鵑,胸徑1米左右的有12棵,后來又有多次發(fā)現(xiàn),迄今為止,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千余株,胸徑大于5厘米的有606株大樹杜鵑,其中堪稱“大樹杜鵑王”的大樹高達28米,胸徑3.5米,樹齡約800多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一棵大樹杜鵑,被尊為高黎貢山的“鎮(zhèn)山之寶”。
大樹杜鵑是一種極度瀕危的植物,只生長在很狹窄的區(qū)域內(nèi),并且數(shù)量稀少,難以引種栽培,人工繁殖也是事倍功半,再加上過去人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重視,對大樹的生態(tài)造成一定影響,如今高黎貢山已劃為自然保護區(qū),對生存的大樹杜鵑進行重點保護,后續(xù)的研究培育繁殖工作也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希望到不久的將來,大樹杜鵑的子孫將會遍布各地,它的繁花似錦猶如花海的美麗容顏將揚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