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倚璐
人們常常在生活中沉迷于享受,放棄“感受”。沒錯,享受很容易,可享受中的人們依舊沒有安全感,那是因為他沒有去用心感受。
舍棄享受,感受家庭之愛。
記者采訪喬布斯時問了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應該很喜歡玩你設計的產品吧?”喬布斯的回答讓記者大吃一驚:“不,他們還沒有玩過。”后來,這名記者采訪了許多高科技研究人員,發(fā)現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玩高科技產品有嚴格的限制,只有周末才能玩,且不超過兩個小時。喬布斯每天在飯后都會與孩子聊天,談歷史,談書籍……沒有一個人玩手機或電腦。
喬布斯與很多科研人員都明白青少年沉迷于電子產品的危害。電子產品使人獲得感官享受,也讓人們與家人的距離漸行漸遠。所以,我們要學會舍棄享受,感受家庭之愛。
舍棄享受,感受距離之美。
歐洲的一個公園里有十幾條長椅,上面都布滿了鋼尖,看起來十分恐怖,但事實上這卻是十分人性化的設計。設計師說:“坐在這條長椅上的兩個人最遠距離才1米,但如果兩個人都在低頭玩手機,心與心的距離就遠了?!币虼怂O計出了這條長椅,只要投入50歐分,鋼尖就會縮回去;在一定時間后,它就會發(fā)出“嘀嘀”的聲音告訴人們鋼尖要冒出來了,人們便不得不放下手機,起身行走。椅子旁的標語寫著:別讓行走的距離小于手指的距離。
坐在長椅上玩手機是很享受的事,所以產生了一批批“低頭族”。手機讓我們沉迷于享受,卻忘了感受行走的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所以,要學會舍棄享受,感受距離之美。
舍棄享受,感受社會之正。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推行“清正廉潔”的政策。反腐敗、反貪污、反浪費等一系列政策讓許多貪腐官員“感受”到社會正義的力量。其實人們若是知道邊界,學會感受社會之正,自然會有所取舍,不貪圖享受,不越過邊界,守正揚清。所以,要學會舍棄享受,感受社會之正。
一味地貪圖享受,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沒有思想的軀殼;而用心感受,卻會讓我們的情感和心靈飽滿。我們應舍棄享受,感受家庭之愛、距離之美、社會之正。
◆點評
本文與《精神的三間小屋》一樣,采用了橫向議論架構全篇,從“舍棄享受,感受家庭之愛”“舍棄享受,感受距離之美”“舍棄享受,感受社會之正”三個方面來論證觀點,結構清晰,有說服力。另外,文中的例子富有時代氣息,考生能聯系當下,反思當下,提出自己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這點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林芳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