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福全 王亞男
摘 要 抗震設計關乎建筑的整體安全。本文首先介紹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然后分析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主要思路,最后提出增強建筑結構工程抗震設計的有效對策,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 建筑結構工程;抗震設計;有效對策
對于建筑物的設計工作而言,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確保建筑結構工程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能,才可以使工程設計得以正常進行,進而提高建筑物的整體質量,這樣才可以將地震所導致的經濟損失控制在最小化,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會受到威脅。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引起設計師的重點關注。
1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我國因為國土面積廣,很多地震頻繁出現(xiàn)的區(qū)域都包括在內,這些區(qū)域經常出現(xiàn)地震,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地震發(fā)生中的建筑物倒塌是導致災害的關鍵原因,特別是樓層較高及抗震能力不強的建筑物,其一旦倒塌直接影響人們的經濟損失和生命安全。目前,在我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為了確保建筑物具有較強的抗震力,使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護,必須要認真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原則:第一,就建筑物的結構設計來說,因為其設計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煩瑣性,在設計中必須要根據(jù)建筑物的具體特征選擇適合的計算方式,比如:動力分析法等等。第二,設計中的彈性。其是為了確保整體建筑物內力位移對建筑物所產生的影響,利用有效的計算方式可以正確計算建筑物在地震發(fā)生中的實際內力位移情況,并且利用計算著重分析有關位置。第三,就連體建筑的設計來說,各種類型建筑之間的連接往往都直接影響建筑物的總體抗震力,而連體建筑的振型數(shù)目通常在超過單體的8倍。因此,在連體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建筑物的質量吸收超過85%,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建筑物整體抗震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
2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主要思路
(1)以力為承載,延性基點。在抗震設計中,尤其是設計建筑物結構工程時需要重視建筑物的剛度,想要使剛性達到規(guī)范要求,必須要強化建筑物與墻壁以及柱子等多個設計環(huán)節(jié),在這個前提下選擇適宜的建筑材料,對其抗震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地震發(fā)生時,通過充分運用這些材料可以迅速將地震力量分散,加強建筑物的抗震力;并且因為設計工作真正落實到位,地震發(fā)生時還能夠確保建筑物始終處于一種非彈性的狀況中,這是由于受到建筑物抗震力的影響而引起。以合理運用建筑物的結構以及承載力等基礎,對其做出正確的計算和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發(fā)揮出預測的重要作用,側重于設計地震發(fā)生過程中出現(xiàn)的非彈性反射部位。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整體結構,將建筑物結構的剛度計算出來,進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2)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建筑物抗震設計過程中,還必須要全面考慮建筑物自身的缺陷,對其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加強,防止在出現(xiàn)地震后建筑物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存在坍塌以及裂縫等情況,從而對建筑物的抗震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建筑物抗震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對建筑物的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了解,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其缺點進行合理的改良,提高其抗震能力[2]。
3增強建筑結構工程抗震設計的有效對策
(1)確定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各項標準。通常,在進行建筑結構工程抗震結構設計前,設計師必須要綜合各項資料信息確定抗震設計標準,只有確保標準依據(jù)是正確的,才可以為后期的設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就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標準來分析,其主要參考依據(jù)是建筑地震設防標準,充分考慮到將來使用中地震對建筑工程所起到的作用力,以此全面分析地震作用力,掌握建筑物抗震能力等級,這是進行抗震設計的前提工作。
(2)建筑結構的具體選型。一般來說,選擇建筑工程結構類型關乎抗震設計,在設計中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而且還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實際使用效果。在建筑工程結構抗震設計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結構類型的正確選擇。結合建筑物的具體使用要求以及結構特征進行仔細分析,通常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分別是立面結構以及平面結構,在設計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較多的,必須要緊緊圍繞結構的可靠性落實到位。例如:選擇結構類型時,既要簡潔安全,防止煩瑣復雜影響抗震效果,又要重視整體的和諧型,只有確保自身結構具有整體性的特征,才可以使抗震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此外,在選擇建筑結構類型時,還需要多角度分析構件的強度,保證整體結構可靠,提升抗震能力。
(3)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在建筑結構工程抗震設計中,前提是正確的計算,這直接影響抗震設計,計算結果的正確性要求設計師應當具備一定的計算水平和業(yè)務水平,準確計算建筑結構所有區(qū)域,保證參數(shù)計算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地震設計結構模型中得到合理運用,以此達到顯著的建筑結構抗震效果。在具體工作中,分析抗震參數(shù)計算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復雜性,因為涉及多方面的內容,難度系數(shù)較大,根據(jù)當?shù)氐木唧w情況應當采用適合的技術。當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信息網絡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普遍應用,其中BIM技術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在建筑結構工程抗震設計中運用該技術可以使抗震設計的正確性、可靠性得到提高。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就建筑結構工程設計來講,在設計中需要考慮周全,而且根據(jù)當?shù)氐木唧w情況選擇適宜的抗震結構。同時,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需要以建筑物的平面以及結構選型為切入點,進一步完善建筑物的抗震力,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做好建筑結構工程的抗震設計,可以增強我國建筑結構的整體質量,使我國建筑物可以更好地抵御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健康有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任云肖.建筑結構工程在抗震設計中的研究[J].時代農機,2018,45
(5):137.
[2] 曹磊.建筑結構工程在抗震設計中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7,
33(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