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悠
17小時內(nèi),依次連續(xù)完成3.86公里游泳、180公里自行車騎行、42.195公里長跑,這就是超長距離鐵人三項比賽。對于這樣的賽程,能夠最后沖線的人都是名副其實的“鐵人”。第一次參加這項比賽的曾繁塵說:“名次不是最重要的,看到目標一路堅持才是最重要的。”
曾繁塵
在加入清華大學“水木鐵人三項”俱樂部之前,曾繁塵不會騎自行車,游泳水平也很一般,他唯一覺得有些底氣的是跑步,卻又總是輸在耐力不足上。
接觸鐵人三項俱樂部源于他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清華小五爺園”。運營公眾號需要素材,那天,他去采訪一個剛剛完成超長距離鐵人三項比賽的大一男生,通過聊天曾繁塵這才知道,原來世上竟然還有這樣艱苦又激情四射的比賽。男生告訴他:奧林匹克標準距離(簡稱“標鐵”),全程51.5公里,包括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車騎行、10公里長跑三項運動。
不久后,曾繁塵又采訪了一個剛剛在臺灣參加完鐵人三項比賽的的女生,那一刻,他那顆躍躍欲試的心瞬間被點燃。但他很快又冷靜下來,對于他來說,即便是參加標準級別的比賽,想要完成全程的挑戰(zhàn),也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從那天起,曾繁塵逼著自己投入了緊張的體能訓練。他給自己定了任務:每天跑步10公里、游泳2公里或1小時,完不成不許睡覺。
刻苦的訓練再加上隊友們的幫助和指導,曾繁塵很快掌握了鐵人三項運動的技巧,體能也有了顯著提高。在隊友的鼓勵下,他參加了兩次國內(nèi)的“標鐵”比賽,雖然成績并不突出,但曾繁塵覺得,只要自己能堅持比完全程,向著更好的成績進軍就可以實現(xiàn)夢想。正當他躊躇滿志想要挑戰(zhàn)更快、更強的時候,卻在一次騎車訓練的過程中摔倒,造成鎖骨骨折。
不能大強度訓練,曾繁塵就圍著操場慢跑,右臂不能亂動,他就單手撐著浮板在泳池里練習打腿。沒想到歪打正著,在練習中他逐漸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運動節(jié)奏。
兩個月后,在江蘇如皋舉行的鐵人三項比賽中,曾繁塵再一次以頑強的毅力,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了比賽。
有學弟、學妹問及鐵人三項難不難的時候,曾繁塵都會說:“我高中三年忙于應付考試,幾乎沒有參加過任何運動訓練。進入大學后,我才接觸了鐵人三項運動。所以,最重要不是難不難,而是你愿意為目標付出多少?!?/p>
曾繁塵1994年出生在大連,10歲時,父母離了婚,他和父親一起生活,由年邁的奶奶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曾繁塵的父親做保安,工資不高,扣除三險一金,一個月只剩下1000多元錢,一家人日子過得很拮據(jù)。
家庭生活上的困頓,并沒有讓他沉淪,反而培養(yǎng)了他不服輸?shù)男愿?。一天,曾繁塵問老師,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哪所?老師的回答是清華大學。年幼的曾繁塵就把這四個字作為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全力拼搏。曾繁塵對自己要求有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覺得英語學得不好,他就把試卷上的病句和易錯點整理在紙上并裝訂成小本子隨身攜帶,利用碎片時間重復記憶,直到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爛熟于心。那時,他的同學都說:“沒有誰的書包比曾繁塵的還重了?!?/p>
最終,曾繁塵以648分的成績,成為當年大連市高考文科狀元,如愿以償走進清華大學的校門?!皼]有永遠第一,只能永爭第一?!边@是他的座右銘。進入清華大學后,曾繁塵再次向自己發(fā)起了挑戰(zhàn),利用業(yè)余時間寫新媒體文章,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進入鐵人三項俱樂部……就像海綿遇到了水一樣,他拼命地充實自己。
曾繁塵記得,在溫州參加鐵人三項世界杯比賽時,氣溫相當高。2公里的游泳賽段,溫熱的海水令他昏昏沉沉,海蜇、水母的刺痛又把他激醒,他在昏眩與清醒中艱難游進;80公里自行車賽段上,強烈的陽光烤得他身上猶如針扎,最后20公里的長跑更是讓他身心俱疲,完成比賽后幾乎虛脫。
曾繁塵心里一直存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有夢想,肯吃苦,終究都會成功的。接觸到鐵人三項運動之后,他又連續(xù)參加了20多次國內(nèi)外“標鐵”比賽,多次獲得比賽分齡組冠、亞、季軍。后來,他把目標瞄準了“超長距離鐵人三項”(簡稱“大鐵”)。
為了提高自由游速度,他把自己的訓練量翻了一倍。高強度、不間斷的訓練終于有了回報。2019年10月,曾繁塵在安徽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鐵”比賽,成為中國鐵人三項業(yè)余一級運動員,同時被評為2019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
曾繁塵說:“生活也是一場鐵人三項,我會一場一場地拼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