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
一句話,甚于方向。一滴水的海,把海里的一滴水否決。
在意義的雞湯里,無意義最鮮……
落葉,變成腐殖質(zhì),成為植物營養(yǎng)。
死亡,新陳代謝,催促新生。失敗,獲得成功經(jīng)驗。
吃虧,增長智慧。摔跌,鍛煉筋骨。
險惡,練就膽量??奁?,化解胸中塊壘。
苦難,磨礪意志……
如果一輩子的生活,如落葉腐爛,如陷于死亡的陰影,如失敗的沮喪,如吃虧的憤懣,如摔跌的疼痛,如險惡的環(huán)境,如哭泣的悲傷,如苦難的深淵,這樣的生活還有意義嗎?由此換來的營養(yǎng)、代謝、經(jīng)驗、智慧、筋骨、膽量、化解和意志,還有什么意義。把這些“苦難說”的過程都當(dāng)成是意義,非得去承受,那還有什么活頭。
如果把這些苦難換成是他者的經(jīng)歷,似乎才有意義,值得再三深味,吟念“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還有什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勵志格言,不斷地自悟自省,在生活中避苦趨樂,卻災(zāi)就福。
避苦趨樂,卻災(zāi)就福,是生命的絕對原理。
相對論,角度說,物極必反觀點,都是認識論的不同原理,對于生命可能是臨時性的安慰處方。用苦難勵志說來慰藉世人,常常是為自身的責(zé)任開脫。
一切都有意義,等于一切沒有意義。
一個人活著如土壤,僅僅活著,無論長短,相對于自然,就是意義。
一個人活著如石頭,僅僅活著,無論長短,相對于時間,沒有意義。
一個人活著,努力去做些什么,相對于宇宙的奧秘未必有意義。
沒有意義的事物太多,都在活著。
海德格爾說過: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等于說,沒有思想的人就沒有方向。
叔本華說:事物本身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人的感覺。
等于說事物的穩(wěn)定性不會因人的感覺而改變。
尼采說:世界是我的表象。
等于說人是世界的實質(zhì),精神是世界的意志。
薩特說:存在就是合理。
等于說一切的意義就是存在。從未存在的,存在而又消失的,肯定不合理。
里爾克說,挺住,挺住意味著一切??藸杽P郭爾說,人從前、現(xiàn)在、未來都只能在夢想中才能得到自由。不通過理性是不會有信仰的。我無法了解死,只能體驗生。
這個說,那個說……巨若鯨魚躍起,微若蠓蟲落下。
我說,一切的意義對于某一個體無意義,就是無意義。一片樹葉在陽光、空氣和水所形成的環(huán)境中,無緣無故地趨向枯萎,即使所有的樹林覺得陽光、空氣和水有意義,它也不會認同,因為它死得不明不白。
也許我還要說,一切的意義傾向于自然自在的生活。人生的過程受制于物,影響于物,有益于個體,為總體的存在加分,不把總體的存在追加為個體的意義。
霹靂和洪水,追加不了上帝懲罰的意義;光明和氧氣.,追加不了老天施恩的意義。
無意義在沸騰、咆哮……在意義的雞湯里,沉默著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