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淋玉
(株洲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湖南株洲 412000)
水稻生產(chǎn)機械化是提高水稻生產(chǎn)效率和水稻生產(chǎn)現(xiàn)代化的重要發(fā)展方向。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水稻機插秧技術在全國得到了普遍推廣,但大力推廣的毯狀秧機插栽培卻在生產(chǎn)表現(xiàn)出適期秧齡段、秧齡彈性小、緩苗期長等特點,特別是針對雙季稻,顯現(xiàn)出早晚稻茬口銜接困難和存在安全齊穗隱患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雙季稻機插秧技術的推廣[1]。為此,筆者于2019年組織開展了雙季早稻機插品種篩選試驗研究,以求為湘中地區(qū)雙季早稻機械化栽培品種合理搭配提高科學依據(jù)。
1.1 試驗田概況本試驗安排在湖南省醴陵市泗汾鎮(zhèn)農(nóng)場社區(qū)。土壤類型為沙泥田,肥力水平中等且均勻。
1.2 試驗材料供試早稻品種11個,分別為錦兩優(yōu)816、陵兩優(yōu)128、陵兩優(yōu)7713、陵兩優(yōu)715、煜兩優(yōu)22、煜兩優(yōu)415、煜兩優(yōu)4156、陵兩優(yōu)818、9771S/221、陵兩優(yōu)102和株兩優(yōu)15。試驗栽插機械為久保田NSPU-88C25型高速插秧機。
1.3 試驗方法采用小區(qū)對比試驗,不設重復,順序排列,小區(qū)面積150m2,每品種作為1個處理,四周設保護行。所有供試品種于3月22日播種,每667m2備58 cm×22cm×2cm秧盤50個,每盤播種芽谷80g,采用秧田溝泥作育秧基質(zhì),小拱地膜覆蓋保溫旱育秧。大田對于耕整要求較高,需要做到旋耕深度15 cm左右,并且沒有重復耕種或者漏苗的失誤。按照此要求,大田于4月2日采用55馬力旋耕機進行第一次翻耕、4月17日進行第二次翻耕平。
1.4 插栽要求及肥水管理全方位檢查機器,根據(jù)所需求的插秧密度調(diào)節(jié)機器參數(shù),于4月19日采用久保田NSPU-88C25型高速插秧機“薄水淺插”,經(jīng)試插合格后,再進行大田栽插。4月23日查漏補蔸1次。4月17日每667m2施40%復混肥(N∶P2O5∶KO2=20∶10∶10)25.0kg作基肥,4月25日結(jié)合除草每667m2施46.2%尿素10.0kg、60%氯化鉀7.5 kg促蘗,5月23日每667m2施46.2%尿素3.0kg、60%氯化鉀2.5 kg促大穗。其他栽培措施按湖南省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規(guī)范(DB43/T742.1-2012)要求進行,各處理除品種不一樣外,其余措施均保持一致。
1.5 調(diào)查項目各處理在移栽前隨機3點取樣,測定株高、莖基寬、白根數(shù)、分蘗數(shù)等??疾楦魈幚淼闹饕筇锷?,收獲時統(tǒng)計各處理的主要經(jīng)濟性狀(包括有效穗數(shù)、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和千粒重等)和產(chǎn)量,以篩選出適宜湘中地區(qū)的雙季早稻機插品種。
2.1 生育期各品種生育期比較如表1所示。從表1可看出,在同等條件下,各水稻品種全生育期為116~122d。其中,煜兩優(yōu)415的全生育期最長,其次是陵兩優(yōu)102和9771S/221,適宜與機插晚稻特早熟品種搭配。陵兩優(yōu)128的全生育期最短,其次是煜兩優(yōu)4156,適宜與機插早稻中熟品種搭配。其余品種的全生育期為118~120d,適宜與機插晚稻早熟品種搭配。
表1 各品種生育期比較
2.2 不同品種主要經(jīng)濟性狀各品種的主要經(jīng)濟性狀比較如表2所示。從表2可看出,各品種間秧苗素質(zhì)有一定差異。錦兩優(yōu)816、9771S/221、陵兩優(yōu)7713陵兩優(yōu)818的個別指標較其他品種表現(xiàn)出一定優(yōu)勢。陵兩優(yōu)1023與陵兩優(yōu)128的秧苗素質(zhì)相對最好,其白根數(shù)、莖基寬和百株地上部鮮重3項指標高于其他品種。
總粒數(shù)以陵兩優(yōu)715最多,為140.9粒/穗;其次是9771S/221,為130.4粒/穗;株兩優(yōu)15最少,為84.5粒/穗。其他品種從多到少依次是陵兩優(yōu)7713>陵兩優(yōu)102>錦兩優(yōu)816>煜兩優(yōu)22>陵兩優(yōu)128>煜兩優(yōu)4156>陵兩優(yōu)818>煜兩優(yōu)415。結(jié)實率以錦兩優(yōu)816和陵兩優(yōu)128最高,分別為92.8%和92.2%;其次是株兩優(yōu)15,為91.7%;陵兩優(yōu)715、9771S/221和陵兩優(yōu)818居后三位,分別為83.8%、82.3%和76.4%;其他品種從高到低依次是煜兩優(yōu)4156>煜兩優(yōu)415>陵兩優(yōu)7713>陵兩優(yōu)102>煜兩優(yōu)22>9771S/221。千粒重以陵兩優(yōu)818最大,為27.8 g;其次是陵兩優(yōu)128,為27.3g;陵兩優(yōu)102居第三,為27.2g;陵兩優(yōu)715最小,為25.1g。
2.3 不同品種分蘗動態(tài)比較莖蘗動態(tài)是水稻群體生長質(zhì)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機插雙季早稻應選擇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由表3可知,分蘗率以錦兩優(yōu)816和煜兩優(yōu)415最低,分別為201%和229%,陵兩優(yōu)7713和株兩優(yōu)15最高,分別為431%和418%,說明陵兩優(yōu)7713和株兩優(yōu)15的分蘗能力最強,錦兩優(yōu)816和煜兩優(yōu)415的分蘗能力最弱。各品種成穗率為60.0%~83.5%,錦兩優(yōu)816最高,其次是陵兩優(yōu)715,煜兩優(yōu)22最低。各品種的有效穗為20.09萬~24.97萬/667m2,其中株兩優(yōu)15最多,為24.97萬/667m2;其次是陵兩優(yōu)102,為23.75萬/667m2;錦兩優(yōu)816最少,為 20.09 萬 /667m2。
表2 各品種主要經(jīng)濟性狀比較
表3 各品種分蘗動態(tài)比較
2.4 不同機插早稻品種產(chǎn)量差異顯著性比較從表4可知,各品種產(chǎn)量在 416.7~ 514.5 kg/667m2,其中陵兩優(yōu) 102最高,為514.5 kg/667m2;陵兩優(yōu)7713次之,為511.1kg/667m2;二者與陵兩優(yōu)128、陵兩優(yōu)715和9771S/221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與其他品種產(chǎn)量差異顯著。陵兩優(yōu)818產(chǎn)量最低,為 416.7kg/667m2;與煜兩優(yōu) 415、煜兩優(yōu) 22、株兩優(yōu)15、煜兩優(yōu)4156、錦兩優(yōu)816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
表4 不同品種產(chǎn)量差異顯著性比較
研究結(jié)果表明,秧苗素質(zhì)好的品種是實現(xiàn)水稻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基礎。采用機插栽培,由于秧田播種量大、秧苗密度大、秧苗擁擠,個體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秧苗素質(zhì)相對較差,因此培育壯秧是機插雙季稻栽培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培育壯秧標準:秧齡20~25 d,葉齡3.5~4.5葉,苗高10~13cm,成苗數(shù)1.5~2株/cm2,苗挺葉綠,基部粗扁有彈性,單株白根數(shù)10條以上,根部盤結(jié)牢固,提起不散,盤根帶土厚度2~2.5 cm,厚薄一致。
湘中地區(qū)的雙季早稻機插在確保晚稻適齡早插和安全齊穗的前題下,應選擇生育期適中、成熟好、抗性強、產(chǎn)量高的品種,科學進行雙季機插品種的合理搭配。在本試驗中,煜兩優(yōu)415、陵兩優(yōu)102和9771S/221的全生育期偏長,適宜與機插晚稻特早熟品種搭配;陵兩優(yōu)128和煜兩優(yōu)4156的全生育期較短,適宜與機插晚稻中熟品種搭配;陵兩優(yōu)7713和煜兩優(yōu)22等6個品種的全生育期居中,適宜與機插晚稻早熟品種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