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芳
①我很喜歡古建筑,尤其是木構建筑,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處都品玩不盡。
②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從技術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疾熘袊鴤鹘y(tǒng)木制建筑時會發(fā)現,技術最初的目的越是簡單、實用,其效果卻越是神奇、偉大。
③最讓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兩個獨立的木構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兩個木構件便咬合在一起。這是一種構件間的連接方式,不用釘子,也不用繩子,兩個需要連接的物體,各自做一點改變,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個結構整體。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萬物,需要連接多少構件,就可連接多少,這個整體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用不僅僅是連接,還有因連接而生發(fā)的另兩種功效。眾所周知,木材有濕脹干縮的“活性”,而榫卯的連接,又是木構件間的柔性的結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動或者說松動的余地。這看似是缺點,但一旦組合為一個有各種榫卯連接在一起的整體構件時,缺點就成了優(yōu)點;垂直方向結合的榫卯,與水平方向結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時,就不怕來自任何方向的擠壓和拉伸。因擠壓或拉伸造成的松脫與張緊,會互相抵消,從而形成復雜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結合,可謂剛柔相濟,而剛柔結合,便有著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來襲,也自巋然不動。山西應縣木塔就是最好的說明。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歷經十幾次地震襲擊 ,依然高高聳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數以萬計的木構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連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極其簡單,即兩個部件的組合。但越簡單,卻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也越偉大。最終它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還有他,萬中最終如同一體。
⑧榫卯何人發(fā)明,又發(fā)明于何時?無從可知。迄今為止可見的最早的實物,是距今6000多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上的建筑。但它一出現,便被運用得淋漓盡致,并直指木構建筑的靈魂所在:單體不是核心,單體之間平衡有序的連接與融合的關系,才是要旨。當你看到顛三倒四,橫七豎八的各個木構件,依照一種組合關系被連接得天衣無縫時,你就會有一種頓悟:任何一個世界、組織、機構、團體,都是由關系連接在一起的,而“關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說方枘圓鑿——方形的榫頭也是入不了圓形的卯眼的。榫卯結構就是這樣令人開悟,并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
【注釋】
①榫卯:古代中國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
【閱讀訓練】
1. 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列各題。
(1)文章除介紹榫卯的連接功用外,還介紹了榫卯的哪兩種功效?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順序能夠調換嗎?為什么?
2.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請做簡要分析。
3.請從說明語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1)歷經十幾次地震襲擊,依然高高聳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2)迄今為止可見的最早的實物,是距今6000多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上的建筑。
4.結合全文,說說題目“一榫一卯總關情”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