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青島的美似乎是說不盡的,在這座風情萬種的城市里,既有迷人的海上風光,又有舒適的花樓洋房,既有老城的歷史滄桑,又有新區(qū)的繁華時尚。紅瓦綠樹、金沙白帆,綿長的海岸線,上,有沙灘、有海灣、有港口,呼吸著綿軟的空氣,漫步海邊,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在這里體驗步步皆美景的無限魅力。
從歷史的長河中翻閱青島,我們不禁發(fā)現(xiàn),這座百年城市不僅蘊含著很深的文化氣息,制造了許多的城市經(jīng)典,還擁有一個個獨特的網(wǎng)紅打卡地。
小麥島步棧道
環(huán)繞全島360度看海
木棧道、黑松林、礁石、綠地、花叢,360度看海,繁華都市中獨處的悠閑,這就是小麥島。
來到小麥島生態(tài)公園的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波光粼粼的海面,湛藍色的海水隨著波浪起伏閃爍著點點光芒,霎時間迷醉了雙眼。
在小麥島上,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兩個雕塑藝術品:“海納山容”,山與海相輔相成,塑造成一個圓形,其中還有云朵、海鷗等圖案;“望海”,海浪海鷗.二者相映成趣,構成一個半圓,呼之欲出的海鷗造型為藝術品帶來了勃勃生機。島上的植物以大量的草皮和原生態(tài)喬木為主,同時種植有特色花草。在一旁的小花圃里,林蔭鼠尾草遍布其中,像一朵朵紫色的麥穗一樣迎風而立。靠近花壇,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如今的小麥島是一一個充滿著勃勃生機的地方,順著水泥路面往高處走去,不時就會有花圃出現(xiàn)在眼前,白色、紅色的朵朵小花煞是好看。
在一座公園里,特色的路面是必不可少的。小麥島是南北走向的環(huán)形島,生態(tài)修復時,沿整個島邊修建了一條步行道,可以360度接近大海。每一段步行道的材料選擇也頗費心思,有的選用了透水性強的“中八厘”,人們光著腳走在上面也不硌腳;有的則直接將從海里撿來的石塊鋪在地面上,保持了島上的原生態(tài)地貌。
灰色石子鋪在路面上,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像是圓形井蓋一樣的石頭鋪在路面上,逐個踩著石頭往前走,頗有些拾級而上的趣味。再往遠處走些,走到小麥島的最里面,在靠近大海的那邊,視線跨過圍欄,便是像小小的懸崖一樣陡峭的山坡,坡上種滿花草,在花草之下就是礁石和一望無際的大海。站在旁邊,可以在靜謐中看時而驚濤拍岸、時而波光粼粼的大海,別有一番感受。
在小麥島上,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小塔樓,走過塔樓旁的長廊,一個黃色瓦片尖頂?shù)男¢w樓就矗立在礁石旁的海里,與周邊的綠色景致相映成趣。那是國家海洋局小麥島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歷經(jīng)歲月蹉跎,它們還保持著原本的樣子。
在這里憑欄聽海,別有一番韻味。
“冰山之角”打造出一個令人向往的愛情天臺
在東海東路52號,一處充滿了藝術感的多邊形建筑時常引起路人駐足,這座建筑便是由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師羅伯特·格林伍德主持設計的“冰山之角”,這里的建筑意象就是海面之上的冰山,以“山巔”為概念回應青島的自然景觀:在那里,雋秀的嶗山聳立在黃海之濱,但這并不意味著去刻意地模仿自然,而是將自然景觀的形象特征與空間品質通過建筑,結合城市生活和具體的使用功能重新加以詮釋?!氨街恰痹?018年被選做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新聞中心,在上合峰會結束后,海爾集團聯(lián)合世界著名的ATB(德國寶馬展覽館設計團隊)建筑團隊將其改造成了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在這里可以探.尋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家電史。
2019年,位于“冰山之角”的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正式與大眾見面。人們只知其是匯集世界家電的研學勝地,卻不知亦是愛情圣地?!氨街恰泵娉蠛?,背靠浮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賦予這里“海誓山盟”的象征。
為了讓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愛情之地,經(jīng)過長達數(shù)月的精心改造升級,“冰山之角”打造出一個令人向往的愛情天臺,一個在美麗海濱城市中情侶和家庭專屬的浪漫空間。愛情天臺一共6條路,每條路都以一部愛情電影命名,6條路象征著愛情中不同的心路歷程,走過6條愛情路的521+99級臺階,也代表兩人走過愛情的初見、心動、坎坷直至收獲美好。整個彩虹臺階2/3被刷成彩虹色,1/3是藍天白云,踏過彩虹到海天相接,有種“把.你寵上天”的含義。
昔日象耳山美出新高度
位于青島李滄區(qū)天茶山路與深圳路交叉口的象耳山公園是李滄區(qū)一處地標性山頭公園。如今的象耳山公園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宜人,園內設有主人口廣場、兒童活動廣場、康有為文化廣場、國學文化教育基地、碧波攬景、悅心怡情、綠野覓蹤、登高閱勝8處景點,另保存有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康有為墓原址”一處,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參觀游覽。園內各處景點經(jīng)緯相錯、縱橫有致、特色鮮明,構成了以青山筑體、以文化鑄魂、以活力駐形的城市綜合性公園形態(tài)。
據(jù)介紹,象耳山公園名字的由來也很有意義。歷史上,象耳山早期因其平面形狀像一只鳳凰也被稱作“鳳凰山”;而據(jù)有關文獻記載,當年康有為“變法”失敗后,途徑此山時,因從遠處看到山形像大象的耳朵,他把自己比喻為一???,認為只有藏在大象的耳朵里才安全,于是花了60大洋,買到南莊村民劉希秋5畝6分山地作為自己故后的葬身之所,所以又被稱作“象耳山”;后因其山上多棗,周邊居民故稱“棗兒山”,這個名字也被當?shù)鼐用裱佑孟聛怼kS著棗兒山綜合治理工作的啟動和打造主題公園的人文元素,最終選用了“象耳山公園”這個名字。
2017年,為進一步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城市生態(tài)活動空間,建設更加宜身宜心的休閑活動場地,象耳山改造被李滄區(qū)政府規(guī)劃為政府實事和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總投資1.1億元,進行了全面綜合治理工作,包括新建園內道路,打造主題廣場,設置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進行山體修復等。
從昔日的野山頭到如今風景秀麗、綠樹成蔭的城中公園。象耳山公園已成為一處環(huán)境優(yōu)美、運動健身的山頭公園。
城陽涂鴉墻難掩獨特藝術氣質
有人說,涂鴉不僅是一種行為藝術,更像是一座城市的印記。視覺的沖擊、色彩的碰撞、藝術的表達、個性的符號、夸張的手法,時常讓人們在茫然中又略感興奮。
位于城陽區(qū)雙流高架橋南側的涂鴉墻最近成為了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據(jù)了解,這面墻體全長300余米,因為墻體比較長,墻面有坡度,所以滿足了創(chuàng)作者們對“畫布”不同尺寸的要求。并且墻面不會脫落,耐風化性也強。而且,大理石墻面不是光滑的,涂鴉噴漆時,漆不會往下流淌,墻所處的地方還比較安靜,因此非常適合創(chuàng)作。如今墻面,上已經(jīng)有幾十幅涂鴉作品,包括了不同的“字體涂鴉”和“公仔涂鴉”
據(jù)了解,幾年前,有關部門著手清理墻上的小廣告和印刷字,而城陽本地的涂鴉寫手們恰好看上了這面墻體,兩方經(jīng)過商議,決定用涂鴉的形式對墻體進行美化,全青島最長涂鴉墻就此誕生。
街頭涂鴉是四大嘻哈文化之一,創(chuàng)作者使用一種專用的涂鴉噴漆,在街頭的墻面進行創(chuàng)作,看似隨意的作畫方式,實則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涂鴉寫手要對畫面設計、字體結構、透視效果等要素進行學習,并且還要仔細研究怎樣使用噴頭。創(chuàng)作前,寫手們通常要花費大量時間設計作品,尋找創(chuàng)作地方,以及準備作畫材料。
涂鴉圈有句話叫作“城市發(fā)展,需要涂鴉”,其本意是潮流文化引領經(jīng)濟發(fā)展,因為不管是紐約、倫敦,還是北京、上海,你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越發(fā)達的城市涂鴉藝術作品也越多,這恰好體現(xiàn)出一座城市對于新文化的包容與接受能力。
石老人的神秘網(wǎng)紅洞穴
石老人是大自然千百年來“精雕”的一幅特殊的海岸地貌形態(tài)——海蝕柱。而最近紅遍網(wǎng)絡的網(wǎng)紅洞穴,也位于此。
這里可謂是一個網(wǎng)紅拍照地,透過山洞,可以清晰地看到對面的“石老人”。
這個網(wǎng)紅洞穴同樣也屬于海蝕柱地貌,因海浪的繼續(xù)作用,岬角兩側的海蝕洞被蝕穿貫通,形成頂板呈拱形的海蝕拱橋。海蝕拱橋進一步受到海浪侵蝕,頂板的巖體坍陷,殘留的巖體與海岸分隔開來后峭然挺拔于巖灘之上,也可以由海蝕拱橋受蝕,拱頂下塌而形成海蝕柱,由于海蝕柱形態(tài)多變,所以形成了獨特的洞穴形狀。
在這里拍照的最佳時間是在海水退潮之后或者漲潮之前,這時拍出的照片猶如歐美大片。
青島藏著一個“小希臘”
嶗山有個鄉(xiāng)村,風景獨美,沒有過多的喧器,有著幽靜恬淡的鄉(xiāng)村生活。藍天碧海,海濤拍岸,絕美的海景視角,一棟棟色彩斑斕的小洋房屹立海邊,又不乏傳統(tǒng)的村落建筑,傳統(tǒng)和文藝小清新的碰撞,超凡脫俗,這里就是一一會場村。
會場村呈半島形狀,仰口灣的無敵海景在這里展露無遺,延伸至海面深處的斷橋造就畫龍點睛之筆。斷橋是攝影愛好者最鐘愛的地方,海浪拍打岸邊、欣賞落日余暉,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地中海藍白風情,文藝的小店,圣羅尼克莊園就是藏在會場村里的一個歐洲風情小鎮(zhèn)——圣羅尼克莊園。
整個莊園莊園占地總面積6萬平方米,南依嶗山,北靠小蓬萊,東臨大海,環(huán)境優(yōu)美,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距仰口風景區(qū)僅5公里。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淳樸的民風民情,會讓你深深愛上這里。
隨意找一家臨近海邊的咖啡館,看潮起潮落,樹影婆娑,門前的風鈴隨著風聲叮叮作響,咸咸的海風撲面而來,只一種無盡的享受。
除里美景,莊園里隨處可以見到長睫毛大眼晴的羊駝、短腿的小矮馬、乖巧活潑的小鹿……莊園里小動物會讓你瞬間愛心爆棚。
總而言之,會場村是多彩的,村民們修建的一棟棟色彩斑斕的民居成為當?shù)匾痪?,為這里添加了幾分文藝小清新范兒。
漫步在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會場村是洋氣的又是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的村落散布在灣畔山間,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這里的村莊生活,幽靜恬淡而又美好。村中的房屋就地取材,大多由石頭、紅磚、水泥蓋成,穿梭于房屋間的羊腸小道,好似走出去就會面朝大海。這里既有異國風情的建筑文化,也有無與倫比的海島風光,還有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積淀,在這里可以感受到獨屬于青島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