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紅,李昌生,賴秀娟
(廣東省惠州市中醫(yī)醫(yī)院住院部6樓針灸科,廣東 惠州 516000)
失眠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本研究用四神針配合手智針治療腦卒中后失眠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2例,均為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男23例,女28例;年齡41~79歲,平均(55.78±6.14)歲;病程1~12年,平均(7.90±2.67)年。對照組男22例,女29例;年齡42~77歲,平均(55.65±6.22)歲;病程1~11年,平均(7.56±2.4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及《臨床睡眠障礙學》[2]關于睡眠障礙的診斷標準。意識清晰,生命體征平穩(wěn),2周內(nèi)未服用催眠藥物,腦卒中前無明顯的睡眠障礙。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腦惡性腫瘤,腦出血,精神障礙。
兩組均給予腦卒中后常規(guī)治療及康復訓練,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及營養(yǎng)神經(jīng)。
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片(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700)2mg,日1次,15天為一療程。
觀察組:給予四神針配合手智針療法治療。取四神針、手智針,配手三針、足三針及口三針。四神針針刺入皮下至帽狀腱膜下,針尖轉(zhuǎn)向百會穴以15℃刺入15mm,快速捻轉(zhuǎn)行針2min,頻率為200次/min,得氣留針。手智針內(nèi)關快速直刺15mm,神門、勞宮快速直刺10mm,刺入后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留針。四肢不利配以手三針、足三針,口眼歪斜配以口三針,日1次,15天為一療程。
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
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包括睡眠質(zhì)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睡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4級評分制,每個項目0~3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質(zhì)量越差[3]。
用上海諾誠電氣有限公司提供的nation7128wh睡眠視頻腦電圖儀[滬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09 第2210418號]監(jiān)測,晚上9點~10點開始,至第2天早上6點~7點結(jié)束,內(nèi)容包括睡眠潛伏期(SL)、睡眠總時間(TSA)、覺醒次數(shù)(AT)、覺醒時間(ASA)、覺醒/睡眠(A/TSA)、睡眠效率(SE)[4]。
實驗室指標 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用雙抗體夾心法,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抽取空腹靜脈血10mL,離心分離后放置在-20。C冰箱中保存待測。
治愈:睡眠時間恢復至與正常同齡人相當,夜間睡眠時間6h以上且深沉,醒后精力較治療前旺盛。顯效:睡眠時間顯著增加3h以上,但是夜間睡眠時間6h以下,睡眠深度顯著改善。有效: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下。無效:睡眠時間無增加,甚至減少。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見表2、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分,±s)
分組 例 睡眠質(zhì)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1 2.28±0.35 0.92±0.15 2.48±0.27 1.63±0.22 2.81±0.37 1.40±0.18 2.84±0.40 1.54±0.23對照組 51 2.30±0.32 0.87±0.17 2.45±0.25 1.59±0.24 2.79±0.34 1.37±0.16 2.82±0.36 1.50±0.21 t 0.249 0.128 0.036 0.243 0.230 0.362 0.131 0.049 P 0.751 0.872 0.964 0.757 0.870 0.638 0.869 0.95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分,±s)續(xù)表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分,±s)續(xù)表
分組 例 睡眠障礙 睡眠藥物 日間功能障礙 總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1 2.29±0.20 1.36±0.12 2.91±0.27 0.76±0.13 2.28±0.39 1.00±0.16 17.67±1.84 8.34±1.22對照組 51 2.31±0.18 1.32±0.11 2.89±0.25 0.73±0.10 2.27±0.34 0.97±0.14 17.71±1.82 8.21±1.18 t 0.228 0.341 0.262 0.125 0.542 0.487 0.397 0.674 P 0.772 0.659 0.738 0.875 0.458 0.513 0.603 0.326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腦電圖指標比較見表4、表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腦電圖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腦電圖指標比較 (±s)
分組 例 SL(min) TSA(min) AT(次)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1 35.78±6.27 18.59±4.10 340.10±24.82 420.62±30.27 9.52±1.24 4.25±1.05對照組 51 35.83±6.43 18.30±4.05 338.96±24.36 422.49±29.85 9.49±1.26 4.19±1.03 t 0.564 0.404 0.396 0.238 0.253 0.832 P 0.436 0.596 0.604 0.762 0.747 0.368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腦電圖變化比較 (±s)續(xù)表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腦電圖變化比較 (±s)續(xù)表
分組 例 ASA(min) A/TSA(%) SE(%)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1 93.69±15.37 45.47±10.22 26.92±2.64 9.58±1.24 68.54±12.20 84.54±15.24對照組 51 93.57±15.20 45.21±10.25 26.70±2.58 9.42±1.38 68.16±12.17 82.00±15.30 t 0.847 0.338 0.864 0.452 0.457 0.682 P 0.153 0.662 0.136 0.548 0.543 0.318
兩組治療前后5-HT、NE指標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5-HT、NE指標比較 (±s)
表6 兩組治療前后5-HT、NE指標比較 (±s)
分組 例 5-HT(μg/mL) NE(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1 72.26±10.13 96.34±15.38 4.73±0.27 3.11±0.12對照組 51 72.31±10.20 96.57±15.20 4.68±0.24 3.08±0.10 t 0.529 0.367 0.281 0.624 P 0.471 0.633 0.719 0.376
目前對于腦卒中后失眠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普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腦卒中造成第三腦室側(cè)壁、下丘腦損傷,發(fā)生繼發(fā)性嗜睡、昏睡,而腦橋頂蓋部內(nèi)的損傷則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②發(fā)生腦卒中后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乙酰膽堿等神經(jīng)遞質(zhì)發(fā)生變化,其中5-HT參與到機體睡眠、疲倦感的控制,卒中后5-HT釋放減少,導致患者出現(xiàn)睡眠障礙;③腦卒中后患者出現(xiàn)情緒低落、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情緒,對睡眠產(chǎn)生影響;④軀體化癥狀、呼吸紊亂等腦卒中后并發(fā)因素均會影響睡眠[5]。
目前治療腦卒中后失眠常用的藥物是苯二氮卓類,其作用機制為促使γ-氨基丁酸抑制神經(jīng)元的作用增強,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但是長期服用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尤其是“宿醉”現(xiàn)象,影響腦卒中神經(jīng)功能的訓練,降低腦卒中的治療效果。
失眠屬中醫(yī)“不寐”范疇。《靈樞·大惑論》謂:“衛(wèi)氣難以入陰,久留于陽,陽氣滿則肝火旺,難以入陰,陰氣衰竭,氣虛,故不寐也?!薄夺t(yī)宗必讀》解釋為“不瞑有五,乃氣虛、陰虛、痰滯、水停、胃不和,寒熱不齊,則神明也”。中風引起不寐乃氣滯血瘀、心脾虧虛,治療當以健脾養(yǎng)心、活血化瘀、滋陰補氣為主。
四神針穴位主要位于頭頂部,首先百會穴,而后從百會穴向前、后、左、右各1.5寸的位置取穴,分別為督脈的前頂穴、后頂穴及足太陽膀胱經(jīng)通天穴和絡卻穴,故四神針療法可調(diào)節(jié)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調(diào)節(jié)陰陽衛(wèi)氣,繼而改善睡眠。手智針主要位于手前臂,包括神門、內(nèi)關、勞宮三穴,常用于治療失眠、運動障礙等[6]。5-HT是一種具有催眠作用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可維持慢波睡眠,并且還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情感、警覺等改善睡眠。NE則是覺醒神經(jīng)遞質(zhì),NE系統(tǒng)一旦被破壞后不能有效維持大腦的緊張性,NE抑制5-HT的作用,對睡眠造成影響。四神針配合手智針治療可提高其5-HT、降低NE水平,與艾司唑侖作用相當。
四神針配合手智針治療腦卒中后失眠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