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艷 王相連
摘? ?要:為了探索安徽萊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腐熟秸稈生產(chǎn)的有機肥對夏玉米施用后抗逆性及其產(chǎn)量的影響研究,特此實施了該試驗。
關鍵詞:夏玉米;腐熟秸稈;有機肥;應用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鄭山街道新村,砂姜黑土類青白土,前茬小麥,基礎養(yǎng)分為有機質(zhì)1.15%、全氮(N)1.22%、速效磷(P2O5)24.3 mg/kg、速效鉀(K2O)115 mg/kg,pH值為6.3。
1.2? ?供試肥料
普通復合肥(N、P、K 15-15-15),玉米配方肥(N、P、K18-10-12+Zn),秸稈堆漚肥(雞場秸稈墊鋪堆漚物,N、P、K 1.2∶0.5∶0.7),小麥秸稈(當季本田收獲物,N、P、K 1.05∶0.35∶0.55),成品有機肥(有機質(zhì)45%,N、P、K8%),尿素(46%)。
1.3? ?方案設計
試驗以等氮量(13 kg/667 m2)設5個處理,即秸稈堆漚肥、小麥秸稈+復合肥+尿素、成品有機肥+尿素、配方肥+鋅肥+尿素、復合肥+尿素。施肥方法:復混肥、配方肥秸稈類肥作基施,氮肥7∶3基追施用。小區(qū)長、寬為5 m×4 m,設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供試玉米品種為鄭單958,于6月22日播種,播種方式為機旋耕(15~16 cm)、機條播,10月20日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處理間的經(jīng)濟性狀
經(jīng)測產(chǎn)與考種測定,5個試驗處理中株高在225~243 cm,處理1最低,處理2最高;穗長18.5~23.6 cm,最長為處理4;總粒數(shù)在354~485粒,結實率70.2%~77.8%,最低為處理3,最高為處理1,相差7.6%;百粒重在32.2~34.7 g,最低為處理5,最高為處理2,相差2.5 g,處理1較處理2低,均超過34 g,相差0.7 g。
2.2? ?處理間的產(chǎn)量結果
通過各試驗區(qū)的田間測產(chǎn)、室內(nèi)考種和實收產(chǎn)量結果分析,5個處理的玉米籽粒平均產(chǎn)量依次為432.3 kg/667 m2、445.0 kg/667 m2、405.7 kg/667 m2、
394.3 kg/667 m2、373.3 kg/667 m2;秸稈產(chǎn)量(以風干重計)依次為580 kg/667 m2、655 kg/667 m2、520 kg/667 m2、530 kg/667 m2、550 kg/667 m2。處理間玉米籽粒產(chǎn)量極差71.7 kg,最高為處理2,最低為處理5。處理1產(chǎn)量達432.3 kg/667 m2,較處理2產(chǎn)量相差12.7 kg/667 m2,較處理5增產(chǎn)59 kg/667 m2。(見表1)。
2.3? ?施肥效益分析
根據(jù)玉米產(chǎn)值、施用肥料成本進行不同處理的施肥效益分析。5個處理的產(chǎn)值依次為951.1元/667 m2、989.0元/667 m2、892.5元/667 m2、867.5元/667 m2、821.3元/667 m2;施肥成本依次為43.7元/667 m2、89.3元/667 m2、139.2元/667 m2、112.1元/667 m2、120.5元/667 m2;施肥收益為907.4元/667 m2、899.7元/667 m2、753.3元/667 m2、755.4元/667 m2、700.8元/667 m2;產(chǎn)投比為20.76元、10.08元、5.41元、6.74元、5.82元。2個秸稈類肥料處理(1、2)的施肥成本為43.7元和89.3元,施肥收益分別為907.4元、899.7元,產(chǎn)投比高達10~20元。
2.4? ?土壤容重與總孔隙度
通過一季(播種前與收獲后)夏玉米的種植,經(jīng)過土壤耕層(10 cm位)、土壤容重與總孔隙度的測定,3個秸稈類肥料處理的土壤容重由播種前(麥茬)的1.43 g/cm3下降到1.36~1.38 g/cm3,總孔隙度由46.02%提升到47.53%~47.10%。
3? ?試驗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夏玉米田中適量增施秸稈類肥料,在同等N素養(yǎng)分和嚴重災害氣象條件下玉米籽粒產(chǎn)量增產(chǎn)15%~19%,在施肥成本降低的同時,施肥收益明顯加大。如處理2,直接還田小麥秸稈150 kg,在30 kg玉米配方肥和17 kg尿素的配合下,玉米籽粒產(chǎn)量445 kg,施肥收益較處理5增加近200元,產(chǎn)投比提高3.5倍。
通過一季夏玉米秸稈有機肥料施用,在玉米生長120 d的高溫高濕作用下,土壤部分物理性質(zhì)得以改善,耕層10 cm位土壤容重降低0.02~0.07 g/cm3,總孔隙度提高0.65%~1.33%,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宜耕條件,延長了適耕期。
在夏玉米生長關鍵期,抽雄后8—9月為高溫干旱的特殊氣候條件(試驗田塊區(qū)域7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40 d累計降水量60 mm,持續(xù)高溫36~39 ℃),嚴重影響玉米的授粉與結實率,致使產(chǎn)量普遍大幅下降(6月中旬播種的田塊減產(chǎn)3~5成)。試驗田玉米在延遲播種10 d左右的情況下,3個秸稈類肥料處理的玉米籽粒產(chǎn)量達400 kg,表明在適墑播種的同時,秸稈類肥料較化肥處理的玉米對干旱高溫的抗性相對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