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貴 李霓 陳再雄
他篤信:茶有靈性。
從把一株茶樹苗栽種到土地,到采摘第一片新茶,沖泡出第一縷茶香,他始終在追求一種天人合一、人茶合一的境界。
一山一水一茶樹,一片好茶園就是一片好土地的恩賜,每一片茶葉上都沉淀了大自然的精華,凝聚著茶園管護人員的心血。種茶人、采茶人越是用心用情,這自然的積淀就會越濃厚。
一葉一芽茶香濃,品一杯好茶就能夠感受到制茶人的深情,唯有制茶人對茶的一片赤誠之心,才能把沉淀在茶葉里的自然精華呈現(xiàn)。
他所追求的是把每一片茶葉都做到第一和唯一,品一杯茶,不僅能品出茶里的山河歲月,也能夠感受到杯中茶的藝術(shù)美感。他所期望的是綠水青山孕育的茶園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樂園,山川因茶而美、百姓依茶而富、夢想伴茶絢爛。他是納雍縣山外山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李光舉,一個癡迷茶葉的逐夢人。
茶緣:夢想與摯愛結(jié)晶
對于李光舉來說,種茶不僅是對父親愛樹愛綠,打造綠水青山遺志的延續(xù)和繼承,種茶也為他種下了與妻子徐霞相伴一生的美好情緣。這份深沉真摯的情緣,源自于他對茶的熱愛與執(zhí)著,陪伴和激勵著他一路向前。
2010年,李光舉從父親李庭文手中接下了納雍縣姑開鄉(xiāng)永德村1000多畝的板栗基地,開始了他的種茶夢。然而茶樹苗種下的第一年就遭遇了大旱,為了讓茶樹苗能夠存活,李光舉雇用了20多輛農(nóng)用車拉水澆苗,在他的辛苦努力下,茶園的茶樹苗成活率達到了80%。從2010年到2013年,整整三年的時間,李光舉一直在茶山上種茶。2013年,李光舉的茶園正式投產(chǎn),三年磨一劍,三年的時間,李光舉克服種種困難,在種茶上獲得了成功,在制茶上也從一個門外漢練就了真功夫。
在2013年10月舉辦的貴州省首屆“黔茶杯”名優(yōu)茶評比中,李光舉的茶業(yè)公司生產(chǎn)的彝嶺苗山茶榮獲了特等獎,也是在這一年,與李光舉素不相識的徐霞從貴州師范大學(xué)畢業(yè),來到納雍縣電視臺工作。
2014年,徐霞慕名而來納雍縣山外山茶業(yè)有限公司采訪李光舉,這一次采訪,成為了李光舉與徐霞美好情緣的開端。徐霞回憶,當天來到公司,李光舉為她沖泡了一杯茶?!翱粗械牟?,我感嘆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這么漂亮的茶?!毙煜颊f,那一杯茶是她在此之前“喝過的最好喝的茶”。采訪中,李光舉種茶制茶的故事以及對茶的那一份熱愛與執(zhí)著深深感染著徐霞,兩個陌生的人,就這樣因茶而結(jié)緣。
2014年,李光舉的公司面臨嚴重的資金困難,他四處借錢籌資,依舊解決不了公司的資金問題,最后的希望就是向銀行貸款。然而,向銀行貸款,需要有公職人員擔保,親戚朋友看到李光舉面臨的窘境,沒有一個人愿意為他擔保?!爱敃r了解到他面臨的困難,甚至可能等不到我采訪他的節(jié)目播出,他的公司就面臨倒閉?!毙煜颊f,“李光舉從一個制茶的門外漢,僅用一年的時間自學(xué)炒茶,就獲得了畢節(jié)市在貴州省‘黔茶杯名優(yōu)茶評比上的首個特等獎。一個有夢想的人,不能因為錢而放棄了夢想,這樣太可惜了?!?/p>
在李光舉的公司因嚴重資金短缺面臨破產(chǎn)倒閉的至暗時刻,徐霞告訴李光舉:“我愿意為你擔保貸款?!币粋€與李光舉萍水相逢,只是因為一次采訪,被李光舉對茶的那一份熱愛與執(zhí)著深深打動的山東女孩徐霞,為李光舉的公司向銀行擔保貸款500萬元。這500萬元的貸款,解決了李光舉的燃眉之急?!拔耶敃r就想,為這么一個有夢想、這么熱愛茶的人擔保,是值得的?!毙煜颊f。
然而,對于剛剛參加工作的徐霞來說,她的這一舉動,讓她成為了親戚、朋友、同事眼中的“傻子”。
接下來,在與李光舉的交往中,徐霞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李光舉對茶業(yè)夢想的那一份癡迷和執(zhí)著。2018年9月,徐霞與李光舉步入婚姻的殿堂,一個來自于山東省濟南市的勇敢女孩與一個土生土長于貴州烏蒙高原的追夢男人結(jié)合在一起了,一個對茶葉有特殊情懷的女孩和一個對茶葉癡迷追求的烏蒙漢子走在一起了—“他為做一杯好茶,筑夢追尋,我愿意用我的愛與擔當為他守望相伴。”打開徐霞的朋友圈,有這么一句話詮釋著徐霞與李光舉的這一份因茶而起的摯愛情緣:“云水天涯,相逢人間一杯茶;這個春天,只喝彝嶺苗山茶。”
徐霞說,一年到頭,李光舉大部分時間都在茶山上度過。每收獲一份茶葉,對于李光舉來說,不僅僅是一門生意,更是凝聚了他心血與汗水的藝術(shù)臻品。
茶路:至臻茶技譽滿逐夢路
2013年,李光舉在茶山上建立了廠房。廠房建立以后,李光舉就以廠為家,從茶樹苗栽種、茶園管護到茶葉加工、銷售,每一個程序、每一道工序,他都全程參與。
“為了真正了解茶,了解一斤茶需要多少顆芽頭,他親自一顆一顆地數(shù),最后數(shù)出來了,2.6萬顆左右?!毙煜颊f,“為了苦練炒茶技術(shù),李光舉一鍋一鍋地炒,上千次的嘗試,曾經(jīng)握筆桿子的手燙出了無數(shù)水泡,一圈一圈纏著創(chuàng)可貼還繼續(xù)炒茶?!?/p>
為了炒出滿意的茶,整年沒有賣出一斤茶,茶青全部用來做實驗,炒了又倒,倒了再炒。“我覺得我炒的茶不好,我就不讓它流向市場?!崩罟馀e說,“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做茶葉,我不會盡力而為,我是全力以赴?!?/p>
天道酬勤雕琢茶葉精品,至臻茶技譽滿逐夢之路。自2013年納雍縣山外山茶業(yè)有限公司投產(chǎn)以來,公司生產(chǎn)的“彝嶺苗山”牌綠茶和紅茶,先后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賽事中獲得茶王、特別金獎、金獎、特等獎等獎項。每一年獲得的獎牌,都凝聚著李光舉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的苦心研究,每一枚獎牌,都是李光舉在茶葉逐夢路上邁出的鏗鏘步履—2017年,公司生產(chǎn)的茶葉獲得兩項國家級大獎,分別是2017“中茶杯”第一階段名優(yōu)茶評比一等獎和2017“中茶杯”第二階段名優(yōu)茶評比特等獎,總分排名全國第四;2013年至2018年,連續(xù)五年榮獲貴州省“黔茶杯”名優(yōu)茶評比特等獎(2017年、2018年排名全省第一);2018年,榮獲貴州省古樹茶斗茶賽“茶王”稱號;同年,獲得貴州省茶業(yè)史上首個特別金獎;2019年,榮獲貴州省古樹茶斗茶賽金獎;同年,在世界紅茶質(zhì)量評比活動中獲得金獎,總分排名第九;2015年至2019年,榮獲畢節(jié)市“奢香貢茶杯”斗茶賽冠軍……李光舉的每一本獎證、每一份榮譽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走進他的茶業(yè)公司,就能夠深切地體會到陳列在眼前的那一本本證書、一枚枚獎牌的重量。
但是,在李光舉看來:“這些榮譽的獲得都離不開腳下的土地,更離不開這土地上的每一個淳樸勤勞的人民。”
茶業(yè):綠水青山茶美人富
“甘泉伏流自天上,萬壑幽深結(jié)靈氣。彝嶺苗山茶飄香,云歡霧舞歌飛揚?!泵康讲刹杓竟?jié),總能聽見從姑開鄉(xiāng)山外山茶園傳來的悠揚的采茶歌聲。
云霧縈繞著茶園,歌聲流轉(zhuǎn)在云霧間,一壟壟茶叢中,采茶人們的巧手在舞蹈,歡聲笑語間,一顆顆芽頭成為杯中的茶香,一縷縷茶香又變成老百姓臉上洋溢著的增收致富的笑靨……這樣的畫面,正是李光舉在建立茶業(yè)公司之初的愿想,這樣的愿想正在李光舉對促進茶業(yè)發(fā)展的那一份癡迷中變得越來越美好。
好山好水出好茶。納雍縣山外山茶業(yè)有限公司位于納雍縣姑開鄉(xiāng)永德村,公司在永德村和寨塊村累計種植茶樹3600畝,荒山變成了茶園,綠了群山,富了農(nóng)民,美了夢想。2012年,公司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清潔化茶葉加工廠,引進綠茶、紅茶生產(chǎn)線各一條。公司茶葉基地平均海拔1850米,土壤呈紅棕色,PH值在4.8-5.0之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高水潤、云騰霧繞。走進公司茶園,就像置身于“茶種在山上、山種在云中”的景觀之中,“高山”“生態(tài)”“有機”成為了茶葉最靚麗的標簽。
公司的茶葉基地覆蓋姑開鄉(xiāng)5個村30多個村民組,這里是苗族、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感恩于這片沃土,公司生產(chǎn)的茶葉產(chǎn)品為具有地理和民族特色的“彝嶺苗山”牌系列高山生態(tài)有機茶。按照“高山、生態(tài)、有機”的標準,堅持“把每一片茶葉都做成精品、做成藝術(shù)品”的理念,讓廣大消費者喝上健康茶、放心茶?!耙蛶X苗山”牌綠茶,湯色清澈、綠中帶黃、香濃味甘、口味醇正,有“杯中芭蕾”之美譽;“彝嶺苗山”牌紅茶,湯色金黃,帶有淡淡的蜂蜜香和玫瑰香。
逐夢茶葉出精品,為報桑梓苦且甜。公司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在探索中謀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中樹品牌、在發(fā)展中惠民生”的理念,產(chǎn)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在做大做強品牌的同時,公司積極肩負起社會責任,投身于脫貧攻堅事業(yè)中,每年在基地管護、茶青采收等方面為周邊群眾提供務(wù)工1.5萬人次,支付村民勞務(wù)費110萬元。
走過一山又一山,好茶就在山外山。李光舉介紹,下一步,公司將在把現(xiàn)有茶葉基地管護好的同時,走好“農(nóng)戶+合作社+公司”的發(fā)展模式,堅持品質(zhì)第一、做好市場營銷、更新生產(chǎn)設(shè)備,不斷提高茶葉生產(chǎn)能力。在人才儲備和品牌打造上探索出一條新路子,為公司的發(fā)展注入厚重的文化元素,在追逐茶業(yè)夢想的路上,打造一個綠水青山,一個茶香濃、人富裕的茶業(yè)發(fā)展高地。(作者單位:畢節(jié)試驗區(qū)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