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漢章
大埔山如畫,水如畫,可謂“畫的山,層層疊疊真好看;畫的水,曲曲灣灣流不斷。”層層疊疊的山間,總有曲曲灣灣的河流。河流的兩邊,總是散落著一個個小村落。秀麗的小村落,青磚黛瓦的客家民居,折射著樸實無華的光芒。且看大帽山下的帽山村,若如鑲嵌在深山老林里的一顆明珠,閃爍著客家歷史文化的洵美光彩。
從湖寮鎮(zhèn)葵坑村往高陂鎮(zhèn)的公路,雖彎彎曲曲,但可欣賞到箭管村蕭畹香故居等客家特色古民居檐瓦風光;而湖寮鎮(zhèn)沿梅潭河岸邊公路向百侯鎮(zhèn)方向,則可欣賞到曲灘村景色。然而,在箭管村和曲灘村之間的大帽山下,有一個深藏在大山中的小村莊,卻常年希逢人跡而古風悠長。這個被前后兩村“遮擋”住的偏僻小村,叫帽山村。
帽山村小溪集大帽山甘泉,曲水一路匯聚著涓涓碧澗,婉然流轉到曲灘村。曲灘,顧名思義,是梅潭河流經這里,轉了個大彎,生出一個美麗的河灘。進入曲灘村牌坊,沿彎彎小溪田園人家可直走到“坑尾”?!翱游病庇袔讘舭讐焱呷思尹c綴在溪邊山麓,顯得特別的幽靜。聽著鷓鴣聲,在鳥語花香里繼續(xù)往前走數(shù)里,山重水復而柳暗花明,感覺到前面村莊的溫暖氣息撲面而來。
曲灘村與帽山村舊時統(tǒng)稱為“曲水鄉(xiāng)”,帽山水口有一棵千年古檀樹。千年古檀散發(fā)著古樸的幽香,樹枝葉搖曳著潺潺溪流,搖曳著一座小橋,小橋欄桿中間寫著“和山橋”三個大字。這“和山”兩字,“和”是經常使用的字,可謂熟視無睹了,但出現(xiàn)在如此偏僻的小山村村口的橋名上,卻是耐人尋味,而“和”與“山”的組合,則升華到哲理性的境界了。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理解“和”字,而引申下去,世界萬物之間的關系呢?應是萬物和而生。人是萬物之靈,唯和而生、和而成。然而,《論語·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看起來“和”是一種境界。千年古檀樹下的路對面山頭上供奉“楊林太公”等諸位尊神的“戩穀宮”寺廟名稱,更讓人覺得此村文化高深。若簡單理解,“戩”是“?!?,“穀”是“祿”,合起來是福祿之意。然而,“戩穀”兩字來源路徑古樸尤顯其貴,《詩經·小雅·天?!酚醒裕骸疤毂6枺聽枒旆Y,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由此淵源出的“戩穀罄宜”四字,蘊含“至善”、“積善”,可淺解為福祿、盡善。古檀樹、橋名和寺名,構成的村口濃厚文化場景,足可顛覆人們對此小山村的淺薄印象,而頓生敬意。
從村口遠望,順著小溪曲水,風光寬闊的山村景色展現(xiàn)在眼前。沿溪而行,可進入村莊尋找白墻黛瓦的古老文化痕跡。在村中心和四處山麓里的一座座客家特色民居,會讓人覺得不虛此行。溪流兩邊田疇翠綠,繼志居、清白流芳、南延居、銜鱣世業(yè)等檐瓦規(guī)整的客家古屋會讓你留連忘返,點綴在山麓的疊疊黑瓦與群山黛色和諧協(xié)調會吸引你的目光反復瀏覽。那么多保存完整的客家古建筑,還有文辭勁麗的大門對聯(lián),如繼志居大門的“繼造華堂叨祖德,志成門第起人文”;南延居大門的“南峰拱秀春不盡,延水環(huán)流福無窮”;竺林衍慶大門的“竺林崇善承祖訓,衍慶尚德啟后賢”等等,盡顯此村古屋遺風之素樸、民居舊韻之風雅。那溪岸路旁的淹沒在芳草中僅剩門樓的“華樂居”、“芝蘭軒”等殘垣斷壁,其“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之狀,令人不盡唏噓而懷想昔日之人文俊秀及熱鬧祥和。徜徉于溪岸、田埂,凝視著一處處鵝卵石壘起的塊塊田丘,你心頭涌起的萬千思緒會順著小溪緩緩流去。
村尾大路,休憩于“和山亭”,讓人感慨村口和村尾皆有“和山”字樣,實乃此山村文化之精華。聽說此村村尾山麓有兩棵巨大的千年古楓,并有傳神的愛情故事。百聞不如一見,“和山亭”對面的兩棵古老大楓樹就在眼前。此兩棵一雌一雄的“伯公伯婆”大楓樹,有生死戀愛情傳說。村尾千年古楓與村口千年古檀,圖騰般寄托了小山村祖祖輩輩的濃濃鄉(xiāng)情,醞釀、演繹了人間真情的無比芳香,讓人浮想聯(lián)翩。千年古楓下有座小橋,名叫“福安橋”,這“福安”兩字應是對村口的“戩豰”兩字的解讀呼應。古楓下“伯公伯婆”石廟與“戩穀宮”的“楊林太公”等諸位尊神,是山村迎神作福啟合隆重篇章之重點,延續(xù)了濃厚的客家鄉(xiāng)村民俗文化。身臨千年古楓下的小橋流水精巧勝景,拜讀景點里的帽山村青年才俊楊志偉撰寫的《古楓禮贊》碑記,回味剛剛走過的曲水村景,襟袖間古楓清香氤氳會讓你陶醉其中而愉悅地聆聽著潺潺溪流和婉轉鳥鳴,有《游帽山曲水芳村詠懷》詩為證,詩曰:
鷓鴣碎步斑斕韻,檀樹垂枝曲水鄉(xiāng)。
戩穀村頭長佑善,和山橋下永流觴。
舊檐瓦壟裁山色,新露珠痕化玉妝。
如夢小亭棲鳳影,卻留楓葉蓋鴛鴦。
1. 風格秀整的南延居,大門對聯(lián):“南峰拱秀春不盡,延水環(huán)流福無窮”
2. 4. 在村中心和四處山麓里的一座座保存完整的客家古建筑,盡顯此村古屋遺風之素樸、民居舊韻之風雅
3. 千年古檀散發(fā)著古樸的幽香,樹枝葉搖曳著潺潺溪流,搖曳著一座小橋,小橋欄桿中間寫著“和山橋”三個大字
5. 繼志居,大門對聯(lián):“繼造華堂叨祖德,志成門第起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