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上周宣布立法會選舉押后一年,立法會“真空期”提請人大常委會決定。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為此在香港會見不同界別人士,聽取對選舉等議題的意見。
建制派意見不一
據(jù)香港《星島日報》4日報道,張曉明3日在中聯(lián)辦接見香港各界人士,其中包括建制派議員廖長江、謝偉俊、陳健波、馬逢國和何君堯5人。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和九龍倉首席顧問吳光正等人也到了中聯(lián)辦。報道稱,張曉明會上主要是聽取意見,沒有表達看法。4日,他又與全國政協(xié)常委唐英年單獨會晤,據(jù)稱主要談及立法會“真空期”問題。
《東方日報》4日稱,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于8日至11日召開會議,有消息稱會討論包括因港府押后立法會選舉一年而出現(xiàn)議會“真空期”的解決辦法。對于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建制派內(nèi)部議論紛紛,基本上圍繞兩個問題:一是法律上如何處理最為合憲;二是剛被選舉主任取消參選資格(DQ)的4名立法會議員,是否應該進入未來一年的立法機關。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認為,處理“真空期”最簡單的做法是將現(xiàn)任議員的任期延長一年,選舉主任裁決影響的是該議員下一屆立法會參選資格,并不影響其現(xiàn)任議員身份。至于4名泛民議員能否延任,他相信人大常委會可能會提出一些原則和標準,估計最終可能需要交由法院裁決。政制及內(nèi)地事務局前局長譚志源建議,人大常委會可考慮成立“過渡立法會”,4名被DQ議員可在“真空期”內(nèi)繼續(xù)擔任議員,所有議員可再次宣誓就職。議員謝偉俊稱,無論人大常委會如何處理“真空期”,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的現(xiàn)任議員都不應重返立法會,人大決定時有權附帶“紅線”條件,包括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qū)等。港區(qū)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則表示,《基本法》列明立法會任期為4年,延長任期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他認為應由中央授權成立看守性質的議會,并由特區(qū)政府委任成員,以現(xiàn)屆議員為基礎,可以加入其他人士,議會人數(shù)也可減少。
港府駁斥泛民的論調(diào)
泛民則持續(xù)反對押后選舉。香港大律師公會副主席葉巧琦稱,以疫情嚴峻而押后選舉的法理及證據(jù)“基礎薄弱”,質疑港府繞過《基本法》做出決定,“將立法會選舉押后14天是較平衡的做法”。港府為此3日發(fā)表聲明回應稱,押后立法會選舉是基于公共衛(wèi)生考慮,公會對政府做出決定的證據(jù)基礎提出質疑,明顯忽略了這些事實及關注。發(fā)言人說,在嚴厲的社交距離措施下,候選人不可能進行任何有意義的選舉活動,難以向選民介紹政綱。此外,嚴格的口岸管制措施,也使身在內(nèi)地或海外的市民基本上不可能回港投票,“押后選舉14日,不能實際解決目前這個前所未有的問題”。
3日,有“長洲復核王”之稱的郭卓堅又提出司法復核申請,要求法庭頒下禁制令,禁止將立法會議員的任期由4年延長至5年。有港媒評論稱,郭卓堅與反對派政客關系密切,扮演著反對派“打手”角色,“選擇在抗疫關鍵時刻提出如此嚴重違反公共利益的司法復核,奪權以亂港的意圖呼之欲出”。
與此同時,西方反華勢力不斷給反對派撐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稱,擔心港人永遠無法再進行投票。歐盟發(fā)表聲明批評港府引用緊急法押后立法會選舉,呼吁重新考慮有關決定。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稱,取消泛民人士包括在任議員的參選資格,削弱香港作為一個自由開放社會的國際聲譽。有讀者提供視頻,顯示4日下午美國駐港總領事史墨客到訪公民黨主席梁家杰位于中環(huán)的律師樓,該黨議員楊岳橋也參與會面,“在此敏感時刻,實在惹人遐想”。
“你當你還是殖民地主子?”
香港社會普遍支持押后立法會選舉。3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邀請立法會首任主席范徐麗泰到禮賓府,就有關議題進行對談。林鄭表示,這次人命攸關,7月28日她曾收到負責選舉事務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主席所寫的一封長信,信中羅列選舉面臨的諸多風險,包括屆時將有超過300萬選民、3萬工作人員聚集,難以保證社交距離。范徐麗泰贊同押后選舉的決定,認為在本地疫情嚴峻、確診數(shù)字每天增加約100例的情況下,“別無他法”。她說,政治還能翻盤,但生命沒有就是沒有了,政治絕對不可以凌駕人命。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英國早就通過法案,將118個地區(qū)議會選舉都押后一年,“你就可以,卻來批評我們?你當你還是殖民地主子?我特別反感”。
“全港社區(qū)抗疫連線”7月31日起舉辦聯(lián)署活動,截至4日下午2時許,參加聯(lián)署者已達到112萬人,反映香港市民普遍支持政府推遲立法會選舉,齊心協(xié)力抗疫?!案覍θ嗣撠焼??反對延選者”,《星島日報》以此為題發(fā)表社論稱,疫情嚴峻已是不爭的事實,400萬選民涌出投票的巨大安全風險也確實存在,反對延選者夠膽表明對如期選舉造成的人命損失負責嗎?他們的政治圖謀,超乎了對人命的考慮。至于英美政府,更清楚暴露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重標準與無理。英國將自己的地方選舉延遲一年,卻要求中國政府盡快舉行香港立法會選舉,內(nèi)外態(tài)度差別之大,令人瞠目。至于蓬佩奧,“必須質疑的是,他對香港疫情知道多少?他何曾想過港人的人命安全?為何其老板特朗普提出延遲大選時,他卻不吭一聲?”文章直言,反對派與美英政府炮轟押后立法會選舉都是“政治先行”,罔顧港人生命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