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卓嘎
摘 要:利用MICAPS系統(tǒng)資料和西藏一體化資料,對2017年8月10日林芝暴雨天氣過程個列進行大尺度環(huán)流背景和物理量場綜合分析,此次大到暴雨過程是由低渦切變線以及孟加拉灣水汽輸送和動力抬升作用等共同影響引發(fā)的。
關鍵詞:低渦;切變線;孟加拉灣;物理量場
一、降水過程概況
此次降水前期的天氣全市基本以小到中雨天氣為主,降水過程范圍廣、強度大。根據(jù)林芝市自動氣象站網(wǎng)的監(jiān)測顯示:9日20時~10日20時,林芝市部分地方出現(xiàn)了暴雨,其中墨脫縣84㎜、下察隅62.5㎜、巴宜區(qū)53.4㎜;318國道魯朗至波密沿線以及松多、察隅、米林等地出現(xiàn)了25~49㎜的大雨;巴松措、朗縣、工布江達等地出現(xiàn)了13~21mm的小雨。具體降水分布實況,見圖1。
二、大氣環(huán)流形勢
(一)高、低空配置
1.500hpa影響系統(tǒng)。
從500hpa高空圖(圖2)上分析,中高緯度呈兩槽一脊型,咸里海附近的低槽不斷分裂冷空氣南下,林芝南部及東南部一帶受低渦切變線的影響,且有暖濕氣流向林芝南部以及東南部一帶輸送,冷暖交匯,斜壓性強,有利于形成降水;20時切變線東移南壓更大范圍影響林芝大部分地區(qū),且高空風加強,孟加拉灣水汽向林芝輸送明顯。
2.100hpa影響系統(tǒng)。
從100hpa高空圖(圖3)分析,高原上有南亞高壓控制,高壓中心位于西藏中東部偏南一帶;南亞高壓對此次強降水起到高層輻散抽吸作用,同時加強了上升運動。
(二)衛(wèi)星云圖
從2017年8月9日16時至10日18時云圖資料分析可知:從9日16時開始隨著時間的累積低渦槽云系不斷東移,且強度不斷加強;到了18時逐漸壓至林芝西北部以及中西部一帶,10日開始東移南壓至林芝南部及東南部一帶,且達到最強,從10日21時開始逐漸移除林芝市,過程開始減弱。
三、物理量場
(一)水汽條件
500hpa的比濕場顯示:8月10日林芝各站比濕均在4~6g/㎡之間,說明林芝水汽充足。從2017年8月10日08時至10日20時500hpa相對濕度相對濕度場上看,強降水相對濕度達到90%,所以水汽充足且接近飽和,為降水過程提供了源源不斷地水汽。
(二)動力條件
從西藏一體化平臺的剖面圖(圖4)分析,8日夜間開始到10日墨脫、察隅濕度在90%以上,且強降水時段期間濕層明顯增厚,并且低層為負散度區(qū),高層為正散度區(qū),表明低層輻合高層輻散有利于低層氣流的上升,有利于形成強降水天氣,其中墨脫縣較察隅明顯些。
強降水的產(chǎn)生和上升運動有密切的關系,強烈的上升運動是產(chǎn)生強降水的動力條件,而垂直速度場很好地表示上升運動的強度,從10日08時垂直速度剖面圖(圖5)可以看出,林芝處于負值的上升運動區(qū),垂直速度中心位于墨脫一帶,上升運動明顯,與此日的最強降水區(qū)對應。低層強烈的上升運動是產(chǎn)生這次降水過程的必要的動力條件。
四、結束語
此次過程降水量大,持續(xù)時間長,主要強降水中心位于林芝一帶。降水天氣受低渦切變以及低槽引起冷空氣南下共同影響,冷暖交匯形成強降水。降水期間低層輻合、高層輻散,氣流上升運動強烈及充沛的水汽輸送及輻合為此次強降水的發(fā)生提供了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