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國
圖1 當年王安石讀書的“舒臺夜月”舊址,如今僅剩一座石碑,不禁令人傷感。
宋朝時安徽屬淮南路,安慶市為舒州。舒州當年領(lǐng)五縣一監(jiān),即桐城縣、懷寧縣、宿松縣、太湖縣、望江縣和同安監(jiān),州治在今安徽省潛山市城區(qū)。
宋代的“監(jiān)”一般指國有大型企業(yè),例如礦山、造幣廠、軍械制造廠等皆稱為“監(jiān)”。同安監(jiān)就是宋代的國家造幣廠。宋代名相王安石出仕初年曾任舒州通判(相當于副州長)。這兩件事本來聯(lián)系不大,只因一景一幣讓二者交相生輝。
潛山市城東南有一座小山名天寧寨,山頂上有一亭閣叫舒王亭。舒王亭下是碧波萬頃、荷葉連天的雪湖,周邊蒼松翠柏掩映,環(huán)境清幽雅致。王安石本是好學(xué)之人,在舒州任職期間每夜必登此臺讀書,興濃時竟通宵達旦。每當夜深人靜,高臺秉燭、照亮夜空,渾如月掛中天。此情此景為當時舒州人傳為佳話,將之譽為“舒臺夜月”?!笆媾_夜月”以后成為“潛陽十景”之一。王安石也官運亨通、一路升遷,最終成為北宋一代名相。后有人作詩云:“荊公讀書處,夜月生輝光。臺高月皎潔,清影照回廊。至今留勝跡,千古有余香?!?/p>
“舒臺夜月”舊址如今僅剩石碑一座(見圖1),掩隱在荒草亂石之中,讓人徒然憑吊和傷感。但未曾想,舒州同安監(jiān)當年鑄造的錢幣上,竟赫然留下了“舒臺夜月”的舊影(見圖2)。
南宋乾道年間(1165年至1173年),朝廷在舒州不但恢復(fù)了同安監(jiān)的貨幣生產(chǎn)鑄造,還新設(shè)立了宿松監(jiān)共同鑄造鐵錢。當時,宋、金兩國劃淮河而治,軍事對立,經(jīng)濟也相互制約。因貴金屬銅在軍事和民用上皆顯重要,而北方銅資源又相對匱乏,金國便利用邊境貿(mào)易囤積南宋銅錢,甚至跨過淮河侵入南宋地盤掠奪南宋銅錢。
為防止銅錢流入金國,南宋朝廷禁止銅錢過長江,把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區(qū)域劃為鐵錢行用區(qū),就地鑄造鐵錢代替銅錢用于市場流通。處于江淮之間的舒州因有大別山脈為屏障,未受金人騷擾。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國家造幣廠的設(shè)立成為現(xiàn)實。
淳熙初年,舒州的同安監(jiān)和宿松監(jiān)還鑄造了具有現(xiàn)代紀念幣雛形的特種錢幣:面文“ 淳熙元寶”,背文上“舒”下“同”右月紋錢幣,這與背文上“舒”下“松”右月紋錢幣俗稱“舒同月”“舒松月”?!笆妗奔词嬷荩?同”指同安,“ 松”指宿松。這種既記州名又記監(jiān)名的錢幣為舒州兩錢監(jiān)所獨有。
“舒同月”“舒松月”錢幣經(jīng)過800多年歲月的侵蝕,存世已十分稀少。近年,江蘇省高郵市出土南宋鐵錢較多,其中也不乏淳熙元寶背“舒同月”和“舒松月”錢幣。該系列錢幣折二稍多,小平卻十分珍稀。
古舒州的“舒臺夜月”美景雖早已掩入歷史塵埃,卻永遠鐫刻在了南宋舒州鑄造的錢幣上。王安石的勤勉敬業(yè)精神世代傳頌,古舒州的佳景、珍錢更是青史留名!
王公駕鶴已西去,夜月依舊照舒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