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勝
[摘 要] 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極為廣泛,在我國農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隨著耕地面積的日益縮減、高品質優(yōu)質小麥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開展專用小麥、優(yōu)質小麥種植作業(yè),對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诖?,本文從合理選種、科學預備作業(yè)、規(guī)范播種與優(yōu)化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優(yōu)質小麥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麥;選種;播種;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9-108-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結構不斷完善,傳統(tǒng)的小麥種植技術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優(yōu)質高產小麥種植技術應運而生,越發(fā)受到關注。
1 科學選種
科學選種,是優(yōu)質小麥種植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小麥種子的選擇直接關乎小麥的品質與產量,是小麥種植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因此,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土壤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低耗、高產、優(yōu)質、穩(wěn)產且適應性強的麥種。此外,還應根據當地的病蟲害發(fā)生歷史、土壤肥力、光照、溫濕度等因素,從具有抗倒伏、抗寒、抗病蟲害、早熟、抗逆性、抗旱、抗?jié)澈凸夂献饔媚芰姷炔煌匦缘姆N子中,根據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地選取具備相應綜合特性的種子進行種植。
2 播前準備
2.1 整地
小麥的適應力較強,對土壤的要求不高。除了具備較好的透氣性和貯水性外,有機質等養(yǎng)分充足、土壤結構穩(wěn)定、耕作層較厚等土壤條件,是小麥優(yōu)質高產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助力。另外,播種前對種植土地進行整理是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整地作業(yè)的內容主要是選擇肥力較好、有機質含量達標的土地,通過施加含有一定劑量殺蟲劑的拌干細土進行深耕、深松、多次耙地作業(yè),以粉碎土塊、耙去秸稈,使土壤上虛下實、透氣貯水,促進麥種有效萌發(fā)與根部生長,并預防地下害蟲。
2.2 種子與土壤
種子在播種前需進行晾曬、藥劑拌種,有效提高種子萌發(fā)率、防治病蟲害,是保證小麥高產優(yōu)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播種前30 d進行晾曬,以防潮、防蟲、防霉,提高麥種萌發(fā)率,并促進麥子后熟,更好地保證小麥優(yōu)產高產。為預防種傳、土傳病害及地下害蟲,播種前去掉病粒、壞粒后,選用相應種類的殺蟲劑、殺菌劑、農藥,根據科學的劑量與種子混合干拌或浸泡處理,以防止病蟲害對種子及根莖部造成危害。播種前除了對種子進行處理外,還應對種植地的土壤施加殺蟲劑、尿素、微肥等。
2.3 施加底肥
底肥的施加應根據種植地的土壤肥力檢驗結果進行。稻草、秸稈等農作物還田后,科學計算補足土壤肥力的配方復合肥含量,再根據復合肥含量計算出底肥使用量,足量、一次性地在耕地前期全部添加施用。并嚴格把控臘肥的使用量,以防小麥出現倒伏,從而有效提高小麥的產量。
3 合理播種
根據科學規(guī)范的播種技術來開展優(yōu)質小麥合理播種作業(yè),是小麥高產的基礎條件。近年來,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播種人員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溫度來確定適宜的播種時間。除了需要注意播種時機外,小麥種植人員還應以科學合理的基本苗數量、播種量設定為基礎,根據實際的千粒重、發(fā)芽率、出苗率等數據來計算相應的實際播種量。并結合播種前整地作業(yè)的效果及濕度等因素,對計算出的實際播種量進行適當增減,以更合理地開展播種作業(yè)。
4 田間管理
4.1 冬前管理
4.1.1 澆灌越冬水。只有在土壤濕度較差,旋耕作業(yè)后未開展土地鎮(zhèn)壓或整地效果差的情況下,才需要在11月中下旬之后、12月中上旬之前且平均氣溫在約4 ℃時,澆灌越冬水并隨后進行中耕作業(yè)。
4.1.2 查苗補種。小麥出苗后,種植人員應做好查苗補栽工作。若出苗期種植地土壤墑情較差,種植管理人員應及時澆灌出苗水,以提高出苗率。完成查苗后,若發(fā)現缺苗,應在麥苗三四葉期進行移栽補種,以保證麥苗數量合理。
4.1.3 化學除草。在11月中下旬,管理人員應使用一定劑量的針對性化學除草劑,清除麥田的播娘蒿、看麥娘、野燕麥等雙子葉、單子葉雜草,以保證小麥健康生長發(fā)育。
4.2 春季管理
冬麥返青后應及時開展合適深度的中耕作業(yè),以增溫保墑。如果麥田為鹽堿地,則應連續(xù)開展3次耙地作業(yè)。在3月初進行初次澆灌的同時,追施適量尿素,而且7 d后再澆灌2次,改善土壤墑情。同時,根據種植地土壤墑情和肥力情況,在小麥灌漿期、揚花期、抽穗期進行適當灌溉、追肥,可以有效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實現小麥高產優(yōu)產。
4.3 病蟲害防治
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即小麥抽穗期至灌漿期,管理人員應根據麥田病蟲害的實際情況,如銹病、麥蚜蟲、白粉病、紋枯病等,采用針對性藥物、殺蟲劑,按照科學合理的劑量進行噴灑作業(yè),以防治病蟲害。與此同時,使用適量尿素、磷酸二氫鉀兌水進行噴灑作業(yè),防治早衰、干熱風傷害等,以提高麥粒的飽滿度與品質。
5 適期收獲
小麥收獲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最佳收割時機為小麥蠟熟末期,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收割、捆扎、脫粒一體化作業(yè),以保證收割質量與效率。如果收割期出現持續(xù)降雨天氣,應進行搶收作業(yè)且在天晴時充分晾曬,保證小麥的產量與品質。
6 結語
在小麥栽培過程中,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嚴格細致地科學把控種植過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以盡可能提高小麥的產量與品質,促進小麥種植業(yè)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