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慧 羅小嬌
摘要: 當今社會,城市發(fā)展迅速,許多城市逐漸趨同化,園林景觀設計便需要有其獨特的文化來形成城市獨有的記憶點。詩歌文化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名片之一。本文就安州區(qū)濱水公園為例,探究詩歌文化與景觀設計的關(guān)系以及如何將詩歌文化運用于景觀設計之中。
關(guān)鍵詞:詩歌文化;安州濱水公園;景觀設計
1 前言
詩歌文化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形式較為多樣化,可以吟詠、朗誦,經(jīng)歷了《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xiàn)代詩的發(fā)展歷程。詩歌文化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現(xiàn)如今詩歌文化逐漸淹沒在外來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光芒之下,詩歌文化需要人們將其傳承與發(fā)展,從而增強人們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景觀設計便成為其中一個發(fā)展的路徑。
詩歌文化與景觀設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它們同宗同源,都擁有從表象到內(nèi)涵的三個境界,即詩歌的“物、情、意”三境與園林的“生、畫、意”三境,這三個境界一一對應:例如杭州西湖美景“三潭映月”,通過月光、湖光和燈光三者之間的交相輝映,與月影、塔影和云影的相互映襯,營造出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中“煙籠寒水月籠沙”之境;再如蘇州留園的“緣溪行”,通過大量的種植桃樹,營造出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之境;又如蘇州網(wǎng)師園的“小山叢桂軒”,通過主植桂樹來營造出北周文人廋信的《枯樹賦》中“小山則叢桂留人”的意境。詩歌文化與景觀設計二者相輔相成,以景襯境。本文通過研究詩歌文化在安州濱水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為日后文化與景觀設計相融合提供一定的參考。
2 安州濱水公園概況
安州濱水公園,即詩樂園,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qū)花荄鎮(zhèn),西臨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東臨安昌河,南臨生態(tài)綠化公園,具有良好的周邊環(huán)境。同時詩樂園是一個以詩歌文化為主題的濱水公園,其景觀設計中亦使用水、林、石、亭、橋等景觀元素營造詩歌中所包含的意境。利用景觀營造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傳播文化?!坝⑿哿羟閯ο拢目图恼Z花間”,以物寓情,融情于景,詩樂園中,便有許多景觀節(jié)點采用這一手法,以景育人。
3 詩歌文化在道路鋪裝中的應用
鋪裝設計在景觀設計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好的鋪裝設計可以展現(xiàn)公園的設計內(nèi)涵與理念,也可以形成一個鮮明的記憶點。
其中安州濱水公園重要景點之一:詩史之路便是如此。將詩詞與詩歌發(fā)展歷史以浮雕的形式撰寫于地面鋪裝之上,通過這種直觀表達的方式來普及詩歌文化,使人仿佛置身于文化長河之中,感受詩歌文化的魅力,體會詩歌文化發(fā)展的不易。同時使用對景手法來展現(xiàn)莊嚴肅穆之感,表達對詩歌文化、對譜寫出一篇篇美輪美奐的詩詞的文人墨客們的敬意。
4 詩歌文化在植物造景中的應用
公園有四處景點采用了植物造景來展現(xiàn)詩歌的韻味,第一處便是落紅雨林與聽雨軒,落紅雨林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聽雨軒的設計靈感則來源于宋代詩人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此處采用借景手法:落紅雨林主植桃樹,春季桃花盛開,呈落英繽紛之態(tài),旁邊的聽雨軒則前可觀賞湖泊景色,為聽雨軒,后可觀賞落紅景色,是為聽“雨”軒。一語雙關(guān),增添景觀趣味。
第二處是古道秋思,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元朝詩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主植楓樹與銀杏樹,主觀秋季景色,金黃的銀杏葉與火紅的楓葉交相輝映,展現(xiàn)秋季的景色與蕭瑟。
第三處是竹里幽篁,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唐代詩人王維的《竹里館》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設有“一亭一湖一溪”,主植竹,展現(xiàn)詩人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重現(xiàn)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給予游客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第四處則是荷葉田田,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主植荷花,營造荷花池,描繪出一幅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使游客感受其熱愛生活的感情。亦通過水中亭來使人們親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5詩歌文化在景觀視野中的應用
視野在景觀設計中占據(jù)了核心要素,不同的視野可給予人們觀景時不同的感受。一覽眾山位于公園西南部,公園最高處。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岳》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因其有地勢最高、擁有寬闊的視野的優(yōu)勢而重現(xiàn)詩人在泰山之上俯瞰眾山之境,在為游客提供寬闊視野,俯瞰公園景觀景色的同時提高游客心境,與詩人杜甫產(chǎn)生共情,從而使人們加深對《望岳》這首詩的理解,對詩人杜甫的進一步了解。
6詩歌文化在景觀小品中的應用
運用得當?shù)木坝^小品,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與精神需求,給人以藝術(shù)的享受和美感。如古道秋思中的銅馬雕塑,重現(xiàn)古道西風瘦馬之境,感受一位孤獨旅人的落寞之情。再如詩史之路的路燈燈柱上,刻有詩歌于其上,直觀表達詩歌文化。又如鳳凰于飛,其設計靈感來源于漢代詩人司馬相如的《鳳求凰·其一》中“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廣場中心的鳳求凰雕塑,人工池中的鴛鴦雕塑,無不訴說著美好的愛情故事。
7 總結(jié)
安州濱水公園中以詩歌文化為根,來展現(xiàn)其特有的帶有中國特色的景觀設計。在以后的園林景觀設計中,也可通過此公園的造景手法來營造文化氛圍,將文化與景觀設計相結(jié)合,展現(xiàn)中華民族之瑰寶,亦是通過園林造景對詩歌文化進行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比,張皓翔.試探民族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居舍,2020(15):95.
[2]韓宏,陳祺.曲江大唐詩歌文化景觀創(chuàng)意表達探析[J].綠色科技,2016(17):20-23
[3]馮彤.傳統(tǒng)茶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索[J].福建茶葉,2020,42(05):72-73.
[4]胡凌雪.探討現(xiàn)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08):14-15.
[5]李曉柯.現(xiàn)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應用[J].居舍,2020(03):116.
本文指導老師:羅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