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棲息地的隔離、噪聲和振動、視覺及燈光影響、撞擊死亡四個方面論述分析了南京至高淳新通道工程(石臼湖大橋段)對水鳥類的影響,希望對相關(guān)工作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石臼湖大橋;水鳥;影響
中圖分類號:X835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1-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1.005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Nanjing Gaochun new channel project (Shijiu Lake Bridge section) on water birds
Zhang Maolin
(Jiang Su Transportation Insitute Group,Nanjing Jiangsu 2111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Nanjing Gaochun new channel project (Shijiu Lake Bridge section) on waterbirds from four aspects: habitat isolation, noise and vibration, visual and lighting impact and death,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work.
Key words:Shijiu Lake Bridge;Waterbirds;Influence
1 概述
南京至高淳新通道(以下簡稱寧高新通道)工程是南京規(guī)劃建設(shè)中的放射性主通道之一,沿線串聯(lián)主城與東山副城,祿口新城、溧水、高淳等地區(qū),是寧高城鎮(zhèn)發(fā)展軸中的重要聯(lián)絡(luò)帶。寧高新通道的線路貫穿石臼湖濕地。石臼湖是南京市面積最大的湖泊濕地,同時也是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qū)、市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被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是包括東方白鸛、大天鵝、小天鵝等珍稀鳥類在內(nèi)眾多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對于保護區(qū)域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tài)平衡有重要作用。寧高新通道工程建設(shè)長度約12.7 km的跨湖大橋。該工程會對石臼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別是鳥類等重要野生動物產(chǎn)生長期影響。
2 石臼湖水鳥類群及總體分布特征
石臼湖水鳥主要包括以下類別:
(1)雁類。雁類多為大型游禽,在石臼湖主要包括大天鵝、小天鵝、鴻雁、豆雁、白額雁、灰雁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且數(shù)量較多的是小天鵝。
(2)鴨類。鴨類多為中型或小型的游禽,主要包括赤麻鴨、斑嘴鴨、赤頸鴨、綠頭鴨、綠翅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白秋沙鴨等。
(3)鷗類。鷗類多為飛行能力較強的中型游禽,石臼湖的鷗類主要有紅嘴鷗、須浮鷗、白翅浮鷗。
(4)鷺鸛類。石臼湖中的鷺鸛類主要包括鸛科的東方白鸛、鹮科的白琵鷺以及鷺科的蒼鷺、白鷺、牛背鷺、池鷺、夜鷺,其中,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發(fā)現(xiàn)兩次,且數(shù)量稀少。
(5)鸻鷸類。石臼湖中的鸻鷸類主要包括了丘鷸科的扇尾沙錐、白腰杓鷸、鶴鷸、青腳鷸、黑腹濱鷸、澤鷸、白腰草鷸、林鷸、磯鷸以及鸻科的環(huán)頸鸻等。
石臼湖濕地水禽集中分布在江蘇境內(nèi),主要位于孔鎮(zhèn)許家蒲村-駱山村-諸家村-張家村的沿湖地帶,該區(qū)域的水面養(yǎng)殖密度較小,具有能夠連片的開敞湖面,來往漁船及人類干擾較少,而安徽境內(nèi)的石臼湖水域圍網(wǎng)養(yǎng)殖密布,多次調(diào)查均很少發(fā)現(xiàn)野生濕地水鳥。
3 項目建設(shè)對石臼湖鳥類影響分析
3.1 棲息地的隔離與破壞
石臼湖是華東地區(qū)難得的候鳥越冬區(qū)。每年冬季,以小天鵝為代表的成千上萬的水鳥生活于此。大橋建設(shè)后造成棲息地喪失和隔離所造成的影響對不同類群水鳥的影響具有一定差異。一般而言,體型越大的水鳥對生境質(zhì)量要求越高。例如:小天鵝體長近1.5 m,且集大群活動,其對棲息地的要求顯著高于小型水鳥。相對于大型的水鳥,橋梁對某些中小型水鳥的影響較小。例如:主要在石臼湖東岸活動的鸻鷸類,其中鶴鷸較為常見,主要棲息于岸邊,尤其喜歡以魚塘作為其覓食棲息的生境,且對于人類活動干擾的敏感度較低??傮w上,棲息地的破壞隔離影響將對水鳥總體產(chǎn)生顯著干擾,但由于目前水鳥主要集中于線路的東側(cè)水面,只要在橋梁線路與該水鳥集中分布區(qū)之間保持足夠的緩沖區(qū),對水鳥棲息地的隔離產(chǎn)生的影響相對有限。
3.2 噪音和振動的影響
國內(nèi)外諸多研究表明,噪音是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外針對一些特定動物類群(特別是鳥類和哺乳動物)已經(jīng)開展了道路噪音影響的系列研究。大多數(shù)鳥類對聲音都非常敏感,已有證據(jù)顯示,大型的鳥類通常會避免進入到道路或橋梁附近,以減少人類對其造成的干擾[1]。有研究顯示,平均交通量水平的道路對鳥類產(chǎn)生顯著影響的范圍在500m以上,最高可達3.5km[2];通車頻率超過每小時300次的道路,即可對其至少1200m范圍內(nèi)的以草地為生境的鳥類產(chǎn)生顯著影響[3];對249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綜合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鳥類種群數(shù)量在與道路距離1km范圍內(nèi)都呈顯著下降趨勢,而對于哺乳動物而言,該距離可達5km[4]。通過測算,平均噪音達到38~40dB,對于鳥類就會產(chǎn)生顯著的干擾[5]。
根據(jù)項目運營期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大橋路側(cè)晝間等效聲級62~65dB,夜間等效聲級57~59dB交通噪聲衰減到40dB所需的緩沖距離為126m和3162m。交通噪音在夏季將顯著影響鳥類的取食、筑巢、產(chǎn)卵的生活,過大或長時間的噪音會導(dǎo)致親鳥棄巢,對鳥類繁殖產(chǎn)生影響;在冬季則會影響到越冬鳥類的棲息。干擾對動物的影響通常為突變而非漸變方式,即單次干擾事件若達到強度閾值則會產(chǎn)生破壞性后果。另外,集群水鳥通常表現(xiàn)出警戒和群體行為特征,即擔(dān)任警戒的個體驚飛將導(dǎo)致群體共同表現(xiàn)出干擾響應(yīng)行為。因此,在交通運營過程中如果單次噪音超過水鳥的耐受程度,即會使得整個集群受到顯著影響,最嚴重的后果是該種群徹底遷離石臼湖。
總體上,噪音和振動的影響對于石臼湖水鳥,特別是越冬期間的小天鵝等對干擾敏感的大型游禽,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干擾,其影響范圍可達到3km。
3.3 視覺及燈光的影響
燈光對鳥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光污染已經(jīng)成為影響鳥類遷徙以及棲息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的鳥類尤其是雀形目的鳴禽,通常利用夜晚進行遷徙,以逃避天敵的捕食。燈光會混淆鳥類的遷徙路線,導(dǎo)致鳥類無法到達或者延遲到達繁殖地或越冬地,直接影響鳥類的繁殖及越冬行為。除遷徙之外,光污染也會引起鳥類棲息行為的變化。例如:鳥類由于夜晚路燈的開放,導(dǎo)致其睡眠格局發(fā)生改變,夜晚無法正常休息,早晨對太陽光也不再敏感,而對夜間覓食的鳥類,強光將會影響它們的視力,從而影響他們的捕食。更多的鳥類,包括以小天鵝、羅紋鴨為代表的雁鴨類、以黑腹濱鷸、鶴鷸等為代表的鸻鷸類以及以燕雀等為代表的鳴禽類,其遷徙均在夜間進行,長期的燈光的刺激,也可能導(dǎo)致這些鳥類的生物鐘發(fā)生變化,以致無法與同類的其他個體同步活動,間接降低了光照種群在廣泛空間中的適應(yīng)意義。
總體上,從鳥類警戒行為等生態(tài)特征推斷,由于橋梁運營產(chǎn)生的活動對小天鵝等敏感水鳥的影響范圍也將達到3km。
3.4 撞擊死亡
在交通運營期,隨著交通量的增大,車輛與鳥類的撞擊事故會逐漸增加,并成為威脅鳥類生存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水鳥中,鸻鷸類可能會是撞擊事故的一個潛在對象。這是因為,除了長距離的遷徙時鸻鷸類會在較高的天空中飛行,在中途停歇地或者越冬地,鸻鷸類常常會在岸邊臨近的幾個棲息地輪流采食休息。這時其起飛和降落的高度通常都在幾十米以下,或者貼著水面飛行,這就很容易造成撞擊事故。大中型的鳥類中,鷺類有可能會是撞擊的一個主體,這是由于鷺類通常飛行緩慢,而且常常會停歇在突兀的建筑物如欄桿、石柱等之上,如果其穿越橋梁,很可能會與來往的車輛發(fā)生碰撞。鷗類雖然飛行迅速,但由于其飛行高度通常在水面以上幾十米以下,因此也可能會發(fā)生撞擊事故。不過,對于雁鴨類水鳥,這種撞擊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會比較低。雁鴨類通常會在距離人類較遠的水面棲息,每天的起降次數(shù)遠低于鷗類及鷺類,這就大大降低了其與交通車輛的撞擊概率。因此,運營期間的橋梁道路對雁鴨類水鳥的撞擊風(fēng)險并不大。
3.5 對不同鳥類的影響對比
橋梁道路對于不同種類不同生境的水鳥影響也不盡相同。對于雁鴨類水鳥而言,其受到道路影響的種類比例可達54%,而對于鸻鷸類和鷗類,其受到影響的種類比例也接近50%;如果按照鳥類所處的生境來看,濕地生境中約90%的鳥類會受到道路橋梁的影響。結(jié)合國內(nèi)外的相關(guān)報道以及野外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對石臼湖水鳥幾大生態(tài)類群進行分析,結(jié)果見表1。
4 結(jié)語
綜上分析,石臼湖大橋段的建設(shè)運營對在石臼湖棲息的抗干擾能力較強的濕地鳥類的負面影響較小,對小天鵝等敏感的大型游禽產(chǎn)生的干擾較大。在運營期間可采取防噪減振、污染控制、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fù)、加強監(jiān)測等綜合應(yīng)對措施,在嚴格執(zhí)行的前提下,對小天鵝等敏感鳥類的影響程度將會顯著下降,如果采取的措施能夠使得橋梁運營期間的影響范圍減小到500m以內(nèi),小天鵝將基本不會受到顯著影響。
參考文獻
[1]Coffin AW.From roadkill to road ecology:A review of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road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7(15):396-406.
[2]Reijnen R,F(xiàn)oppen R,Meeuwsen H.The effects of traffic on the density of breeding birds in Dutch agricultural grassland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1996,75(3):255-260.
[3]Forman RTT,Reineking B,Hersperger AM.Road trafic and nearby grassland bird patterns in a suburbanizing landscape[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2,29:782-800.
[4]Benitez-Lopez A,Alkemade R, Verweij PA.The impacts of road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on mammal and bird populations:a meta-analysi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0, 143(6):1307-1316.
[5]Barber JR,Burdett CL,Reed SE,et al.2011.Anthropogenic noise exposure in protected natural areas:estimating the scale of ecological consequences[J/OL].Landscape Ecolology. DOI 10.1007/s10980-011-9646-7.
收稿日期:2020-09-12
作者簡介:張茂林(1976-),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類項目環(huán)保咨詢及工程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