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冬
(閩江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350121)
習近平同志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曾兼任閩江職業(yè)大學校長(以下簡稱閩江大學)。在擔任校長期間(1990年6月至1996年4月),習近平關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常深入大學生當中,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傾注了心血。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容深刻、觀點鮮明,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新性。認真學習并梳理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對于指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于閩江大學的建設與發(fā)展,習近平指出,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新人[1]。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習近平站在時代發(fā)展的高度,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中的重要性,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融、交鋒的復雜形勢以及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責無旁貸的時代使命。只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才能牢牢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保證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局勢面前,增強大學生反滲透、反顛覆、反和平演變的意識,才能切切實實地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四有”新人。
在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來說同樣必不可少。習近平強調:“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師生,培養(yǎng)具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健康的人格、很強的社會責任感、能為社會有所貢獻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保?]在習近平看來,大學階段的思想觀念和人格的培養(yǎng)是大學德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應注重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健康、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情操,培育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
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習近平強調應做到“重在建章立制,貴在疏導落實”[3]。疏導落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只有加強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強化落實,才能不斷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習近平還指出:“要緊緊把握住現(xiàn)代大學生的特點,以四項基本原則為主導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4]在習近平看來,要緊緊抓住當代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特征,抓住主要問題,找準方法;要利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多形式多途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實在在地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要在平等溝通、互動交流中進行思想引導,有的放矢、生動活潑地開展工作;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注重思想價值引領,關注大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成長需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促進大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fā)展;要積極幫助解決大學生的合理訴求,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在習近平看來,閩江大學辦學要取得突出成就,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要具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必須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切切實實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大學生“學好科學知識、學好理論,走出校門、深入社會、深入工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才能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4]。1993年5月15日,習近平在與閩江大學師生座談時,勉勵在校大學生:“在校期間第一位任務是搞好學習,學好本領,提高自身素質。要講求實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有實踐的能力和勇氣,在實踐中提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從關心大學生生活、學習入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1994年10月,在閩江大學10周年校慶上,習近平在總結閩江大學成功辦學的經驗時指出:“結合新時期的特點,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構成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網絡?!保?]在習近平看來,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過程中,除了高校的教育引導之外,社會與家庭的教育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要重視整合發(fā)揮社會與家庭的教育影響力,構建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結合”網絡。閩江大學成功辦學的經驗有很多,習近平把“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構建‘三結合’網絡”擺在第一條,可見他對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整合發(fā)揮學校、社會和家庭德育力量的高度重視。
習近平非常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建設,他指出:“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德育人,大學生處于求知階段,他們的模仿性、可塑性非常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給學生很強的感染和影響?!保?]因此,教師不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讓他們學到為人民服務、建設四化的本領,還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模范的行動感染他們,陶冶他們的性情,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1993年10月5日,習近平在與閩江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再次強調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他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培訓工作,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yè)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保?]可見,高校教師肩負著指導者、引路人的重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應處處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為大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給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提綱挈領的重要指導。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3·18講話有著必然的內在邏輯關系。
第一,從培養(yǎng)“四有”新人到落實立德樹人。習近平在福州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定位為培養(yǎng)“四有”新人。在3·18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保?]可見,培養(yǎng)和造就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在新時代要培育時代新人,就是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站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有著不同表述,兩者實質是相同的。
第二,從正確思想觀念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到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習近平在福州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定位為正確思想觀念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在3·18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薄耙o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保?]從正確思想觀念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升級到“真善美的種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可見,習近平總書記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從疏導落實到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習近平在福州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強調貴在疏導落實。在3·18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保?]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注重人文關懷、心理疏導之外,讓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還離不開必要的灌輸,強調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
第四,從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德育人到全面提升教師素養(yǎng)問題。習近平在福州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德育人,對教師寄予了厚望。在3·18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師要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9]。習近平站在新時代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的高度,指出了當前思政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
總之,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3·18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前者是后者的邏輯原點、先導成果、理論源泉;后者是前者的續(xù)篇,是在新時代更高、更廣、更深層次的進一步發(fā)展。
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堅持立德樹人,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于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皣鵁o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崇高的信念。崇高理想信念是大學生人生的目標和前行的燈塔,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會更加意志堅定、目標明確。其次,要引導大學生努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做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引導大學生在踐行人生夢想的征程中將個人幸福與國家繁榮、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此外,還要注重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健全人格,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勇于開拓、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品格,牢記時代使命,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lián)鷷r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保?0]要引導大學生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高校畢業(yè)生的囑咐,志當存高遠,牢記時代使命,積極進取、努力奮斗、有所作為,把個人的鴻鵠之志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yōu)楝F(xiàn)實。
當前,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健康人格首要的是要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習近平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保?]愛國主義是時代永恒的主題,是號召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牢固樹立愛國主義的情感與信念,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增強“四個自信”,做中國共產黨的堅定擁護者和新時代的奮斗者、追夢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要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心中始終裝著國家、民族,將個人的理想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樹立為國分憂、為民族解難的理想抱負,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和奉獻者。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引導大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要注重把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統(tǒng)一起來,與大學生的課堂學習、日常生活、課外實踐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貴在疏導落實”是習近平從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出發(fā),總結出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要認真學習并領會習近平提出的“疏導落實”的重要方法,從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出發(fā),以生為本,根據大學生的心理以及行為特征進行教育引導,從內心深處激發(fā)他們的內在潛力、主動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就是要做到“以生為本”,將大學生作為自主的、能動的、獨立的個體,從大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出發(fā)。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主動關心貼近大學生,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要關心幫助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學習生活方面的難題,讓大學生在成長成才中無后顧之憂;要善于傾聽,注重和大學生多種形式的溝通交流,使大學生能保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心理,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正確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
習近平在擔任閩江大學校長期間非常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大學生要走出校門,深入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的本領。當前,高校培養(yǎng)的大學生要成為國家棟梁,歸根到底要理論聯(lián)系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素質和本領。只有深入社會、深入群眾,學以致用,腳踏實地,經受磨礪,增長見識,強化本領,才能自覺擔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读暯降钠吣曛鄽q月》這本書記載了青年習近平扎根陜北梁家河鍛煉成長并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不平凡人生經歷,體現(xiàn)了青年要在社會實踐中鍛煉成長的人生真諦。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不平凡人生經歷,給青年學生以積極引導,從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入手,引導當代大學生真正做到知行統(tǒng)一。結合時代主題進行社會實踐,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增長知識、增長才干、認識國情、磨煉意志、奉獻社會的重要手段,使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會、深入群眾,把書本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學習與實踐中練就過硬本領。要注重增強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綜合素質。
習近平非常重視德育工作,重視整合發(fā)揮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資源的合力作用。當前,就高校而言,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整體互動機制,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努力營造和諧的校園育人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要把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協(xié)調一致。要積極組織家庭和社會力量關注并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yōu)化家庭和社會教育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教育的合力。要不斷完善校園軟、硬件文化設施建設,努力創(chuàng)設優(yōu)美高雅的校園育人環(huán)境;要強化校園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努力搭建多種讀書活動平臺、德育主題教育平臺、文化藝術主題活動平臺等,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以陶冶大學生情操,培養(yǎng)健康人格,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育人氛圍。
習近平非常重視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以身作則,以德育人”是習近平對高校思政教師的基本要求。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課教師和思政輔導員是骨干和中堅力量。要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指引者,思政課教師和思政輔導員自身的素質和榜樣示范作用非常重要。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在意識形態(tài)上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給學生以科學的、正面的理論引導;要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身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時時處處嚴于律己、言傳身教。此外,思政課教師還應注重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關心時政熱點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前沿問題,多思考多鉆研,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同時加強與思政輔導員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共同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總之,習近平在擔任閩江大學校長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涵深刻、觀點鮮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要認真學習并梳理其深刻內涵,結合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特點,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