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藝萱
蛹何以突破層層桎梏,羽化成蝶?鐵何以經(jīng)受磨礪,千錘百煉終成鋒利寶劍?梅何以不畏風雪,在苦寒中散發(fā)香氣?竹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破巖而能風吹不倒?
只因希望。而我,又何嘗不是以希望為動力,因心中有希望而堅持呢?
初學自行車,已不記得摔倒多少次,記憶最深刻的是最后一次。那時我已能騎自行車繞廣場兩三圈,只是轉(zhuǎn)彎還有些吃力。我正嘗試著,突然,因為撥轉(zhuǎn)車頭的力氣過大,自行車猛地摔在地上,我的胳膊肘和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擦去了一大塊皮,傷口差不多有一個鵪鶉蛋大,慘不忍睹,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疼。
我是自己一個人學會騎自行車的,父母都沒空教我,只靠鄰居小孩的幾句“點撥”,自己摸索,因此摔跤是常事。每次摔倒后,我都能摸出點門道來,那次無疑是最痛的,卻是收獲最大的一次——我了解了自行車轉(zhuǎn)彎的力道、車頭的慣性,再次騎起來甚是輕松。
學自行車時,我的心是堅定的,是充滿希望的,我相信自己可以。一如這次疫情中,逆行者們的堅守。中國何以戰(zhàn)勝疫情?只因希望。又如蛹突破桎梏時毫不動搖的信心,如鐵經(jīng)受磨礪時對未來的希冀,如梅笑傲霜雪時滿心的期待,如竹立于風中時堅定的信念……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線。嘴里說著“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地前往武漢抗疫;年前想要換個發(fā)型,結(jié)果還真“如愿”了的護士姐姐單霞為避免交叉感染,剃了光頭;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危而泣不成聲的醫(yī)生胡明毅然決然轉(zhuǎn)身救人……是什么讓他們戰(zhàn)勝了恐懼、戰(zhàn)勝了病毒?
是希望的力量。它讓我們能夠眾志成城,共渡難關(guān);它讓武漢這座城市重現(xiàn)活力;它驅(qū)散了黑暗與陰霾,給我們帶來光明。
“天晴了,太陽出來了!”
指導老師 ?李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