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筆記本電腦的內(nèi)部空間比臺式機小得多,因此需要配件的體積更小、發(fā)熱量更低、耗能更小,這些要求一般都會使得配件的性能下降,價格則更高。比如筆記本電腦的酷睿i7處理器,就有一部分的規(guī)格實際上和桌面版的酷睿i5差不多,高端筆記本酷睿i7雖然和桌面版酷睿i7的規(guī)格差不多,但價格可就高得多了。此外還有同型號的筆記本顯卡和臺式機顯卡會在頻率等方面存在差距,同容量的筆記本硬盤及臺式機硬盤則在速度和價格方面差別明顯等等。
當然,對于低端產(chǎn)品來說,配件本身性能、成本都不高,因此即使做得體積更小、發(fā)熱量更低、耗能更小也不會明顯影響性能和成本。再考慮到臺式機需要額外配備顯示器、鍵鼠,乃至攝像頭、耳麥音箱等配件,使得入門級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價格差距并不大。
不過這種差別越是高端產(chǎn)品就越明顯,比如大家喜歡的游戲電腦或一些專業(yè)用戶的高性能電腦領域中,筆記本電腦就明顯比同品牌同定位的臺式機價格高,或者比同品牌同價位的臺式機體驗更差,就更無法和配置更自由、性價比更高的DIY作品相比了。
筆記本電腦的設計必須考慮到便攜性,即使是所謂替代臺式機的高性能產(chǎn)品,至少也是一體化、背得動、可以展開即用的。而基于臺式機配件的電腦,即使是小巧的ITX機型也很難隨身攜帶。所以在便攜性體驗方面,筆記本電腦擁有絕對的優(yōu)勢。
不過筆記本電腦的優(yōu)勢也僅限于此了。正是需要保持便攜性的需求,造成了筆記本電腦在使用體驗上的很多不足之處。比如主流產(chǎn)品屏幕為13英寸~15.6英寸,高性能產(chǎn)品也就能達到17英寸~18英寸,但目前臺式機顯示器的主流配置在23英寸以上,中高端配置已達到27英寸以上。
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一般尺寸較小且鍵程較短,對很多人來說手感不如臺式機常見的機械鍵軸鍵盤;而且只有少數(shù)筆記本帶有小鍵盤區(qū),獨立編輯區(qū)和方向鍵則更少見,在很多應用中也比臺式機常見的104鍵布局要“難用”一些。另外空間有限也造成其音箱和攝像頭效果一般,其實遠不如獨立的外接產(chǎn)品。
此外筆記本電腦的各種外部、內(nèi)部接口也都很有限,大尺寸產(chǎn)品一般也只能提供3個~4個USB接口、2個視頻接口、1個內(nèi)存和硬盤接口,主流和輕薄產(chǎn)品就更少了。這點顯然遠不如臺式機,需要連接、擴展大量設備的用戶肯定會覺得很頭疼。
在其他方面還有一些小區(qū)別,比如保養(yǎng)清潔方面,筆記本與臺式機各具優(yōu)勢。筆記本結構緊湊,而且外殼封閉度比臺式機更好,不容易積灰。然而,清理灰塵時二者的優(yōu)勢就會發(fā)生對調(diào):臺式機清灰更簡單,拎到屋外打開外蓋用風機吹就好了;而筆記本則需要用工具一點點拆開,用小刷子等工具一點點清理。
類似的情況還有防盜安全方面。臺式機體積大,不容易被偷走;而盜竊筆記本電腦就容易多了,放進包里甚至藏在身上都能帶走。但反過來,筆記本電腦廠商很了解這一問題,因此多配有防盜孔,可大幅降低被盜風險;而臺式機則常常疏于防范,如果不太注意的話很容易被人盜拆配件。
臺式機與筆記本有很多差別,在某些方面臺式機更有優(yōu)勢,而在另一些方面筆記本更出色。我們在選擇時一定要將它們的優(yōu)劣勢與自己的需求進行對比,選擇更能滿足自己需求且優(yōu)勢更多的那一個才是最優(yōu)選擇。比如常玩游戲而不怎么需要外出使用電腦的用戶,臺式機是更加實用又實惠的選擇;而經(jīng)常需要出差的話,當然就要選擇筆記本電腦了。大方向定好之后,再通過配置與性能的選擇來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就好,比如是追求極致便攜性還是游戲能力等。